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現代小説的起點

鎖定
《中國現代小説的起點》是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平原。
中文名
中國現代小説的起點
作    者
陳平原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1月
頁    數
361 頁
定    價
34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1164297

中國現代小説的起點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於“20世紀中國文學”這一文學史概念,把東西方文化的撞擊、域外小説的刺激與啓迪作為20世紀中國小説產生、發展的文化背景,全面考察了中國小説由古典到現代的嬗變。1897-1916年是中國現代小説的童年,但它無論是在主題模式、結構模式、文體模式抑或美學風格方面都顯示出與傳統小説迥然不同的特色。本書通過對小説內部結構的考察,全面展示出作為中國現代小説起點的清末民初小説由蹣跚學步到意欲高飛的歷史足跡。 [1] 
理論思維的貧乏與理論框架的單調,是文學史研究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這一點我以前談過,不贅。這裏談談工作範式的建立與運用。因單是從哲學發展層次討論文學史是什麼,於實際研究作用不大。選擇工作範式實際上也就選擇了研究範圍——承認有所不能,有所不為,破除那種“全面”、“穩妥”的教科書心態,根據自己的理論設計,長驅直入,變平面的羅列為縱深的開掘。
至於工作範式的建立,是作者的理論興趣與研究對象特性之間的相互契合,有理論假設的成分,但並非純粹先驗的主觀臆想。在“前研究”階段,理論假設與對象把握不斷對話,互相調整,很難再分辨什麼“主觀”、“客觀”。這一點成熟的研究者在實際操作中都可能意識到,似乎沒有必要為“正名”花費太多的心思。

中國現代小説的起點作者簡介

陳平原,廣東潮州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近年關注的課題包括20世紀中國文學、中國小説與中國散文、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圖像與文字等。曾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全國高校第一、二、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著作獎(1995、1998、2003),第一、二屆王瑤學術獎優秀論文一等獎(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6),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2009)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説敍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中國散文小説史》、《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大學何為》、《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等著作30種。另外,出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年起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治學之餘,撰寫隨筆,藉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灑脱與性情的温潤。

中國現代小説的起點圖書目錄

新版序言/1
第一章 新小説的誕生/1 [1] 
第一節 小説界革命的發生與發展/2
第二節 新小説演進的動力/8
第三節 新小説羣體的形成/15
第四節 新小説作為二十世紀中國小説的起點/19
第二章 域外小説的刺激與啓迪/23
第一節 開眼看世界/24
第二節 意譯為主的時代風尚/32
第三節 翻譯小説的實績/41
第四節 接受中的誤解/51
第三章 商品化傾向與書面化傾向/62
第一節 小説市場的拓展/63
第二節 小説家的專業化/73
第三節 新小説的商品化傾向/79
第四節 新小説的書面化傾向/86
第四章 由俗入雅與回雅向俗/92
第一節 在雅俗、新舊之間/93
第二節 由俗入雅——梁啓超們的救世説/98
第三節 回雅向俗——禮拜六派的消閒説/106
第四節 雅俗並存局面的初步形成/114
第五章 集錦式與片斷化/120 [2] 
第一節 珠花式的結構類型
第二節 集錦式的結構類型
第三節 短篇小説的重新崛起
第四節 盆景化與片斷化
第六章 文白並存的小説文體
第一節 文言小説與白話小説的消長起伏
第二節 白話小説與方言小説
第三節 古文小説與駢文小説
第四節 “別具一種資態”的譯本文體
第七章 從官場到情場
第一節 “忠奸對立”模式的消解
第二節 “官民對立”模式的轉化
第三節 無情的情場
第四節 三角戀愛模式的文化功能
第八章 旅遊者的敍事功能
第一節 啓悟主題與整體感
第二節 補史之闕與限制敍事
第三節 引遊記入小説
第四節 旁觀“民間疾苦”
第九章 實錄、譴責與感傷
第一節 從寫實與實錄
第二節 從諷刺到譴責
第三節 從悲壯到哀豔
作家小傳
小説年表
參考文獻
二十世紀中國小説史》討論紀要
索引
卷後語 [1] 

中國現代小説的起點叢書信息

文學史研究叢書 (共49冊), 這套叢書還有 《才女徹夜未眠》,《魯迅與中國現代文學批評》,《豐富的痛苦》,《唐代傳奇小説論》,《北京:城與人》 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