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鎖定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College of Marine Geosciences [1]  ,OUC)是中國海洋大學的二級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的前身是由何作霖教授於1946年創辦的山東大學地礦系,此後歷經山東海洋學院地質地貌系、山東海洋學院海洋地質系、青島海洋大學海洋地質系、青島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等時期。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截至2021年4月,學院設有2個教學系,設有3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個,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個;有教授32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3人,副教授41人。 [1] 
中文名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Marine Geosciences,OUC
創辦時間
2002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中國海洋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吳軍
院長:王厚傑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本科專業
3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2個
二級學科2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1個
二級學科2個
工程學位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個
國家重點學科
1個
院系設置
2個教學系
地    址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松嶺路238號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辦學歷史

  • 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2張)
1946年,何作霖院士創辦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
1959年,煙台大學地質專業併入。
1960年,山東海洋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前身)設置中國最早的海洋地質專業。 [2] 
  • 山東海洋學院地質地貌系
1962年,山東海洋學院地質地貌系成立。 [2] 
  • 山東海洋學院海洋地質系
1963年,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成立,山東海洋學院地質地貌系更名為山東海洋學院海洋地質系。
1971年,建立了“海洋重磁”本科專業並開始招生。 [2] 
  • 青島海洋大學海洋地質系
1988年,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海洋地質系。 [2] 
  • 青島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1995年,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1998年,根據教育部專業目錄調整地質學專業。 [2]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2020年,獲批地質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辦學條件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1年4月,學院設有海洋地球科學系、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系2個教學系,設有地質學(海洋地質方向)、勘查技術與工程(海洋地球物理方向)、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3個本科專業。 [1]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學院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4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2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3人、“泰山學者”特聘專家4人、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中國海洋大學“築峯人才工程”教授6人、“青年英才工程”教師16人。學院師資有教授32人,博士生導師25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3人,副教授41人,高級實驗師5人。 [1]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慶忠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國偉 [5]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王厚傑、李三忠等
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李三忠等 [7]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教學建設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3張)
截至2021年4月,學院有1個山東省一流建設專業,3個省部級特色專業,1個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山東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 [1]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勘查技術與工程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海洋地球科學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省部級特色專業:地質學(海洋地質方向)、勘查技術與工程(海洋地球物理方向)、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
山東省一流建設專業:地質學
山東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海洋地球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4月,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山東省級重點學科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個,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個。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地質學、海洋科學(海洋地質學方向)
  •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海洋地質學
山東省級重點學科:海洋地質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地質學(海洋特色)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海洋地質學、海洋地球物理學
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資源與環境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地質學(海洋特色)、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海洋地質學、海洋地球物理學 [1]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學術研究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4月,學院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設置了地質地球物理研究所、海洋地球化學研究所、洋底動力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 [1]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底科學與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油氣開發與安全保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4月,學院近10年來,科研教學軟硬件建設投資超過2億元,年均到位科研經費超過6000萬元,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計劃、國家863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重點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及多項國家海洋重大專項項目等國家重要科技任務。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其他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裝備研發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製中國首套大功率海洋可控源電磁發射系統和4000米海底電磁採集站,填補了國內空白;研究成果有力支撐了國家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累計創造經濟效益達1300多億元。 [1] 
科研獲獎(部分)
項目名稱
類別
黃河入海沉積物的“源-匯”過程及其沉積效應
2018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8] 
海洋淺層高精度地震勘探方法與應用
2017年中國地球物理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9] 
華北克拉通早元古代拼合與Columbia超大陸形成
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0]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文化傳統

  • 院徽
院徽 院徽
院徽設計整體顏色為深藍色(R31 G78 B121),輪廓為圓形,主體圖樣體現“海洋地球”的概念。下部參照中國海洋大學校徽波浪樣式設計,象徵着學院的海洋特色,“涵海勵志”;上部底紋為經緯地球(經緯線顏色為灰色,R201 G202 B202),象徵着學院的地球學科,“博古崇今”;“1946”字樣體現地學院的創辦時間,表明學院的悠久歷史;“CMG”字樣有兩層含義:一是“College of Marine Geosciences”的縮寫,點名學院英文名稱;二是地質老三件的縮寫(羅盤Compass、放大鏡Magnifying lens、地質錘Geological hammer),每個字母中鑲嵌對應地質用品,代表着學院的文化特徵、精神內涵和光榮歷史。
外圈採用雙線(一粗一細)包裹,圈內環繞文字突出海洋地球科學學院的中英文全稱,兩顆五星作美學分隔,同時包含了兩層意義,一層代表了的學院院系設置,地質與探測;另一層含義可理解為學院的教師與學生,共同構築了學院的脊樑。 [4]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吳軍
黨委副書記
張殿鎮
院長
王厚傑
副院長
李三忠、韓宗珠、李予國、童思友、張殿鎮 [3]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知名校友

丘捷
白季楣
李陽
楊傳東
劉保華
張海啟
李乃勝
王建花
馮亞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