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明鎮

鎖定
周明鎮(1918年11月9日-1996年1月4日),上海人。古脊椎動物學家,地層學家,第四紀地質學家,進化生物學家,博物館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3-4] 
周明鎮194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1943年—1946年任重慶大學助教;1948年獲得美國邁阿密大學碩士學位;1950年獲得美國理海大學博士學位;1951年—1952年任山東大學副教授;1952年—1996年曆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3年任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1996年1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1-3]  [7] 
周明鎮主要從事古新世、始新世、中生代和第四紀哺乳動物的研究。 [12] 
中文名
周明鎮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18年11月9日
逝世日期
1996年1月4日
畢業院校
理海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周明鎮人物生平

青年周明鎮 青年周明鎮
1918年11月9日,周明鎮出生於江蘇南匯(今上海)。
194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
1943年—1946年,任重慶大學助教。
1946年—1947年,任台灣地質調查所技士。
1948年,獲得美國邁阿密大學碩士學位。
1949年—1951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工作。
1950年,獲得美國理海大學博士學位。
1951年—1952年,任山東大學副教授。
1952年—1996年,歷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
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 [13] 
周明鎮近照 周明鎮近照
1959年—1960年,領導中蘇古生物考察隊對內蒙古、陝西、寧夏和甘肅進行科學考察。
1963年—1964年,領導中蘇古生物考察隊對新疆準噶爾盆地和吐魯番盆地進行科學考察。
1979年—1984年,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 [21]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3年,任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
1996年1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1-3]  [7] 

周明鎮主要成就

周明鎮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周明鎮與同仁研究象化石 周明鎮與同仁研究象化石
一、華南紅層及中國古新世哺乳動物羣的研究。1960年,周明鎮記述了中國第一件古新世原恐角獸化石;1962年,領導和參與了華南紅層考察。在廣東南雄、安徽潛山等七個盆地中發現了具有亞洲土著特色的古新世哺乳動物屬種。
二、中國始新世哺乳動物羣的研究。1957年,周明鎮率隊在河南盧氏進行了一次化石發掘,採集到眾多門類的始新世哺乳動物化石;1959年,在內蒙古發掘到大量的始新世化石。
三、中國象化石的研究。1957年 —1974年,周明鎮系統觀察研究了中國各地出土的大量象化石,合作出版了總結性的專著《中國的象化石》,被中國國內外專家作為必須參考的重要文獻。
四、中國中生代原始哺乳動物的研究。自1953年—1993年的40年中,在四川、新疆、遼寧等地的四個地點找到五塊中生代哺乳動物的下頜和牙齒,代表了至少三個大的門類,這些化石均由周明鎮研究發表。
1992年,周明鎮為田家炳頒發捐獻證書 1992年,周明鎮為田家炳頒發捐獻證書
五、第四紀,特別與人類共生的哺乳動物羣的研究。周明鎮對中國與人類化石共生的哺乳動物羣專門進行了研究討論。研究並撰寫了與藍田人下頜共生的陳家窩子動物羣和與藍田人頭骨共生的公王嶺動物羣的論著。
六、中國新生代陸相地層劃分框架的建立及洲際對比。周明鎮與他人研究建立了中國陸相新生代地層劃分的基本框架,並提出了受到國際重視的洲際地層對比意見和建議。 [29] 
1957年,周明鎮與楊鍾健裴文中等創建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13] 
  • 學術論著
截至1996年1月周明鎮共發表學術論著190餘篇(部),主持編譯論著4部,其代表論著有《我國的古動物》《動物的發展與人類的起源》《脊椎動物進化史等。 [1]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62年8月
中國古生物學會九屆學術年會 [33] 
北京
1965年5月
藍田中國猿人初步研究成果學術報告會 [31] 
北京
1983年1月
第一屆第三紀中期以來東亞古環境學術會議 [35] 
香港
1986年3月
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 [32] 
南京
1987年
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江蘇省古生物學會聯合學術年會 [26] 
蘇州
1987年2月
古生物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36] 
蘇州
1987年4月
第四屆全國第四紀學術會議 [34] 
北京
1992年8月
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第四屆學術年會 [27] 
大連
1993年
“自然科學博物館與環境”國際會議 [29] 
北京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92年
華南中、新生代紅層及脊椎動物研究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28] 
1996年
內蒙古高原第三紀地層和哺乳類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28] 

周明鎮人才培養

  • 治學態度
1963年,周明鎮與楊鍾健觀察化石 1963年,周明鎮與楊鍾健觀察化石
周明鎮經常把自己已有構想或腹稿交給學生去做。對學生的論著嚴格要求。重視基礎教育,進所的大學生,他要求去補學地學或生物學的基礎課程。具備閲讀國外文獻的能力是研究工作的必要條件,他注意學生外語水平的提高。除組織英語進修班外,他還為學生開過法語課。改革開放後,周明鎮推薦學生赴國外大學攻讀學位,以期縮小差距。 [29] 
  • 講授課程
1979年,周明鎮與專家在所門前合影 1979年,周明鎮與專家在所門前合影
周明鎮在北京地質學院任教期間,為地層古生物專業高年級學生講授《古脊椎動物學講義》課程。 [16] 
  • 培養成果
截至1996年1月,周明鎮培養了近20名碩士、博士研究生,他們中大部分從事科研和管理工作,有的已成為所在單位的骨幹力量 [3]  ,如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李 [1]  [5] 王元青 [1] 王原等都是他的學生。 [30] 

周明鎮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79年
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榮譽會員 [15]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4] 
1993年
羅美爾—辛普森獎章 [1] 

周明鎮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55年12月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17] 
1981年
中國科學院地學部第四屆常務委員會委員 [10] 
1983年6月—1988年4月
1983年12月
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22] 
1984年10月
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20] 
1985年
自貢恐龍博物館名譽館長 [11] 
1988年4月—1993年3月
1988年12月
九三學社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 [23] 
1992年4月—1994年6月
中國科學院地學部第六屆常務委員會委員 [9] 
1992年12月
九三學社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 [24] 

中國科學院地學部第五屆常務委員會委員 [10] 


北京大學兼職教授 [21] 

南京大學兼職教授 [21] 

中國地質大學兼職教授 [21] 

中國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21] 

西北大學名譽教授 [21] 



中國第四紀地質及冰川學會副主任 [21] 

莫斯科自然博物館協會外籍委員 [21] 

美國人類起源研究所名譽研究員 [21] 

中國獸類學會副理事長 [29] 

古生物學報》副主編 [29]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報》主編 [29] 

中國古生物志》主編 [29] 

化石》主編 [3] 

周明鎮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1955年,周明鎮與妻子柴梅塵合影 1955年,周明鎮與妻子柴梅塵合影
周明鎮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周翰瀾是數學教授,畢業於北京大學,曾在北平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任教;母親張瑾如是知書識禮且具有時代意識的新女性。周明鎮自幼就受到良好的現代科學文化的薰陶。 [1]  [3] 
  • 婚姻家庭
周明鎮的妻子是柴梅塵, [7]  兩人育有三個兒子,次子的名字是周西芹, [18]  三子的名字是周西莓。 [25] 

周明鎮人物評價

1974年,周明鎮與楊鍾健研究黃河古象 1974年,周明鎮與楊鍾健研究黃河古象
“周明鎮是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開拓者和引路人,中國古哺乳動物學研究體系的締造者。”科學網評) [1] 
“周明鎮是中國恐龍研究之父。”(山大視點評) [6] 
“他(周明鎮)為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是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開拓者和引路人。”人民網評) [8] 

周明鎮人物紀念

  • 化石命名
周氏鴻魚生態復原圖,在泥盆紀古湖泊中與寧夏魚和槳鱗魚相伴 周氏鴻魚生態復原圖,在泥盆紀古湖泊中與寧夏魚和槳鱗魚相伴
2002年,朱敏趙文金、賈連濤等在寧夏青銅峽發現了一種3.7億年前的大型肉鰭魚類化石,他們將這條古魚命名為“周氏鴻魚(Hongyu chowi)”,種名紀念週明鎮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