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

(王亞南創作的政治學著作)

鎖定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是王亞南創作的政治學著作,於1948年首次出版。 [1]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由17篇各自獨立又相互連貫的文章組成,分析了中國官僚政治的社會經濟基礎以及影響,分析了傳統官僚政治的腐敗和新官僚政治的成長和發展。該書是中國第一部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系統地剖析傳統官僚政治的著作,具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 [2-3] 
作品名稱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
作    者
王亞南
首版時間
1948年
類    別
政治學著作
字    數
180千字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內容簡介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由17篇各自獨立又相互連貫的文章組成,結構嚴謹,渾然一體。作者在定義官僚政治以及對比分析世界各國官僚政治的基礎上,着重分析了中國官僚政治的社會經濟基礎以及影響。緊接着作者分析了傳統官僚政治的腐敗和新官僚政治的成長和發展,最後不可辯駁的理論和事實證明了官僚政治必然消失的命運。該書有力地論證了作為上層建築的官僚政治對於中國封建生產方式和經濟形態所起的作用,指出了改造中國、改革政府的希望所在。 [2]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作品目錄

序言
第一篇 論所謂官僚政治
第二篇 官僚政治在世界各國
第三篇 中國官僚政治的諸特殊表象
第四篇 中國官僚政治的社會經濟基礎
第五篇 官僚、官僚階層內部利害關係及一般官制的精神
第六篇 官僚政治與儒家思想
第七篇 官僚貴族化與門閥
第八篇 支持官僚政治高度發展的第一大槓桿——兩税制
第九篇 支持官僚政治高度發展的第二大槓桿——科舉制
第十篇 士宦的政治生活與經濟生活
第十一篇 農民在官僚政治下的社會經濟生活
第十二篇 官僚政治對於中國社會長期停滯的影響
第十三篇 中國官僚政治在現代的轉型
第十四篇 傳統的舊官僚政治之覆敗
第十五篇 新舊官僚政治的推移與轉化
第十六篇 新官僚政治的成長
第十七篇 中國官僚政治的前途
王亞南先生學術年表
剷除官僚政治的理論利器 [4]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創作背景

在中國大地上存續了幾千的官僚政治,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得以剷除。但是,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官僚政治的遺毒仍在繼續侵害着社會,官僚主義作風大行其道,官本位意識依然左右着現代人的頭腦。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有必要重新認識和批判中國歷史上的官僚政治制度。 [2] 
1943年,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文學院院士、科學史家李約瑟( Joseph Needham)提出了“中國官僚政治”這個問題,要王亞南從歷史與社會方面作扼要的解釋。這一問題對王亞南觸動很大,因為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他就從中國經濟史入手,探索舊中國的社會經濟問題,經過近5年的醖釀積累,王亞南首篇《論所謂官僚政治》,刊登於1947年9月的《時與文》(第2卷第1期),至1948年6月止,他陸續在該雜誌發表了17篇專論,後全部收入《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一書,1948年10月由上海時代文化出版社出版。 [1]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作品鑑賞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主要思想

學術思想
王亞南在《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一書中,主要闡述了這樣幾方面的學術思想:
1、中國的官僚階級既不代表貴族的利益,又不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而是有其特殊利益的封建剝削者。
2、中國的官僚政治有其社會經濟基礎(封建地主經濟)、政治基礎(官紳一體)和社會基礎(官僚對民眾的優勢地位)。
3、官僚政治主要依靠人治和形形色色的宗法和思想統治來維持。
4、官僚政治的存在是把人民的貧困無知、孤立無援、經濟上與小生產聯繫等落後因素作為其條件的。 [5] 
主要觀點
王亞南在《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中,以理性的目光,洞察到官僚資本與官僚政治之間的密切關係,並探尋二者的歷史淵源,挖掘其流弊及病根之所在。在他看來,"官僚政治究竟如何存在,如何取得存在,最後,它將如何喪失其存在,那才是研究的真正目標”,而“中國官僚政治形態這種社會文化事象,將和中國社會突出的宗法組織、倫理傳統、儒家思想等一起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特殊發展規律是否正確的考驗”。也就是説,中國官僚政治研究是解剖中國社會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與其他論者不同的是,王亞南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研究中國官僚政治的,經濟結構是其研究的邏輯起點。同時,他的視角延伸到社會科學的諸多領域,特別是社會史領域,他的整個理論框架,涵蓋了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大領域,實際上,他把三者作為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加以系統的、全面的考察,是融會貫通政治史、經濟史和文化史的一次嘗試。正如王亞南指出,建立在封建地主經濟基礎之上的官僚政治,兩千年來一直沿襲秦代專制政治,具有延續性、包容性和貫徹性三種性格,“它不但動員了中國傳統的儒術、倫理、宗法習慣等等來加強其統治,並還把可能而且在社會史上必然要成為它的對立物的商工市民的力量也給解消同化在它的統治中”。因而,“中國社會的長期停滯問題,事實上無非是中國典型的或特殊的封建組織的長期存續問題”,至此,不難理解中國為什麼未能在其胚胎內孕育出以個人私有財產為特徵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條件和生產關係。 [1]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藝術特色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一書雖然是論述政治制度的,但有別於一般的政治制度史的書。該書既重史又重思:因有可靠的史,故結論堅實、令人信服;因有獨到的思,故新穎透徹、趣味無窮。 [2]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作品影響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是中國第一部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系統地剖析傳統官僚政治的著作。該書從分析中國社會經濟形態入手,結合秦漢,以至民國的歷史找出官僚政治的產生、形態和特徵,及其與封建社會長期停滯的關聯;並從與西方官僚制度的對比中,揭示出官僚政治發展和轉化的一般規律,頗多卓越創見,具有現實意義。 [3]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是批判官僚政治的鋭利的理論武器。該書以歷史和經濟分析為基礎,對官僚政治發展成熟的形態本身的基本矛盾——官民對立關係作了剖析,從而為探索消滅官僚主義提供了啓示。儘管該書成書於20世紀40年代末,但在新的世紀裏,它依然對消滅官僚主義的殘餘,消滅官僚主義作風和官本位思想具有積極意義。 [2]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注重經濟分析和階級分析,在這一基礎上,指明瞭中國官僚政治的社會條件。這具有方法論上的意義。該書在“中國官僚政治”這一研究領域中,應算是比較系統完善的一部專著,它成書之後(甚至在成書之前),中國學術界,尤其是政治學界的學術研究在這一問題上的爭論有了不斷的深入,這是《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一書帶來的契機。 [5]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在初版三十多年後在中國內外多次再版和重印,從一個側面説明了它正不斷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學人,是一份值得珍視和繼承的學術遺產。 [1]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出版信息

1948年,《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一書由上海時代文化出版社初版,198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再版,1990年、2005年又重印,該專著還收入《王亞南文集》(第4卷)(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並與錢亦石、陳中民的兩本著作合集出版(上海書店,1990)。1987年,台北穀風出版社也推出該書的單行本。 [1]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作者簡介

王亞南(1901.10—1969.11.13),男,1901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黃崗縣。1923年就讀武漢中華大學。1927年參加北伐,大革命失敗後參加反蔣抗日運動。1944年離開中山大學任福建省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1945年任廈門大學經濟系主任兼法學院院長。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6月被任命為廈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成立時當選為學部委員、常委。1954年起連續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同時擔任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建省教育工會主席、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1957年5月23日在廈門大學參加中國共產黨,“文革”中受衝擊。1969年11月13日在上海病逝。生前曾與郭大力合作首次全譯出版《資本論》三大卷,提出“封建地主經濟論”,有《中國經濟原論》《中國地主經濟封建制度論綱》《中國官僚政治研究》等代表作。 [6] 
參考資料
  • 1.    朱建平,高鴻楨主編. 2001-2010經濟與統計理論新探索 廈門大學計劃統計系新世紀成果集粹[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0.10:406-407.
  • 2.    孫俊峯,凱琳,張璇編著. 一生讀書計劃 黨政幹部書架[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1.09:292-293.
  • 3.    楊禮賓,成雲雷主編. 簡明廉政文化詞典[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5.05:219.
  • 4.    王亞南著.中國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目錄頁.
  • 5.    郭成偉主編. 中外法學名著指要[M]. 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0.11:235-236.
  • 6.    單輝主編;中共廈門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共廈門黨史人物辭典 社會主義時期[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