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太倉鄭和航海節

鎖定
中國太倉鄭和航海節,是為了紀念鄭和先後七次遠渡重洋的壯舉,太倉港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到2005年是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7月11日是鄭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2005年4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每年的7月11日確立為中國“航海日”,作為國家的重要節日固定下來。”同時也作為“世界海事日3月17日”在中國的實施日期。
這一天對中國航海事業具有重要的歷史紀念意義,由太倉市政府舉辦隆重的中國太倉鄭和航海節。這是對中國歷史悠久的航海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中文名
中國太倉鄭和航海節
地    區
太倉市
發生時間
每年的7月11日

中國太倉鄭和航海節簡介

太倉航海船
為紀念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週年,掀起了太倉市連續三年紀念鄭和系列活動是太倉人民在弘揚鄭和精神、再創太倉港歷史新輝煌。
2005年是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為紀念其先後七次遠渡重洋,太倉港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太倉市政府舉辦隆重的中國太倉鄭和航海節。 是三次活動中更盛大的慶祝活動。
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氣以及不畏艱險、勇於開拓、百折不撓的偉大民族精神。
鄭和下西洋,體現了中國當時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航海技術,説明了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就致力於同各國人民友好往來,進行經濟和文化交流的睦鄰友好外交。通過開展紀念活動,有助於增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誼,普及航海科學和海洋科學知識,促進航海業和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中國太倉鄭和航海節發展歷史

航海博物館
位於長江口的太倉自古素有“錦繡江南金太倉”之美譽。早在春秋吳王時期,吳王曾在此置倉囤糧,三國時孫權也在此設倉,故而得名,元明時期開通漕運海運和對外貿易,經濟繁榮,被譽為“六國碼頭”。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水利交通,成為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
公元1405年,奉明成祖朱棣之命,“鄭和浩浩蕩蕩從太倉起航,開拓了東南亞的航線,600年前的7月11日,鄭和率領着兩萬多人和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從這裏起錨,開始了舉世聞名的偉大航程。
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在28年間,遍訪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遠達紅海與非洲東海岸,遍訪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其船隊規模之大,航海技術之先進,組織指揮之嚴密,都是當時其他遠航活動所無法比擬的,被視為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紀念鄭和下西洋580週年時,交通部、外交部、文化部、農牧漁業部、國家海洋局、中國科協、海軍司令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海員工會、中國航海學會等十個單位,就聯名向國務院和全國人大提出將鄭和首次下西洋的日子——7月11日定為“航海節”的建議,得到國家有關方面的關注。
2001年4月,中央決定以“熱愛祖國、睦鄰友好、科學航海”為主題,開展鄭和下西洋600週年紀念活動,併成立了由交通部牽頭的籌備領導小組。

中國太倉鄭和航海節標誌

1、標誌設計的總體思路是將歷史與現代融為一體來表現當今朝氣蓬勃、揚帆奮進的中國航海事業。
2、標誌圖形上半部分把鄭和首下西洋的決策日“7、11”與“帆”的形象結合在一起,突出了“中國航海日”偉大的、具有重大歷史影響的背景,設立航海日就是為了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繼續發揚鄭和精神,點明瞭“熱愛祖國”的主題。
3、用四個“帆”組成“7、11”,又突出了中國在鄭和時代就具有的“多重桅杆”等航海技術,體現了中國歷史悠久的航海文化,同樣中國航海事業的明天也必須依靠炎黃子孫的智慧,創造更加燦爛的航海科技文化,才能走向再次的輝煌,點明瞭“科學航海”的主題。
4、標誌圖形下半部分是中國傳統圖形“水紋”與“如意紋”的結合體。“水紋”體現了航海和海洋文化的特徵;“如意紋”有“吉祥美好”的內涵,體現中華民族“和”的思想精髓和“禮”的精神境界,表明了中國將繼續發揚在鄭和下西洋時代就具有的那種國際交往的歷史傳統,點明瞭“睦鄰友好”的主題。
5、整個標誌形成一個圖形,圓形比較規範、易於製作,既有圓圓滿滿的寓意,又象徵着中國人民希望世界和平的美好願景。
6、標誌顏色主要為藍色,體現海洋與藍色國土的概念。

中國太倉鄭和航海節意義

太倉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在太倉舉辦首屆中國航海節旨在弘揚開放、探險、勇於實踐的鄭和精神。將每年的7月11日定為法定“航海日”。這是對中國歷史悠久的航海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台灣地區把7月11日也定為“航海節”。交通部認為,海峽兩岸在同一天慶祝節日,必將成為聯結兩岸華人的感情紐帶,同時,還將促進海峽兩岸文化和經貿交流,有利於實現“三通”,推進祖國的統一。
鄭和作為世界歷史上傳播海洋文化的先驅者及大地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政治文化交流和經濟貿易往來,把中國的海上絲路文明推向巔峯。
我國是海洋大國、航海大國,我國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有1400多個港口和21萬艘運輸船舶。我國外貿進出口物資90%由海運承擔,是世界第三大造船國。航運、港口、漁業、造船、海洋石油開發等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國太倉鄭和航海節活動內涵

航海節文藝晚會
2003年11月8日舉行首次中國太倉鄭和航海節,也是太倉市紀念鄭和七下西洋600週年的一個前奏。文藝晚會主題為“大海放歌”。整個舞台設計也以碧海、寶船、金帆組合,突出紀念鄭和的主題。
2004年、2005年中國的“航海日”主題是“熱愛祖國、睦鄰友好、科學航海”。交通部負責人特別強調,“航海日”也是屬於全國全民性文化範疇的活動日,“航海日”活動就是把紀念鄭和下西洋活動制度化、社會化和大眾化。
鄭和下西洋,體現了中國當時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航海技術,説明了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就致力於同各國人民友好往來,進行經濟和文化交流的睦鄰友好外交。通過開展紀念活動,有助於增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誼,普及航海科學和海洋科學知識,促進航海業和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中國將從2003年開始至2005年7月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其紀念活動主要包括:2005年7月,在北京舉辦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紀念大會和紀念展覽;從2003年開始至2005年每年舉辦不同主題的航海暨海洋知識競賽、講座、夏令營等活動,並分別在上海、福建、江蘇舉辦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學術交流等活動。

中國太倉鄭和航海節國際航海節

每年3月17日是國際航海節。
經國務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3月17日為中國“航海日”,同時也作為“世界海事日”在我國的實施日期。
7月11日是鄭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這一天對中國航海事業具有重要的歷史紀念意義。故將每年的3月17日定為法定“航海日”。這是對中國歷史悠久的航海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中國是世界航海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早87年,比達伽瑪繞過好望角早98年,比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早116年。鄭和是世界航海先驅。鄭和航海所藴涵的民族精神已超越國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