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哲學的傳統更新

鎖定
《中國哲學的傳統更新》是201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維武
中文名
中國哲學的傳統更新
作    者
李維武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11月
頁    數
452 頁
定    價
72 元
ISBN
9787010106731

中國哲學的傳統更新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的傳統更新》(作者李維武)集中而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19-20世紀中國哲學史觀及其相關研究。這一哲學史觀認為,鴉片戰爭以來的19—20世紀中國哲學,經歷了現代轉型與傳統更新,成為了中國哲學歷史中前所未有的”古今之變”時期。只有在中國哲學研究中真正做到“通古今之變”,特別是把握好一個”變”字,才能撥開19—20世紀中國哲學研究中的諸多蔽障,解開人們對於19—20世紀中國哲學的重重困惑,對19—20世紀中國哲學予以同情的瞭解、本質的把握和歷史主義的合理闡釋。《中國哲學的傳統更新》環繞這一哲學史觀,對19—20世紀中國哲學進行了多視角、多層面的探討,涉及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與傳統更新的總體框架、哲學轉型中的本體論與認識論問題、哲學轉型中的政治哲學問題、現代新儒學與中國哲學傳統的更新、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傳統的更新、武漢大學與中國哲學現代傳統等相關內容。 [1] 

中國哲學的傳統更新圖書目錄

自序
一、中國哲學:現代轉型與傳統更新
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與傳統更新——關於19—20世紀中國哲學史觀的思考
五四運動與中國學術的現代轉型
現代大學哲學系的出現與20世紀上半葉中國哲學的開展
土家族哲學的歷史演變與現代轉型——蕭洪恩著《土家族哲學通史》序
重建歷史感與中國哲學史研究創新
2009年:中國與中國的哲學世界
拓展20世紀中國哲學研究的思維空間——李維武教授訪談
二、哲學轉型中的本體論與認識論問題
中國哲學: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前瞻
科學與玄學論戰:本體論問題的提出
20世紀中國哲學認識論中的知識客觀性問題——袁彩雲著《經驗·理性·語言——金嶽霖知識論研究》序
張東蓀與金嶽霖:中國現代知識論的兩種路向
三、哲學轉型中的政治哲學問題
五四運動與民主觀念在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變化
儒學與民主:文化保守主義民主觀念的近百年變化
四、現代新儒學與中國哲學傳統的更新
近50年來現代新儒學開展的“一本”與“萬殊”
文化保守主義再度興起的實質、原因與影響
熊十力《明心篇》述評
重建本體論:熊十力與道家哲學
心通九境:唐君毅與道家哲學
徐復觀對熊十力思想的闡釋
徐復觀對道家思想的現代疏釋
卡西爾對徐復觀思想的深刻影響——張晚林著《徐復觀藝術詮釋體系研究》序
交融與會通:關於現代新儒學開展的若干問題——李維武先生筆談錄
五、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傳統的更新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傳統的結合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中國哲學的兩種傳統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如何繼承?
從20世紀中國哲學的視域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20世紀30—40年代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相結合的形態問題
張申府先生的哲學精神
張岱年論“現在中國所需要的哲學”及其啓示
鄧小平與中國傳統哲學的辯證智慧
六、武漢大學與中國哲學現代傳統
王星拱著《科學概論》再版前言
範壽康著《中國哲學史通論》再版前言
李達在《現代社會學》中對唯物史觀的闡釋
蕭蓬父老師與1978年真理標準問題討論
早期啓蒙説的歷史演變與蕭楚父老師的思想貢獻
後記 [2] 

中國哲學的傳統更新作者簡介

李維武,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理事,中國現代哲學史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炎黃儒學研究會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形成了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探索中國哲學的歷史、現狀與未來的治學特點,尤其是對20世紀中國哲學作了深入研究。著有《中國哲學史綱》、《20世紀中國哲學本體論問題》、《中國傳統科學方法的嬗變》(與何萍合著)、《現代新儒家學案·徐復觀學案》、《呂不韋評傳》、《王充與中國文化》、《徐復觀學術思想評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論》(與何萍合著)、《長江流域文化與近代中國哲學》、《人文科學概論》、《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徐復觀》;編有《中國人文精神之闡揚——徐復觀新儒學論著輯要》、《徐復觀與中國文化》、《徐復觀文集》五卷本。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主持的武漢大學“中國哲學史”課程,於2005年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