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同性戀研究

(社會學研究項目)

鎖定
中國同性戀研究是1980 年代以來,同性戀研究、同性戀與公共政策話題在中國(大陸)逐漸成為社會熱點和關注領域,出版了數部研究專著,部分媒體對同性戀問題也開始予以正面報道,其主要事件有:1981年,《大眾醫學》發表張明園介紹《紅樓夢》中同性戀現象的文章,1985年,《祝您健康》發表阮芳賦《同性戀:一個未解之迷》,視同性戀為正常現象。
中文名
中國同性戀研究
研究過程
1990年,顧學琪對上海111名
出    版
《他們的世界》
進行時間
1980 年代以來

中國同性戀研究研究過程

1990年,顧學琪對上海111名男女同性戀者進行調查,並於次年發表研究報告。
1991年,中國健康研究所在所長陳秉中及其助手萬延海等人開始針對同性戀人羣的健康教育工作及研究。
1992年,潘綏銘對北京等4城市同性戀性者的行為進行調查,該項目被列入國家艾滋病防治項目;同年,李銀河王小波同性戀個案訪談研究《他們的世界》出版。
1994年,張北川同性戀理論研究專著《同性愛》出版。
1994年10月,邱仁宗主持的“艾滋病和特殊性問題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1995年,蕭乾《一個值得正視的社會問題〈同性愛〉(張北川著)讀後》一文分別在香港、大陸《文匯報》發表,文章介紹了我國艾滋病流行的嚴峻前景,提出對同性戀人羣應“給以理解”,呼籲“把這個問題重視起來,並促使它早日獲得妥善解決”。同年,方剛紀實文學《同性戀在中國》出版;《人之初》雜誌發表中國大陸同性戀者自述《渴望幸福》;
1997年,邱仁宗《艾滋病、性和倫理學》出版,該書從倫理學角度,對人類性取向、同性戀現象進行了深入探討,對把同性戀道德化、疾病化的觀點進行了分析和批判,該書還從倫理學角度論述了艾滋病與性及性少數人羣的關係。
1997年,張北川工作組開展對同性戀的調查研究,並積極創造條件開展針對同性戀人羣的健康干預項目。
1997年8月-1998年2月,專業報刊《精神衞生通訊》對同性戀進行了開放性的大辯論。
1998年,李銀河《同性戀亞文化》出版,這是在個案積累和研究的基礎上對《他們的世界》的增補。
1998年2月,面對同性戀羣體的健康干預項目《朋友通信》問世。該項目已得到了國內科學界、衞生部有關部門和大量同性戀者的支持,是我國最有影響的此類項目之一。
1998年3月27日,《南方週末》第2版發表魏宏嶺《關注同性戀》一文,提出對同性戀人羣的寬容和歧視問題。
1998年4月18日,《人民日報》第7版《直面轉型期社會》一文,對潘綏銘在“中國艾滋病高危羣體研究”等“一些鮮有學者關注的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績”給予肯定,並肯定了有關特殊人羣性學研究的價值。
1998年5月31日,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人生熱線》欄目直播了關於同性戀話題的專家訪談。
1998年,《希望》雜誌第6期以21個頁面推出《認識同性戀》專欄,發表了馬曉年等專家和4位同性戀者的文章,對同性戀者肯定和接納自我具有重要意義。
1998年11月,邱仁宗主持的《中國婦女與女性主義哲學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其中有“同性戀專題研討”單元。
1999年10月,邱仁宗主持的《“面向21世紀的女性研討會”——女性主義者與女同志之間的對話》在京召開,雙方就共同關注的平等、尊重等話題作了較深入的對話與交流。
1999年11月,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協主辦的北京香山科學會議上,張北川編輯了《遏制中國艾滋病流行策略》參會文集,旨在引起科學界、國家有關部門及高層領導對同性戀與艾滋病防治工作公共政策的注意。該文集包括張北川項目組對中國大陸同/雙性戀、與男人有性關係的男人艾滋病高危行為及影響因素的’98調查和’99調查;不同專業的專家學者從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女性主義等角度對同性戀問題的研究和思考;同性戀人羣對有關自身各種問題的認知與思考。
2000年3月,人民日報內參介紹了張北川及其主持同性戀人羣健康干預項目《朋友通信》。
2000年,面向國際社會的《華聲月報》第5期刊發了署名記者鄧梅芳、榮維毅《中國同性戀人羣新調查》,是在主流媒體上對同性戀諸問題正面的報道和探討;這是我國面向國際社會的主流媒體首次以大篇幅刊發此類文章。
2000年11月,“同性愛/艾滋病議題暨《朋友》項目研討會”在京召開。該次會議實現了我國非政府組織與同性戀者的首次正面交流。
2001年4月,中華精神科學會通過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山東科技出版社,2001.4),不再籠統地把同性戀認定為“精神障礙”(或稱“心理變態”、“性變態”),僅在個體對自身性取向的認同或適應不良時才認定為精神障礙。
2001年10月,《關於同性愛/艾滋病問題的共識與建議》向多學界、媒體發放。該文獻從多方位提出了維護同性戀者權益的主張。文獻約10個學科和社會人士90餘人聯署。
2001年11月,“第一屆中國艾滋病性病防治大會”召開,對男男性接觸者與艾滋病流行關係進行專題討論。10餘位同性戀者參與會議。榮維毅就《艾滋病防治與同性戀者的生活與權利》發言。
2001-2002年,由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項目辦公室資助的4個針對男同性戀人羣的項目在雲南、四川、北京和青島啓動。
2002年6月,中國艾協對數省市40多位同性戀志願者進行了艾滋病防治知識培訓。

中國同性戀研究關注原因

(1)改革開放以來國際交流日益擴大、國內環境日趨寬鬆,使同性戀人羣之間、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之間、同性戀者與學界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多,有助於促進專家和大眾消除對同性戀的神秘感和誤解;
(2)在逐漸瞭解國外同性戀狀況以及同性戀研究成果的同時,國內同性戀人羣日趨活躍,自身權利訴求必然會表現出來而引起社會關注;
(3)女性主義理論與實踐在中國的發展,使主流與邊緣、權力與平等、歧視與反歧視等話語和理論框架題,成為探討同性戀問題的參照系,促進人們對同性戀現象的理解和思考;
(4)在整個世界和中國面臨艾滋病威脅的嚴峻態勢下,作為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羣之一的同性戀人羣,在中國引起特別關注,引起涉及同性戀公共政策的討論。

中國同性戀研究涉及學科

從1986 年到2006 年的21 年中,國內各種學術刊物上共發表了有關同性戀研究的論文178篇,這些論文涉及到社會學、心理學、醫學、法學、歷史學、哲學、人口學等多個不同的學科。 [1] 

中國同性戀研究主要問題

1、同性戀成因
2、大眾羣體對於同性戀的態度
3、男同性戀與艾滋病的聯繫
4、同性戀者的權利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同性戀研究:回顧與展望 ———對1986~2006年間178篇學術論文的文獻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