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

鎖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主要擔負陸地作戰任務,最高領導機關為中央軍事委員會。成立陸軍領導機構,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央軍事委員會和習主席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有利於加快陸軍現代化建設步伐,為健全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創造條件,也有利於軍委機關調整職能、精簡機構人員。
陸軍是黨最早建立和領導的武裝力量,歷史悠久,敢打善戰,戰功卓著,為黨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勳。陸軍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陸軍全體官兵要弘揚陸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適應信息化時代陸軍建設模式和運用方式的深刻變化,探索陸軍發展特點和規律,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和領導管理,優化力量結構和部隊編成,加快實現區域防衞型向全域作戰型轉變。 [1] 
人民解放軍建立於1927年8月1日,建立之初僅由陸軍組成。陸軍長期以步兵為主,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有了少量的騎兵、炮兵、工程兵和通信兵,解放戰爭時期建立了坦克兵和防化兵。20世紀50年代,成立了炮兵、裝甲兵、工程兵和防化兵等兵種領導機關。80年代以來,陸軍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增設了陸軍航空兵、電子對抗兵等兵種,並於1985年組建陸軍集團軍。經過81年建設,陸軍已由單一兵種發展成為諸兵種合成的現代陸軍,成為既能獨立遂行作戰任務又能與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實施聯合作戰的強大軍種。
2017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以原18個集團軍為基礎,調整組建13個集團軍。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
外文名
PLA
領導機構
中央軍事委員會
兵    種
陸軍
數    量
13個
存在時期
1946年至今
規    模
約230萬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早期經歷

解放戰爭時期,各大戰區普遍以“縱隊”為主要戰役編制。每個縱隊下轄2至3個師或旅,相當於美軍的“軍”級單位。到1948年9月的西柏坡會議上,中央制定計劃,準備把當時的51個縱隊280萬人逐步擴展到70個縱隊500萬人。同月,中央軍委決定,未來的正規軍要編成70個軍、210個步兵師,分屬20個兵團。 [2] 
從1948年11月至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施統一番號,全軍使用了51個軍番號。3月,又使用了6個軍番號,後來又使用了10個軍番號。總計使用了67個軍番號,距今未使用過的有3個:第56軍、第57軍和第59軍。 [2]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和平時期

解放戰爭勝利後,維持70個軍的龐大編制不再必要,解放軍進行了大規模的精簡整編,先後有30多個軍番號被撤銷,有的轉業為建設兵團,有的改編為海空軍部隊,有的改為地方軍區,如第2至11軍就全部撤銷了,原本連續的番號序列變得斷斷續續。到1961年,陸軍有31個軍的編制。 [2] 
“文化大革命”時期,為了加強北面對前蘇聯的防禦,又恢復了5個軍的編制,使陸軍番號擴為36個,北京軍區的27軍和38軍率先升級為摩托化軍。“文革”末期,軍內增編了坦克團,火炮、高炮、運輸車輛等兵器數量也大為提高,向多兵種合成化方向邁進了一大步。1984年,38軍和39軍開始機械化編制。至1985年,解放軍陸軍精簡縮編為35個軍。 [2] 
1985年,我國向全世界宣佈進行“百萬大裁軍”。為此,將陸軍35個軍撤併了11個,僅保留24個。我軍保留的24個軍,在原先基礎上,大量編入了裝甲師、炮兵旅、工兵團、通信團及防化、運輸、陸航、電子部隊。這麼一來,原先步兵為主的陸軍軍,升級成為了多兵種合成的集團軍。減少數量,提高質量,戰鬥力得到進一步優化。百萬大裁軍同步的軍升級為集團軍,標誌着中國陸軍正式走向現代化軍兵種合成。 [2] 
海灣戰爭後,信息化戰爭成為關注點。我軍再次開始小型化、多樣化方面的改革,再撤併了3個集團軍,並將一批師縮編為旅。2003年,我軍再次撤銷3個集團軍。至此,我軍的集團軍個數為18個。部隊編制和人數減少了,但集團軍下屬的機械化步兵師、旅,兩棲機械化步兵師以及陸航團、電子對抗團、特種大隊等部隊蓬勃發展,集團軍的現代化綜合作戰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2]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調整組建

2017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以原18個集團軍為基礎,調整組建13個集團軍,番號分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和八十三集團軍。調整組建新的集團軍,是對陸軍機動作戰部隊的整體性重塑,是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邁出的關鍵一步,對於推動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