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

鎖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野戰部隊之一,前身是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紅軍游擊隊。抗日戰爭初期於1938年1月分別編為新四軍第1支隊2團(由湘贛邊、粵贛邊及贛東北等地游擊隊組成)和新四軍第2支隊4團(由閩西、閩南及浙南遊擊隊組成) [1]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
部隊前身
紅軍游擊隊
改編日期
1938年1月
榮譽單位
紅軍團--步兵第70師第208團;
所屬戰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部隊沿革

1945年11月,新四軍蘇浙軍區第1縱隊從蘇浙皖邊北撤東台縣境,改編為華中野戰軍第6縱隊,下轄5個團,共1.1萬餘人。縱隊成立後,在邵伯、樊川地區扼守京杭運河,保衞蘇皖解放區首府淮陰(今淮安市主城區)。
1946年5月,第6縱隊與蘇中軍區獨立旅合編,組成華中野戰軍第6師,下轄第16、第18旅,共1.4萬餘人。7~8月參加蘇中戰役。10月參加漣水保衞戰。此時,新四軍第7師第20旅大部編入第6師,組成第17旅。12月,參加第二次漣水保衞戰。
1947年1月上旬魯南戰役期間,在蘇北方向擔任阻援。2月上旬,華中野戰軍第6師改稱華東野戰軍第6縱隊,王必成任司令員,江渭清任政治委員(後陳時夫),皮定均任副司令員(後郭化若),陳時夫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後謝勝坤任政治部主任),杜屏任參謀長(後皮定均兼)。第16、第17、第18旅依次改稱第16、第17、第18師,共3.5萬餘人。
1947年2月參加萊蕪戰役。4月,在泰蒙戰役中擔任阻援。5月上旬,挺進魯南作戰,中旬回師北上參加孟良崮戰役,會同兄弟部隊搶佔垛莊,切斷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退路,為戰役勝利作出了貢獻。7月參加南麻臨朐戰役。8月編入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進入魯西南地區作戰。9月初南渡黃河,參加沙土集戰役。9月底進軍豫皖蘇邊區。12月,在平漢隴海路破擊戰中,會同兄弟部隊於亳縣(今亳州)、鹿邑、太康地區擔任阻援,保障破擊戰的順利進行。
1948年2月攻佔蘭封、考城(1954年6月,蘭封、考城兩縣合併,稱蘭考)。隨後進至豫北濮陽進行新式整軍。6月參加豫東戰役。9月參加濟南戰役,在鄒縣(今鄒城)、嶧縣(今棗莊市嶧城區)地區阻援。同年冬在淮海戰役中,參加圍殲黃百韜兵團和在蚌埠以北的阻援作戰。
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華東野戰軍第6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8兵團。王必成任軍長(後皮定均),廖海光任政治委員,皮定均任副軍長(後梁金華),趙俊任參謀長(後李繼開),藍榮玉任政治部主任(後彭冰山)。第16、第17、第18師依次改稱第70、第71、第72師,共3.6萬餘人。4~5月參加渡江戰役。5月底北上徐州。6月,第71師南下淮北,歸鄂豫皖邊區聯合剿匪指揮部指揮,進入大別山區剿匪。7月,第70師擔任連雲港地區海防任務。8月,第72師協同兄弟部隊攻佔長山列島,10月歸建。
1950年3月,第71師歸建。5月,第24軍南進浙西、閩北地區,執行修建上饒至福州公路和剿匪等任務。9月,第24軍改歸第9兵團指揮,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4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2]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列編沿革

參加完淮海戰役後,第6縱隊於1949年1月改編為解放軍第24軍,屬第3野戰軍第8兵團,軍長王必成,政委廖海光,各師分別改為第70、第71、第72師。此後該軍參加了渡江戰役、解放長山列島和舟山羣島的戰鬥。
1952年9月,第24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原屬第25軍的第74師(前身為淮南軍區第5旅,後改為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20師)調入該軍,第71師調出。
1953年春夏,在部隊開展的冷槍冷炮殺敵競賽中,第72師214團8連戰士張桃芳用436發子彈斃傷敵214名,榮立特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7月該軍參加了金城反擊戰(金城戰役),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勝利。
第24軍於1955年10月歸國,屬北京軍區,駐防河北承德,部署在京郊和唐山一線,拱衞北京。
1968年第70師改為北京衞戍區警衞第3師。
1969年12月全軍重排番號,第74師改稱第70師,並重建第71師(後撤銷) [1]  [3]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榮譽單位

1、紅軍團--步兵第70師第208團;
2、兗州登城第一連--步兵第70師第208團第1連;
3、兗州戰鬥英雄連--步兵第70師第208團第2連;
4、 兗州戰鬥模範連--步兵第70師第208團第5連;
5、渡江模範營--步兵第70師第210團第3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