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城戰役

鎖定
金城戰役(Battle of Kumsong),是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三階段,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此役中國人民志願軍殲敵5.3萬餘人,重創南朝鮮軍4個師,收復陣地160餘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
名    稱
金城戰役
發生時間
1953年7月13日 至 1953年7月27日
地    點
金城
參戰方
中國人民志願軍,“聯合國軍
結    果
中國人民志願軍獲勝
傷亡情況
殲敵5.3萬餘人

金城戰役戰役背景

1953年6月8日,朝鮮停戰談判關於戰俘問題達成協議。至此,朝鮮停戰談判各項議程已全部達成協議。6月中旬重新校訂軍事分界線的工作基本完成,談判雙方即將簽訂停戰協定。但南朝鮮李承晚集團竟以“就地釋放”為名,強行扣留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2.7萬餘名(含志願軍被俘人員50名),並且宣稱南朝鮮準備單方面繼續打下去,企圖破壞停戰的實現。為實現穩定可靠的停戰,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於6月20日建議,推遲停戰協定簽字時間,再給南朝鮮軍一次打擊。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於21日指示:停戰簽字必須推遲。再給南朝鮮軍以打擊,極為必要。志願軍決定,以金城以南地區的南朝鮮軍部隊為主要攻擊目標,發起金城戰役,狠狠打擊南朝鮮軍,確保停戰的順利實施和停戰協定的落實。 [1] 

金城戰役戰役過程

金城戰役圖片
金城戰役圖片(5張)
金城以南地區西起金化,東至北漢江,由南朝鮮軍首都師和第6、第8、第3師防守。其基本陣地構築了坑道工事和大量明暗火力點、地堡羣,並以塹壕、交通壕相連接,形成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體系。志願軍以第20兵團指揮5個軍在第9兵團第24軍配合下,擔任金城以南地區的進攻任務。第20兵團司令員鄭維山、政治委員王平指揮的5個軍,組成3個作戰集團:以第68軍(欠第202師)、第54軍第130師為西集團;第67軍、第54軍第135師、第68軍第202師(欠第605團)為中集團;第60軍(附第605團)、第21軍(欠第62師、另配屬第33師)為東集團;第54軍第134師擔任兵團預備隊。
根據志願軍首長關於放手作戰,情況有利時向敵縱深作有限度擴張的指示精神,第20兵團決心在牙沈裏至北漢江間22千米地段上,採取正面進攻、兩翼鉗擊、多路突破的戰法,首先攻佔梨實洞、北亭嶺、梨船洞一線以北及金城川以北地區,殲滅當面南朝鮮軍4個師的8個團另1個營,拉直金城以南戰線,而後視情況向三天峯、赤根山、黑雲吐嶺、白巖山一線發展進攻,並準備在打敵反撲中大量殲滅南朝鮮軍有生力量。東集團第21軍在北漢江以東就地牽制當面的南朝鮮軍使其不能西調。另第9兵團第24軍在第20兵團發起進攻時,由陽地至杏亭3千米地段向注字洞南山、新木洞方向實施突擊,控制金化通往金城公路,阻止金化方向美軍和南朝鮮軍東援,保證第20兵團右翼安全。志願軍參戰各部隊經過前一階段反擊作戰,軍事素質明顯提高,士氣更加旺盛,已取得對營、團堅固陣地進攻的經驗,並查明瞭金城以南地區南朝鮮軍防禦縱深工事的情況。為保證戰役勝利,從6月下旬開始,進行了各種準備。參戰部隊在作戰雙方中間地帶秘密構築大量屯兵洞,選擇潛伏區,演練了對坑道工事連續爆破和攻擊的戰術、技術動作;在金城正面集中各種火炮1100餘門、坦克20輛;第20兵團組織6個工兵營和11個步兵團搶修公路、橋樑;動用2000輛汽車晝夜搶運物資1.5萬噸,併為參戰部隊配發了渡河器材。為了迷惑和消耗敵人,達成戰役的突然性,在戰役發起前,第60、67軍繼續向原定的南朝鮮軍營以下目標實施進攻,先後攻佔529.3高地、938.2高地、廣石洞以西高地、690.1高地、轎巖山北山腿,並在新佔陣地上同南朝鮮軍展開反覆爭奪,擊退其反撲200餘次,斃傷俘敵1.2萬餘人。同時,其他兵團所屬部隊也向當面敵人發動了小規模的進攻,掩護了金城戰役準備工作的實施,隱蔽了戰役企圖。
7月13日21時,第20兵團及第24軍突然發起進攻。1100餘門火炮實施7-28分鐘火力準備,發射炮彈1900噸,在主要突破地段上摧毀南朝鮮軍地面工事30%、障礙物80%-90%。在強大炮火支援下,步兵1小時內即全部突破南朝鮮軍前沿陣地。西集團右翼第203師攻佔522.1高地後,主力向芳通裏方向發展進攻。該師執行穿插任務的1個加強營,沿522.1高地以東公路向縱深猛插,14日2時左右進至二青洞附近,先後殲滅南朝鮮軍1個營大部及美軍炮兵1個營;其先頭分隊1個班化裝成南朝鮮軍,以極小代價殲滅南朝鮮軍首都師第1團團部。左翼第204師攻佔552.8高地後,於14日4時30分進抵月峯山下,在戰鬥中生俘南朝鮮軍首都師副師長。第130師攻擊424.2高地後,向烽火山發展進攻。至17時40分,西集團先後佔領烽火山、月峯山。中集團右翼第200師攻佔官_裏西南高地後,以一部兵力沿金城至華川公路向縱深穿插,於14日6時佔領龍淵裏、東山里地區,將南朝鮮軍第6師防禦部署割裂,使其轎巖山、烽火山陣地側後受到威脅;主力則乘勝渡過金城川,向梨船洞發展進攻。左翼第199師經一夜激戰,於14日10時佔領轎巖山後,繼續發展進攻。東集團第181師(附第605團)突破後,一部西渡金城川,進抵梨船洞東與中集團會合;另一部攻佔461.9高地。第9兵團第24軍以1個師的兵力,向南朝鮮軍首都師第26團陣地發起進攻,於14日零時攻佔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13時30分攻佔432.8高地及楊谷以北地區,控制上九井、下九井間公路,保證了第20兵團右翼的安全。至14日18時,第20兵團和第24軍經21小時激戰,佔領西起新木洞經芳通裏、梨實洞、北亭嶺、間榛峴、豆慄洞、巨裏室,沿金城川至461.9高地一線以北地區,拉直了金城以南戰線,完成戰役第一步任務。第20兵團和第24軍貫徹“穩紮狠打”的指導方針,在鞏固佔領上述地區既得陣地同時,各以一部兵力擴大戰果。自14日夜起,東集團第180師南渡金城川,於16日攻佔黑雲吐嶺、1118高地、白巖山、949.5高地至北漢江一線陣地;中集團第135師一部於15日晨攻佔後洞裏;西集團和第24軍在擊退南朝鮮軍反撲後,全部控制了新木洞、北亭嶺、間榛峴公路北側地區,第24軍攻佔金化以北537.7高地及597.9高地以南各無名高地。這時,由於連日降雨,河水上漲,金城川上的橋樑全部被美機炸燬,新修道路泥濘難行,炮兵機動、通信聯絡和前線運輸均發生困難,加之“聯合國軍”戰役預備隊已調近戰場,第20兵團和第24軍遂轉入防禦,準備抗擊反撲。
16日,“聯合國軍”總司令M.W.克拉克和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M.D.泰勒飛抵前線,召開高級軍官會議,決定奪回失地。從當日下午開始,先後以美軍第3師和南朝鮮軍第5、第7、第9、第11師及第3、第6、第8師餘部進行反撲。
17日,以6個團的兵力,重點向黑雲吐嶺、白巖山至867高地一線陣地猛攻。東集團第180師在無堅固工事依託和無縱深炮火支援的情況下,激戰竟日,守住了除867高地以外的各陣地。鑑於東集團新佔陣地過於突出,且背水作戰,炮兵支援與物資補給難以保障,第20兵團遂決定該集團除以一部兵力控制金城川與北漢江匯合處的461.9高地外,主力轉移至金城川以北地區防禦。中、西集團和第24軍也適當向北收縮,主要固守432.8高地、梨實洞、北亭嶺、間榛峴、602.2高地、巨裏室北山一線。
18日後,“聯合國軍”反撲重點轉向志願軍中集團正面的602.2高地、巨裏室北山一線陣地,先後展開1-3個團的兵力連續猛攻。第200師憑藉有利地形,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頑強抗擊,除巨裏室北山陣地失守外,固守了已佔陣地。
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金城戰役勝利結束。 [1] 

金城戰役戰爭結果

此役歷時15天,志願軍第20兵團及第9兵團第24軍突破南朝鮮軍4個師防守的正面寬達25千米的堅固陣地,向南擴展陣地160多平方千米,拉直了金城以南地區戰線,重創南朝鮮軍4個師,斃傷俘敵5.3萬餘人,有力地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作戰中,第20兵團及第9兵團第24軍傷亡2.5萬餘人。 [1] 

金城戰役戰役評價

金城戰役是志願軍轉入陣地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志願軍對堅固設防之敵實施的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戰役,不但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上,而且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提供了進行大規模攻堅戰役的寶貴經驗。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 2.    金城戰役  .抗美援朝紀念館[引用日期2019-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