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答二絕

鎖定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答二絕》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 [3-4] 
作品名稱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答二絕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3-4]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答二絕作品原文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答二絕
其一
雨映行宮辱贈詩,元戎肯赴野人期
江邊老病雖無力,強擬晴天理釣絲
其二
何日雨晴雲出溪,白沙青石先無泥。
只須伐竹開荒徑,倚杖穿花聽馬嘶 [1] 
【注】寶應元年建已月得雨時作。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答二絕作品註釋

①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答二絕:詩題一作“嚴公雨中見寄一絕奉答兩絕”。答:或作“荅”。荅(dá):應答,允對。後作“答”。 [5] 
②宮:一作“官”,一作“雲”。《資治通鑑》:“玄宗離蜀,以所居行宮為道士觀。”《杜詩博議》:“《舊唐書·崔寧傳》:初天寶中,鮮于仲通常建一使院,甚華麗。玄宗幸蜀,常居之,因為道觀,寫帝御容,置之正室。郭英又奏請舊院為軍營,乃移去御容自居之。朱雲:‘此即玄宗行宮,當在成都城內,有謂近萬里橋者,非也。’謝瞻詩:‘楊鑾戾行宮。’”
元戎:大軍。肯赴野人期:一作“欲動野人知”。
④釣絲:釣竿上的垂線。《詩經·召南·何彼穠矣》:“其釣維何,維絲伊緡。”
⑤先:一作“洗”。
⑥倚:一作“拄”。馬嘶:一作“鳥啼”。 [3-4]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答二絕作品賞析

仇兆鰲杜詩詳註》:“首章,從雨中説起,據來詩而答之。晴理釣絲,畜魚待赴也。次章,承晴天説入,望嚴公枉過也。路不沮泥,見馬蹄可至。”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答二絕作者簡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原籍襄陽,遷居河南鞏縣。杜審言之孫。年輕時應進士舉,不第,漫遊各地,後客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中投奔唐肅宗,授左拾遺。收復長安後出為華州司功參軍,不久棄官入蜀,定居成都浣花溪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都”。嚴武死後攜家出蜀,漂泊江南,病死在江湘途中。杜甫的詩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情感沉都,展現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杜甫是我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與李白齊名,並稱“李杜”。有《杜工部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