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欺暗室

(漢語成語)

鎖定
不欺暗室(拼音:bù qī àn shì)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漢·劉向《列女傳·衞靈夫人》。 [1-2] 
“不欺暗室”的原義是雖獨處隱僻處,亦居心端正;形容坦誠磊落;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 [1] 
中文名
不欺暗室
拼    音
bù qī àn shì
近義詞
光明磊落不愧屋漏
反義詞
暗室欺心暗室可欺
注音字母
ㄅㄨˋ ㄑㄧ ㄢˋ ㄕˋ
成語出處
《螢火賦》
語法結構
動賓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不欺暗室成語出處

  • 最早出處
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廢禮,是以知之。(西漢·劉向《列女傳·衞靈夫人》) [2] 
  • 衍生典故
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唐·駱賓王《螢火賦》) [1] 
後人根據以上文獻總結出成語“不欺暗室”。 [1-2] 

不欺暗室成語故事

蘧伯玉,名璦,字伯玉,春秋時蒲國人,生活的時代和孔子大致相同。他是衞靈公時著名的賢大夫,也是位道德 和操行都非常優秀的人。“衞地多君子”,歷來人們都將蘧伯玉作為衞國君子的代表。 [3] 
蘧伯玉非常賢德,人們十分敬重他。一次,衞靈公與夫人南子在宮中夜坐,先聽到轔轔的車聲,可車聲到宮門時卻消失了,過了一會兒,轔轔的車聲又響起來。衞靈公就問夫人説:“你知道剛才過去的人是誰嗎?”夫人説:“應該是蘧伯玉。 ”靈公問:“你怎麼知道是他呢?”南子説:“君子是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細節的,車走到宮門口時沒了聲音,那是車的主人讓車伕下車,用手扶着車轅慢行,為的是怕車聲打擾國君。忠臣和孝子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信誓旦旦,也不會因在黑暗之中沒有人能看到而改變自己的操守。蘧伯玉是我們衞國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對國家恪盡職守。他不會因為是黑夜,沒人會看見就忘記禮節,所以我覺得是他。”靈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3] 
靈公與夫人開玩笑説:“不是蘧伯玉。 ”夫人聽後馬上給靈公上酒道賀。靈公説:“你為什麼要向我道賀呢?”夫人説:“開始我以為衞國只有蘧伯玉一個人是這樣的賢德之人,如今知道在衞國還有個和他一樣賢德的人, 那麼我們國家就有兩個賢臣了。國家多賢臣,是國家之福,怎麼能不向您道賀呢。”靈公説:“説得好。 ”然後就把真相告訴了夫人。 [3] 
蘧伯玉協助衞靈公把衞國治理得兵強馬壯、人民富裕,使其成為春秋時期的強國。晉國大將趙簡子原想討伐衞國,派人到衞國試探。那人返回後,告訴趙簡子:“蘧伯玉在衞國當政,我們如果貿然攻打衞國肯定會吃敗仗的。”趙簡子馬上就取消了攻衞的計劃。蘧伯玉謙虛謹慎,經常對自己進行反思,“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經常鞭策自己,《莊子·則陽篇》記載:“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意思是説他年已六十還能與日俱新,隨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這樣的賢人總是對自己的道德與行為有明確的要求,而且會一直認真地按照這些要求去做。 [3] 

不欺暗室成語寓意

一個人在別人能看到他的時候,言行有度,舉止有禮,這是容易做到的;但在別人看不到他的時候,還能保持操守,不改舉止,那就不容易做到了。我們稱後者為君子。真正的君子是不欺暗室之人,他們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始終都能做到言行如一,這是值得人尊敬的。 [2] 

不欺暗室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不欺暗室”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形容不做虧心事。 [1] 
  • 運用示例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三:“知縣生平不欺暗室,既讀孔、孟之書,怎敢行盜蹠之事?” [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雖然錢秀才不欺暗室,與小女即無夫婦之情,已定了夫婦之義。” [1]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八回》:“至於淫媟之事,休要説白相公是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即賤婢下人,亦知以禮自持,不欺暗室。” [1] 
參考資料
  • 1.    不欺暗室  .漢典[引用日期2014-11-26]
  • 2.    李波主編. 中華成語典故 中[M].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10.05:24
  • 3.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 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8.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