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宣而戰

(漢語成語)

鎖定
不宣而戰是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xuān ér zhàn,意思是不宣佈開戰,就突然發起進攻。
中文名
不宣而戰
外文名
start an undeclared war
釋    義
不經宣戰就向對方開戰
拼    音
bù xuān ér zhàn [1] 
注    音
ㄅㄨˋ ㄒㄨㄢ ㄦˊ ㄓㄢˋ

不宣而戰成語用法

作謂語;指不經宣戰就向對方開戰,即突然發起進攻 [2] 

不宣而戰成語辨析

【反義詞】先禮後兵 [2] 

不宣而戰相關規定

傳統國際法承認國家的戰爭權,規定宣戰制度,把宣戰與否作為評判戰爭是否合法的條件。《海牙第三公約》(1907)明確規定:除非有預先的和明確無誤的警告,彼此均不應開戰,其警告形式應該是闡明理由的宣戰書或有條件的最後通牒。一些國家為了獲得軍事優勢和取得戰略主動,規避因宣戰帶來的不利法律後果,往往不經宣戰突然發動戰爭。自從《非戰公約》(1928)宣佈廢棄戰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工具以來,一些國家不願被視為戰爭的發動者,在政治上陷於被動,刻意不宣而戰。如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1935年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亞(埃塞俄比亞)、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等都是不宣而戰。1945年《聯合國憲章》明確禁止在國際關係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這就使違約國在法律上不再能夠利用不宣而戰或以所從事的不是戰爭為藉口,來逃避應負的罪責。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未發生嚴格意義上的宣戰。不宣而戰發動侵略戰爭並不能逃避國際法上的法律責任 [3] 
參考資料
  • 1.    不宣而戰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30]
  • 2.    不宣而戰  .漢辭網[引用日期2020-04-03]
  • 3.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