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來梅哈芬港

鎖定
不來梅哈芬港(Bremerhaven)位於德國西北沿海不來梅哈芬市(舊譯不來梅港市),是歐洲第一大汽車和第四大集裝箱港,吞吐能力為700-800萬標準箱 [1] 
該港屬温帶海洋性氣候,盛行西南風。温和濕潤,冬雨較多。年平均氣温最低1月約零下3攝氏度,最高7月約18攝氏度。全年平均降雨量500-1000mm。平均潮差約3.6m。
不來梅哈芬港位於德國西北部威悉河口右岸,距離公海32海里。不來梅哈芬港與相隔60公里的不來梅港(Bremen)德語中合稱為“不來梅組合港(Hafengruppe Bremen/Bremerhaven)”,由不來梅港務局(bremenports)統一規劃和管理。
該港靠近國際主航道,進出港航程短,船舶受潮水限制較小,易於船舶掛靠。此外,由於發達的食品加工工業和14萬歐式托盤的冷庫倉儲容量,不來梅哈芬被稱為“歐洲最大的冰箱”。 [2] 
中文名
不來梅哈芬港
外文名
Port of Bremerhaven
所在流域
威悉河
所在海域
北海
全球排名
21名(2012年/集裝箱)
中國友好港
上海港
所在國家
德國

不來梅哈芬港歷史沿革

1849年的不來梅哈芬港 1849年的不來梅哈芬港
從19世紀初起,因為泥沙淤積,威悉河的河道變淺。與之相反,船舶規模不斷變大,因而無法進入不來梅的內河港。把港口轉移到一個商船容易靠泊的地方勢在必行。經過與漢諾威王國近兩年的談判,1827年1月11日,漢諾威王國簽署了協議,將格斯特與威悉河交匯處以北一塊84公頃的土地轉讓給了“自由漢薩城市不來梅”,並將城市命名為“不來梅哈芬”,意思是不來梅的港口。 [3] 
大事記:
1827年:舊港池(Alter Hafen)動工
1847年:新港池(Neuer Hafen)動工
1872年:凱撒港池(Kaiserhafen)1期動工
1897年:將凱撒港池與威悉河分隔開的凱撒船閘(Kaiserschleuse)啓用
1906-1908年:凱撒港池2期、3期和連接港池(Verbindungshafen)連續動工
1926年:香蕉轉運碼頭投入使用
1927年:北船閘(Nordschleuse)動工
1928年:哥倫布郵輪碼頭建設完畢
1940-1945年:二戰期間部分港口設施受損嚴重
1957年:滾裝碼頭開始作業
1958年:第二個郵輪設施開始建設
1968年:開始在北港池(Nordhafen)進行集裝箱作業。同年,開始在維悉河河岸建設順岸式集裝箱碼頭
1970年:第一艘載駁船(LASH)掛靠不來梅哈芬
1986年的不來梅哈芬集裝箱港 1986年的不來梅哈芬集裝箱港
1972年:1000米長的順岸式集裝箱碼頭1期整體竣工
1974年:位於不來梅哈芬的BLG件雜貨碼頭開始建設
1977年:凱撒港池的汽車碼頭投入使用
1978-1980年:順岸式集裝箱碼頭開始擴建
1984年:連接港池的新建香蕉轉運碼頭投入使用
1986年:集裝箱碼頭的冷庫啓用
1992-1997年:集裝箱碼頭3期建設
2000-2003年:集裝箱碼頭3a期建設
2004-2008年:集裝箱碼頭4期建設

不來梅哈芬港主要港口功能

不來梅哈芬港集裝箱碼頭

在港船舶
在港船舶(5張)
斯特倫卡耶(Stromkaje)是不來梅哈芬集裝箱港的所在地,在德語中是河岸碼頭的含義。該港區經過數次擴建後,碼頭岸線長度近五公里,成為了“世界上最長的河岸碼頭”而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2008年四號集裝箱碼頭建設完成後,不來梅哈芬港的集裝箱吞吐能力為七百至八百萬標箱。該港優越的水深條件和腹地運輸網絡吸引了世界各大航運巨頭掛靠。
斯特倫卡耶岸線上一共有三家集裝箱碼頭運營商,分別是EUROGATE不來梅哈芬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北海不來梅哈芬碼頭兩合公司(NTB)和MSC Gate不來梅哈芬兩合公司。其中,後兩家碼頭公司分別是EUROGATE集團與馬士基航運和地中海航運(MSC)的合資公司。這三個相連的碼頭均配備最先進的集裝箱岸橋,水平運輸採用跨運車作業,碼頭正中央有集裝箱貨運站和貨運火車站,碼頭後方有大型冷藏冷凍設施,保證各種貨物最快的進出港速度。
2014年,不來梅哈芬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共計570萬標箱 [1] 
與主要貿易國的集裝箱交易量
(萬標準箱)
2013年
2014年
1
美國
97
85
2
中國
74
74
3
俄羅斯
56
53
4
芬蘭
28
27
5
波蘭
27
26
6
墨西哥
21
24
7
瑞典
20
18
8
馬來西亞
15
17
9
英國
14
16
10
新加坡
13
13
以上數據來自不來梅州經濟、港口和勞工部的港口年鑑 [4] 

不來梅哈芬港汽車碼頭

不來梅哈芬汽車港 不來梅哈芬汽車港
不來梅哈芬汽車港包括Kaiserhafen二號、Kaiserhafen三號碼頭、Nordhafen碼頭與Osthafen碼頭,由BLG汽車物流兩合公司負責經營。在新車裝卸方面,不來梅哈芬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轉運港之一,是戴姆勒、寶馬、現代起亞等汽車品牌進出口歐洲的門户。每年有大約1600艘汽車滾裝船停靠不來梅哈芬港,其中包括能容納8000多輛汽車的世界最大型的滾裝船。
2014年,BLG汽車物流在不來梅哈芬港共裝卸了200多萬輛汽車 [1]  ,其碼頭設施能同時供9萬輛汽車停泊。汽車碼頭內的技術中心為車輛提供檢測、修復和加裝工作,年均處理大約40萬輛汽車,被譽為“歐洲最大的汽車養護車間”。

不來梅哈芬港冷鏈物流

不來梅哈芬彙集了處理各類冷藏冷凍產品的專業企業。Heuer物流在不來梅哈芬港擁有兩個碼頭,專門負責新鮮水果的裝卸、儲存和配送;自由港內的BLG冷庫是不來梅哈芬港最大的冷庫,提供魚類、禽肉、果蔬等產品的冷藏冷凍、進口報關以及JIT及時配送。
作為德國最重要的魚類加工中心,過去數年中,不來梅哈芬漁業港從傳統的轉運和加工區轉變成了現代食品加工基地。

不來梅哈芬港客運

不來梅哈芬港的哥倫布豪華遊輪碼頭是歐洲最先進的客運碼頭之一,能同時容納四艘豪華遊輪停泊。

不來梅哈芬港其他功能

不來梅哈芬港是德國風力發電設備的主要轉運港口,正在規劃新建一個專門的海上風力設備碼頭。

不來梅哈芬港腹地運輸

港區鐵路 港區鐵路
不來梅哈芬港內發達的港區鐵路與德國和歐洲鐵路網絡相連,多家鐵路貨運公司經營從不來梅哈芬港發往德國及歐洲各大經濟中心的定期集裝箱貨運線路。鐵路運輸同時也是不來梅哈芬港汽車進出口的主要腹地運輸途徑之一。不來梅哈芬港的腹地公路運輸條件也在歐洲各港口中名列前茅,港口緊靠德國聯邦高速公路A27,距離德國中南部經濟圈僅有5-8小時車程。
在水路運輸方面,不來梅哈芬港與北歐波羅的海沿岸東歐國家、俄羅斯的港口之間擁有密集的支線運輸網絡。往內陸方向,駁船能借助威悉河進入德國內河網絡,抵達包括不來梅內港、漢諾威明登、布倫瑞克等重要內河港。
各個內陸運輸方式數量統計
單位:萬標準箱
鐵路運輸
卡車運輸
內河運輸
內陸貨總量
2012年
104
47%
107
48%
10
5%
220
2013年
105
47%
113
50%
8
3%
225
2014年
110
47%
116
49%
9
4%
235
以上數據來自不來梅州經濟、港口和勞工部的港口年鑑 [4] 

不來梅哈芬港航海文化

在不來梅哈芬市中心的“哈芬世界”坐落着德國航海博物館和德國海外移民博物館。大型的國際帆船節SAIL Bremerhaven每五年在不來梅哈芬舉行一次,下一屆時間在2020年。
德國航海博物館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3張)
德國航海博物館(Deutsche Schiffahrtsmuseum——DSM)於上世紀70年代開館,它是德國的國家級航海博物館,兼備展覽與科研的功能。這個博物館隸屬於著名的德國萊布尼茨學會。德國航海博物館最重要的陳列品是在不來梅發現的來自1380年的古代商船。展館的各個展區分別針對不同的歷史時代和不同的話題,例如商船、漁業和捕鯨業、極地研究、軍事等等。此外,在博物館前的舊港池還能看到來自各個時期的不同船舶樣品。 [5] 
德國海外移民博物館
德國海外移民博物館(Deutsches Auswandererhaus)於2005年開館,位於新港池邊。這個博物館通過實物、聲音和圖像模擬的手段講述19和20世紀德國人通過不來梅哈芬向海外移民的過程和歷史。其中德國人移民最主要的目的地是美國。德國移民的後裔甚至可以在博物館的資料庫中查詢先輩在不來梅哈芬登船時的紀錄。2012年8月,博物館增加了一個介紹18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人們移民到德國的歷史的新展館,從而成為德國唯一具有此類展覽的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於2007年獲得了“歐洲年度博物館”的榮譽,其獲獎主要原因是它通過場景模擬的方式講述一段感人的歷史。德國的博物館上一次獲得此項榮譽在此前15年前。 [6] 
不來梅哈芬帆船節SAIL Bremerhaven
2015年不來梅哈芬帆船節
2015年不來梅哈芬帆船節(9張)
不來梅哈芬帆船節SAIL Bremerhaven開辦初期分別在1986年、1990年、1992年和1995年舉行過,之後均是五年一屆,在兩屆大型的帆船節之間有一次小型的帆船節。2010年的不來梅哈芬帆船節迎來了16個國家的超過240艘各種船舶,參觀人數大約為1百萬人。
2015年8月的最近一屆帆船節由德國總統約阿希姆·高克親自按響開幕禮炮,共來自20個國家的270多艘帆船和大約3500名船員參加。在持續五天的帆船節期間,不來梅哈芬港帆影翩翩、人頭攢動。2011年新造的“亞歷山大·馮·洪堡二號”、仍在航行的1926年造“克魯森施滕號”(舊名“帕多瓦號”)、“愛斯梅拉達號”四桅帆船、 “瓜亞斯號”教練船等大腕級帆船共吸引了120萬人到威悉河口參觀。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