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

鎖定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是一家以中華文明的深邃智慧為底藴,以“愛生愛、美生美”為基本理念,以關乎生命的心理學為核心服務的專業公益機構。
中文名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
外文名
SHANGHAI HUIDIJI PUBLIC PSYCHOLOGICAL CARE CENTER
簡    稱
惠迪吉
成立時間
2011年9月7日
發起人
孫新蘭博士
理    念
愛生愛、美生美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中心簡介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 [1-2]  於2011年9月7日註冊成立於上海市浦東新區民政局,業務範圍包括:為公益從業人員、志願者提供心理援助、生命關愛的支持服務,併為社區、企業及各類人羣開展各類心理關愛、生命關愛活動及項目。
“惠迪吉”,語出《尚書》“惠迪吉,從逆兇”。
“惠”代表惠心、惠性,意味着我們做公益的這顆心是與整個存在、與天地相連的心,是一顆有智慧、有惠性的心。“迪”和“吉”代表啓迪和吉祥,就是用智慧的心來點亮和創造無數顆智慧、吉祥的心。
惠迪吉根植於中華傳統文化古崑崙文明之上,並融合發起人、心理學家孫新蘭博士 [3]  超過20年的專業心理學研究與臨牀實踐,及其多年致力於推廣社會文化心理建設的公益實踐,逐漸形成了一系列既滿足社會個體心靈成長、社會羣體健康心理氛圍建設,又滿足人們藝術美感欣賞、互動參與體驗等文化需求的眾多原創跨界項目。
截至2020年6月,惠迪吉已獨創了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愛的共振腔”建設項目 [4-9]  、助力公益“心智慧”學堂、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 [2]  [10-12]  、一小時城市公益、牆上的門票等高品質公益項目。
同時,惠迪吉通過其原創的“愛生愛、美生美”互動體驗心理劇 [13-18]  、生命脈動行走行為藝術、詩咒體驗等羣體心理療法,創新了社會心理、文化建設的理念與做法。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中心使命

為中國公益注入心靈建設的靈魂。
以“愛生愛、美生美”為精神底藴,促進全社會的文化心理建設。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中心服務

  1. 惠迪吉為公益人公益組織提供公益“心”智慧、“心”動力、新價值服務,包括個體或團體心理輔導等專業服務。
  2. 惠迪吉與公益組織橫向合作,為各種公益組織及活動提供相應配套的心理服務
  3. 惠迪吉為社區、企業、學校等提供各類社會文化、心理關愛的專業服務。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公益項目

愛的共振腔
“愛的共振腔”圖片展作品集錦 “愛的共振腔”圖片展作品集錦
惠迪吉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愛的共振腔”建設項目關注的是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心靈、情感匱乏的社會問題,從孩子心靈建設和人格養成的根基入手,以“愛生愛、美生美”公益理念,從“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監護人+父母+學校”這一核心腔體開始,幫助參與到其中的每個人都成為愛的自我責任者,並邀請社會組織教育局政府企業媒體加入,形成小到家庭,大到班級、學校,乃至社會的“愛的共振腔”。
從2014年7月到2020年6月,“愛的共振腔”項目走過貴州、陝西、浙江、江蘇、廣西、河南、山西、安徽、湖北、上海、寧夏、江西、西藏、四川、湖南、內蒙古、雲南等17個省市的56所學校和1個鄉村,開展系列團體輔導179場,直接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及其家庭、學校等人羣超過55000人次,入户式家庭心理輔導1032户,電話回訪關愛超過11000人次。
《小藝的故事》
《小藝的故事》官方海報 《小藝的故事》官方海報
小藝的故事》是一部根據惠迪吉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愛的共振腔”建設項目中真實的公益事件改編而成的互動體驗心理劇。它結合“真實公益案例”、“沉浸式話劇”、“真人互動體驗”和“心理學WORKSHOP”,是一種全新舞台先鋒藝術形式。
劇中的“真人互動體驗”環節,全程無台詞、無劇本、無彩排,打破了舞台與觀眾的界限。同時,劇中會還原惠迪吉志願者的真實關愛過程,呈現以靈魂心理學為內涵的助人模式、關係建構模式,形成一個所有觀眾參與的心理學WORKSHOP。
從2015年12月到2020年1月,《小藝的故事》完成74場演出,其中上海駐場58場、全國巡演14場、海外(紐約La Mama劇院)巡演2場,共有來自文化、藝術、學者、企業、體育、教育、公益、媒體、評論等各界的106位互動體驗嘉賓出席了演出。
牆上的門票
#牆上的門票#中英文官方海報 #牆上的門票#中英文官方海報
惠迪吉城市公益項目#牆上的門票#通過為來滬進城務工家庭籌集《小藝的故事》門票費用,邀請他們免費現場觀劇。每送出一張門票,就祝福一户留守孩子和她們的爸爸媽媽,收穫一次往返於城市鄉村的幸福之旅,同時成為城市建設“愛的共振腔”的閉環。
截至2020年1月5日《小藝的故事》第74場演出,已有1020位外來務工觀眾及其家庭使用#牆上的門票#免費觀看了《小藝的故事》。
互動體驗心理劇
互動體驗心理劇《30分的故事》官方海報 互動體驗心理劇《30分的故事》官方海報
“愛生愛、美生美”互動體驗心理劇是由惠迪吉獨創的先鋒藝術形式,將家庭、生活、公益中的故事搬上舞台,通過角色扮演、台上台下互動體驗,呈現各種關係的衝突和渴望,展現不同溝通模式,結合專家點評、感受分享等,讓觀眾直觀地在觸動中學習"愛生愛、美生美"的家庭幸福之道。
截至2020年6月,互動體驗心理劇總劇目已達20餘部,涵蓋家庭教育、親子關係、婚戀情感、企業文化、公益故事等。
通過“愛生愛、美生美”互動體驗心理劇進社區項目,《30分的故事》、《病房的故事》、《楊總的困惑》等劇目在上海浦東、寶山、靜安、黃浦、嘉定、崇明等滬上36個社區、學校和企業,共演出44場,直接觀眾近9000人,參與項目的惠迪吉志願者超過1000人次。
“心智慧”學堂
惠迪吉助力公益“心智慧”學堂 惠迪吉助力公益“心智慧”學堂
惠迪吉助力公益“心智慧”學堂項目,是以“理論+實踐”的形式,為公益人、志願者、社工賦能的專業輔導項目。該項目基於惠迪吉成立時的初心,及其多年一線的公益實踐和課題研究所形成的豐厚基礎。項目的專業輔導內容包括“心智慧”理論學習、公益人自身心靈SPA、“心智慧”的運用技巧、“心智慧”的實踐、“心智慧”的應用督導等五個維度。
項目的目標,是關注公益人自身心理建設水平及其助人技能的提升,並提升公益人公益項目的內涵建設和公益效能。截至2020年6月已舉辦7期,服務276人次公益人、志願者、社工。
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
惠迪吉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全球版官方海報 惠迪吉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全球版官方海報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也攪動了每個人的心。不僅一線醫護人員、病患及家屬、防疫人員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大部分普通市民也因為長期宅在家裏,封閉的環境使人們從開始的無聊、煩躁,漸漸變得焦慮、恐懼,身心備受考驗。
為幫助更多人增加心理“免疫力”,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於2020年1月30日成立應對疫情“惠迪吉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並於3月11日開通了面向全球的中文心理支持服務。
自熱線啓動以來,惠迪吉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的43位諮詢師志願者日夜守候。截至6月20日,共接待1356人,完整諮詢案例565個。
一小時城市公益
一小時城市公益官方海報 一小時城市公益官方海報
惠迪吉原創的“一小時城市公益”體驗活動,是讓普通公眾在閒暇時可以用“一小時”的時間參與公益活動的方便可行的公益實踐方式。該項目基於惠迪吉獨特的公益“心”智慧內涵,不僅讓公眾有機會參與到上海市各項優秀的公益項目中來,而且可以通過體驗“流動愛”的公益,幫助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建構更美好的關係。
“一小時城市公益”讓公益觸手可及,倡導“公益日常化、公益生活化、公益社交化”,進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城市裏與所有人共建“愛生愛、美生美”的社會文化心理氛圍。
生命脈動行走
上海徐匯濱江生命脈動行走 上海徐匯濱江生命脈動行走
“生命脈動行走”是一項行為藝術公益項目,是中國上古茶道“乞水會.奉茶儀典”的一部分。它通過一種優美而符合生命美學的行走方式,提醒浮躁、快節奏的都市人放慢腳步,讓參與者感受中華文明的深邃底藴,迴歸寧靜而熱情的本來狀態,傳遞出人與人、心與心彼此相傾相隨的美好。
截至2020年6月,“生命脈動行走”已在多個公益活動中進行,行走過的地點包括南京路步行街、淮海路、陸家嘴綠地、正大廣場、徐匯濱江等上海市中心區域以及江蘇無錫太湖之濱等,眾多市民參與其中,最多時行走者達上百人。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所獲榮譽

  • 2020年4月,惠迪吉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獲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中國社會組織參與全球抗疫十大行動案例」。 [10] 
  • 2019年3月,惠迪吉獲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2018界創新中國文化戰略合作榮譽證書」。
  • 2018年9月,惠迪吉獲上海市民政局“公益之申”「2018年度十佳公益故事人氣獎」。
  • 2017年6月,惠迪吉被全國青少年心理社會工作推薦行動組推薦進入「2017年度青少年心理創新創業推薦榜(諮詢服務)百家機構」。 [19] 
  • 2016年12月,惠迪吉關愛留守兒童“愛的共振腔”建設項目獲「團中央全國青年社會組織“夥伴計劃”示範項目」。 [5] 
  • 2016年12月,惠迪吉關愛留守兒童“愛的共振腔”建設項目獲共青團中央、中央文明辦等頒發的「第三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 [6] 
  • 2016年6月,惠迪吉微信公眾號獲2016年度“上海共青團十大微信公眾號”評選「十大青年社會組織微信號」。 [20]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關愛中心媒體報道

  • 2020年4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發佈便民提示《一羣心理諮詢師組成志願者團隊,24小時不間斷向全球提供中文公益心理支持》。 [2] 
  • 2020年4月4日,公益時報網報道惠迪吉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中國社會組織參與全球抗疫十大行動案例發佈》。 [11] 
  • 2020年2月11日,人民網報道惠迪吉24小時心理支持熱線《白天黑夜,我們守護你》。 [12] 
  • 2020年2月,《社會與公益》2020年第2期刊發《新文創推進社區精神共構:基於互動體驗心理劇的實證研究》。 [14] 
  • 2019年10月14日,內蒙古衞視專題報道惠迪吉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愛的共振腔”建設項目《新聞再觀察-打開留守的心》。 [7] 
  • 2020年1月,《少年兒童研究》2020年第1期刊發《城市困境兒童家庭新特徵及心理關愛策略探索》。 [4] 
  • 2019年7月,《才智》期刊刊發《創新社會治理背景下互動體驗心理劇培育城市社區精神效用芻議》。 [15] 
  • 2019年6月,《江蘇教育研究》總第413期刊發《關愛留守兒童“愛的共振腔”建設模式探究》。 [8] 
  • 2019年6月,《中國慈善家》報道《孫新蘭:用東方模式為公益注入心理關愛》。 [3] 
  • 2019年4月4日,NewsChina報道惠迪吉“愛生愛、美生美”互動體驗心理劇《小藝的故事》美國紐約巡演《For the Millions Left Behind》。 [16] 
  • 2019年3月22日,New York Critic藝評惠迪吉“愛生愛、美生美”互動體驗心理劇《小藝的故事》“THE STORY OF XIAOYI is unique.”。 [17] 
  • 2018年12月8日,公益慈善學園《慈善學人》文章《當代中國公益需要注入心靈建設的靈魂》。
  • 2017年1月,《社會與公益》2017年第01期刊發《關愛留守兒童“愛的共振腔”建設項目》。 [9] 
  • 2016年1月21日,人民網報道惠迪吉“愛生愛、美生美”互動體驗心理劇《小藝的故事》文章《一台戲,為留守兒童託舉幸福》。 [18] 
  • 2016年1月21日,《文匯報》報道《互動心理〈小藝的故事〉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13] 
  • 2016年1月20日,新華網報道《互動心理劇〈小藝的故事〉探索社會公益新模式》。
  • 2015年12月,《至愛》雜誌刊發《為中國公益注入心靈建設的靈魂》。
  • 2015年9月,《至愛》雜誌刊發《從關愛留守兒童到“愛的共振腔”建設》。
  • 2011年11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要聞”報道《滬上首個志願者心理關愛中心成立》。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