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古鎮

鎖定
上海古鎮,為上海市境內古鎮統稱。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並有大量的文獻記載 [2-3] 
2005年,楓涇古鎮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7年,朱家角古鎮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8年,新場古鎮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0年,南翔古鎮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1] 
中文名
上海古鎮
外文名
Ancient town of Shanghai
別    名
滬、申城
地理位置
上海市地處東經120°52′至122°12′,北緯30°40′至31°53′之間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豫園
著名景點
泗涇古鎮
南翔古鎮
七寶老街
所屬地區
中國上海
機    場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火車站
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橋站、上海西站
代表名鎮
練塘古鎮、七寶老街、朱家角、豫園等

上海古鎮古鎮選介

上海古鎮有着一千多年曆史,最早的宋代紹熙年間的地方史文獻《紹熙雲間志》就有記載 [1-3] 

上海古鎮歷史沿革

2005年,為了加強對上海歷史文化古鎮的保護,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劃定了33個古鎮歷史文化風貌區。
2005—2010年,上海的新場鎮、高橋鎮、朱家角鎮、練塘鎮、楓涇鎮、張堰鎮、嘉定鎮、南翔鎮8個古鎮,被建設部(後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1] 

上海古鎮主要景點

上海古鎮黃浦區

豫園
豫園是上海市區留存完好的江南古典園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東南名園冠”。1987年重建東部,恢復百餘年前故景風姿,新舊諸景相映互彰,融為一體,實為遊樂觀瞻之極佳去處。

上海古鎮閔行區

七寶古鎮
七寶古鎮位於上海市西南郊,是距市中心最近的古鎮。總面積為16.37萬平方米。七寶古鎮之名起源於人稱“雲間二陸”的晉代著名文學家陸機、陸雲。陸氏後人曾建家祠於吳淞江畔之陸寶山,初名陸寶院,後更名陸寶庵。五代時,吳越王錢鏐巡遊駐陸寶庵,誤以陸寶為六寶,賜金字《蓮花經》一部,曰:“此乃一寶也”,故改名七寶寺。後江水齧岸,三易其址於蒲匯塘之北。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賜額“七寶教寺”,七寶鎮因此而得名。當時的七寶教寺有“郡東第一剎”之稱。七寶教寺外圍逐漸形成集鎮形態,元末明初已是“居民繁庶,商賈駢集,文儒輩出,蓋邑之巨鎮”。七寶古鎮是太湖流域典型的城中之鎮。
七寶老街集休閒、旅遊、購物於一體,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南大街以特色小吃為主,北大街以旅遊工藝品、古玩、字畫為主。古鎮街巷交錯,優秀歷史建築眾多,如七寶天主堂、鬥姆閣、四面廳、解元廳等,留存有許多傳統特色的民居和商業街市,集中體現了江南傳統城鎮的典型風貌 [1] 

上海古鎮松江區

泗涇古鎮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泗涇塘兩側,西起江川路,東至滬松公路,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現存包括“史量才故居”“馬相伯故居”等文保建築54處,四水會波、街巷縱橫、橋樑相望,代表了松江地區傳統水鄉民居的特色風貌 [4-5] 

上海古鎮青浦區

朱家角古鎮
朱家角古鎮是我國江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水鄉古鎮之一。地處江、浙、滬兩省一市交通要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東靠虹橋國際機場,北連崑山,南接練塘,西通金澤,澱山湖下游、黃金水道漕港河穿鎮而過,面積為47.44平方公里。宋、元時期,朱家角地區漸成小集鎮,名朱家村。至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遂成大鎮,改名珠街閣,又名珠溪,俗稱角里。古鎮經濟繁榮,水運方便,商業日盛,清末民初,其商業之盛已列青浦縣之首,為周圍四鄉百里農副產品的集散地。古鎮文儒薈萃、人才輩出。明、清兩代共出進士16人、舉人40多人,其中有學者王昶、御醫陳蓮舫、小説家陸士諤、報業鉅子席裕福、畫僧語石等,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素有“江南明珠”之稱,“小橋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鎮區36座古橋古樸典雅,9條長街臨水而建,民居宅第依水而建,一式明清建築,古風猶存。橫跨千漕港上的明代建築五孔石拱放生橋,是上海地區古老的石拱橋。鎮西北有風格各異的亭台樓閣,且佈局稀疏得體,有望月樓、五角亭、逍遙樓、宴會廳、打唱台、書城、書畫廊等。古鎮內還有朱家角城隍廟、珠溪園、圓津禪院、朱家角耶穌昇天堂、大清朱家角郵局舊址等。
練塘古鎮
練塘古鎮位於青浦區地處上海西南,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雲同志的故鄉。 東鄰上海市松江區,與松江工業園區、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區(國家級)相連,西南緊挨浙江嘉興嘉善
練塘又是著名的江南水鄉古鎮,有1000多年曆史,人文資源豐富,文化遺蹟充盈,具有較深厚的文化底藴。練塘是水鄉,有得天獨厚的水環境,河多橋多,在不長的市河上,還有10多座古橋掩映在垂柳之間,人走其上,船行其下,人在畫中,畫入人心,像一幅濃濃的江南水鄉畫。
練塘建鎮已有1000多年,古鎮寧靜安詳,青青市河猶如一條玉帶,蜿蜒曲折,貫穿古鎮東西,10多座古橋掩映在垂柳之間。古鎮老街集中市河兩側,素牆碧瓦,幽巷曲徑,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古鎮區老街就在鎮中市河兩側,兩條石板路隔河相望。“高屋窄巷對街樓,小橋流水處人家”構成了練塘獨特的景觀。街道兩旁的民居重脊高檐,過街樓,河埠頭,長廊,幽弄和深宅使古鎮呈現古樸,恬和、幽靜的風貌。橫跨市河的10多座元、明、清古橋掩映在垂柳之間,各橋各式,小木船不時輕輕劃過,人走其上,船行其下,橋影、船影、屋影、人影在微波中盪漾。兩岸老房子的建築特色對比鮮明:上塘街多連續的兩層樓,門面臨街,以前多為店鋪,屋後臨水,上築樓台兼顧堆貨和觀景納涼;下塘街多民居院宅,圓頭山牆,粉壁黛瓦,前門沿河。與陳雲故居近鄰的顏安學校,院門、迴廊、照壁、小園,仍然保留了早年陳雲讀書時的書院格局。沿河老街上完全是原汁原味的水鄉古鎮日常生活,傍晚還能聽到屋裏飄出陳雲最愛聽的蘇州評彈

上海古鎮嘉定區

南翔古鎮
南翔古鎮位於上海西北嘉定區,歷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賽蘇城”之美譽,古名槎溪,梁天監四年(505年)建成白鶴南翔寺,因寺成鎮並得名。後又有五代磚塔——雙塔、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宗留下的烽火墩——鶴槎山、明代建造的園林——古猗園、明代文人藝術家李流芳的私家花園——檀園,以及建於清順治年間的天恩橋、千年古剎雲翔寺等歷史遺蹟,無不體現出深厚的南翔古韻文化。有着100多年曆史的南翔小籠為南翔的特色和象徵之一,而以南翔小籠為淵源的上海小籠包早已名揚中外。此外,古鎮歷代輩出風流人物,明“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清代竹刻名家吳之璠、當代國畫大師陸儼少等風流才俊更是南翔人的驕傲。

上海古鎮浦東新區

新場古鎮
新場古鎮位於浦東新區南部,是浦東地區保存比較完整的古鎮,距上海市中心36公里。初稱石筍裏,為下沙鹽場的南場,是當時鹽民用海水曬鹽的場所,原有製鹽和收鹽的機構從老場遷到了這裏,故又稱石筍裏為新場。在新場成鎮之時,正值下沙鹽場鼎盛時期,隨着鹽業的不斷髮展,其繁華程度曾一度超過上海縣城,是當時浦東平原上的第一大鎮。後來,歷經鹽場變遷以及戰亂等,雖幾經興衰,但仍保留了江南水鄉古鎮的文化氣息。
新場老街
新場老街長3000米,有建築20萬平方米,保存有完好的“井”字形河道格局,清代和民國時期的老房子保存率在50%以上。當地人稱新場為“十三牌樓九環龍,小小新場賽蘇州”(指鎮上原有13座牌樓和9頂石拱橋)。新場古鎮的舊有十景分別為: 溪灣石筍、書樓秋爽、雷音曉鍾、橫塘晚棹、仙洞丹霞、海眼原泉、高閣晴雲、上方煙雨、千秋夜月、南山雪霽。新場古鎮多有江南水鄉特色的石拱橋,最早的當數始建於元代的白虎橋、雷壇橋、增壽橋等。明代石橋有眾安橋、福安橋、受恩橋、洪福橋、祿蔭橋等。清代千秋橋是鎮區保存最好的石拱橋,鎮區有17座保存完好的馬鞍水橋,其中15座為清代所建。

上海古鎮交通路線

上海古鎮豫園

地址: 黃浦區安仁街
地鐵10號線、14號線豫園站下,即可到達
51路到人民廣場(武勝路)轉乘537路到老西門轉乘11(內圈、外圈)路小東門、老北門下,步行幾分鐘就可以到達

上海古鎮七寶老街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南大街14號
乘坐軌道交通9號線七寶站2號口出即可到達
地鐵1號線漕寶路站下,轉乘91、92路公交車到七寶鎮下,步行幾分鐘就可以到達老街。也可以在上海體育館的旅遊集散中心坐旅遊專線車前往,

上海古鎮朱家角古鎮

地址: 新風路與美周路交界處
乘車(地鐵)線路
地鐵:乘坐軌道交通17號線朱家角站1號口即可到達
乘坐公交71路到申昆路樞紐站,然後換乘滬朱專線車到朱家角汽車站可以到達朱家角

上海古鎮練塘古鎮

地址:青浦區練塘鎮
乘車(地鐵)線路
1·地鐵:乘坐軌道交通17號線漕盈路站出站,然後換乘青小線、青蒸線、青楓專線都可以的到練塘站下來
2·自駕,318國道開到朱楓路大轉,5-6公里轉彎就快到了。
3·汽車:乘坐公交71路到申昆路樞紐站轉乘滬青盈專線車到漕盈路站,然後在轉乘青楓專線、青小線、青蒸線都能到練塘古鎮

上海古鎮新場古鎮

地鐵16號線、滬南線(東昌路渡口~惠南鎮汽車站)、龍大專線(龍陽路地鐵站~大團鎮永暉路)、628(川沙~新環南路)、龍平蘆專線(龍陽路地鐵~蘆潮港)、塘邵專線(龍陽路浦東南路~邵廠)線可直達新場鎮。
自駕車路線:市區--內環線高架--龍陽路--申江南路--新場鎮。
地鐵3號線到中山公園轉乘2號線到龍陽路轉乘地鐵16號線到新場轉乘1108仁儀路滬南公路下車,步行幾分鐘就可以到達
地鐵3號線到鎮坪路轉乘7號線龍陽路轉乘地鐵16號線新場轉乘1108仁儀路滬南公路下車,步行幾分鐘就可以到達
地鐵3號線曹楊路轉乘11號線羅山路轉乘地鐵16號線新場轉乘1108仁儀路滬南公路下車,步行幾分鐘就可以到達

上海古鎮獲得榮譽

1991年,朱家角古鎮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為上海市歷史文化名鎮。2005年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05年,楓涇古鎮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7年,朱家角古鎮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8年,新場古鎮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9年,新場古鎮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2010年,南翔古鎮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