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李邕

(唐代李白詩作)

鎖定
《上李邕》是唐代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的詩作。此詩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畫與頌揚,表達了李白的凌雲壯志和強烈的用世之心,對李邕瞧不起年輕人的態度非常不滿,表現了李白勇於追求而且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精神。全詩語氣直率不謙,充滿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鋭氣。
作品名稱
上李邕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古詩

上李邕作品原文

上李邕版本之一

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1] 

上李邕版本之二

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2] 

上李邕註釋譯文

上李邕詞句註釋

⑴上:呈上。李邕:唐代書法家、文學家,字泰和,廣陵江都(今屬江蘇揚州)人,一説鄂州江夏(今屬湖北武漢)人。
⑵摶(tuán)搖:乘風。搖,由下而上的大旋風。
⑶假令:假使,即使。
⑷簸卻:激起。滄溟:大海。
⑸恆:常常。殊調:特殊論調,不同流俗的言行。
⑹聞:一作“見”。餘:我。大言:言談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詔尊孔子為宣父。宋本“宣父”作“宣公”。
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稱,此指李邕。
⑼時人:指當時的凡夫俗子。 [2]  [3] 

上李邕白話譯文

大鵬一日從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高。
如果在風歇時停下來,其力量之大猶能將滄海之水簸幹。
世人見我好發奇談怪論,聽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聖人還説後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輕視年輕人啊! [2] 

上李邕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代的作品。李邕在唐玄宗開元七年(719)至九年(721)前後,曾任渝州(今重慶市)刺史。李白遊渝州謁見李邕時,因為不拘俗禮,且談論間放言高論,縱談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稱李邕“頗自矜”(《舊唐書·李邕傳 》),為人自負好名,對年輕後進態度頗為矜持。李白對此不滿,在臨別時寫了這首態度頗不客氣的《上李邕》一詩,以示回敬。安旗李白年譜》將此詩繫於開元十四年(726)。
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如元人蕭士贇説:“此篇似非太白之作。”亦有信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參詹鍈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 [2]  [4-6] 

上李邕作品鑑賞

上李邕整體賞析

此詩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大鵬是《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傳説這隻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裏也 ”,“其翼若垂天之雲”,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里。大鵬鳥是莊子哲學中自由的象徵,理想的圖騰。李白年輕時胸懷大志,非常自負,又深受道家哲學的影響,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偉的抱負。開元十三年(725),青年李白出蜀漫遊,在江陵遇見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稱李白“有仙風道骨焉,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白當即作《大鵬遇希有鳥賦並序》(後改為《大鵬賦》),自比為《逍遙遊》中的大鵬鳥。李白詩中還有一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據唐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銘序》雲,李白“賦《臨終歌》而卒”。後人認為可能就是這首《臨路歌》,“路”或為“終”之誤寫。可見李白終生引大鵬自喻之意。在此詩中,他以“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自比,這隻大鵬即使不借助風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將滄溟之水一簸而幹,這裏極力誇張大鵬的神力。在這前四句詩中,詩人寥寥數筆,就勾劃出一個力簸滄海的大鵬形象——也是年輕詩人自己的形象。詩的後四句,是對李邕怠慢態度的回答:“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這四句詩,可以説是對李邕直言不諱的批評。“世人”顯然也包括李邕在內,因為此詩是直接給李邕的,所以措詞較為婉轉,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調”和“大言”,就是不同凡響的言論,也就是李白在後來的《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説的“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內清一”的那一套。但李白的宏大抱負,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當做“大言”來恥笑。儘管如此,李白仍然沒有料到,李邕這樣的名人竟與凡夫俗子一般見識,於是,就抬出聖人識拔後生的故事反唇相譏。《論語·子罕》中説:“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兩句意為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後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聖人還要高明?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後兩句對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態度的回敬,態度相當桀驁,顯示出少年鋭氣。由此可見李白傲岸不屈性格之一斑。“宣父猶能畏後生”,李白把孔夫子提出來,作為識拔青年後進的榜樣,由此可見孔子和儒家思想在青年李白心中的地位。
李邕在開元初年是一位名聞海內的大名士,史載李邕“素負美名,……人間素有聲稱,後進不識,京洛阡陌聚觀,以為古人。或傳眉目有異,衣冠望風,尋訪門巷。”對於這樣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與之抗禮,足見青年李白的氣識和膽量。“不屈己,不幹人”,笑傲權貴,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6] 

上李邕名家點評

明·朱諫《李詩辨疑》:按李邕於李白為先輩,邕有文名,時推重,自至京師,必與相見。自必不敢以敵體之禮自居,當從後進之列。今玩詩意,如語平交,且辭義淺薄而誇,又非所以謁大官見長者待師儒之禮也。白雖不羈,其贈崔侍御、韋秘書、張衞尉、孟浩然等作,辭皆謹重而無褻慢之意,次及徐安宜、盧主簿、王瑕丘、韋參軍、何判官,雖有尊卑之殊,各盡歡洽之情,無有謾詞,矧李邕乎?
現代·陳貽焮《杜甫評傳》(上):這詩不妨作如是觀,但解作是李白對李邕訴説衷腸、慨嘆自己不為世俗大人先生所重,也未嘗不可。 [7-8] 

上李邕作者簡介

李白像 李白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9]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7
  • 2.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50-351
  • 3.    管士光.李白詩集新注[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203-204
  • 4.    葛景春.李白《上李邕》寫於蜀中[J].社會科學研究,1986(6):117-119
  • 5.    安 旗.李白年譜[M].台北:文津出版社,1982:26
  • 6.    周嘯天 等.唐詩鑑賞辭典補編[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158-159
  • 7.    詹 鍈.李白詩文系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64
  • 8.    陳貽焮.杜甫評傳(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82
  • 9.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