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陰交

鎖定
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常用腧穴之一,為足三陰經(肝、脾、腎)的交會穴,出自於《針灸甲乙經》。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常拔此穴可調補肝、脾、腎三經氣血,對治療內分泌失調,防治現代文明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效果顯著。直刺1~1.5寸,孕婦禁針。
中文名
三陰交
出    處
《針灸甲乙經》
隸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主    治
內分泌失調,防治現代文明病
功    能
活血調經,益氣健脾,培補肝腎
操    作
直刺1~1.5寸,孕婦禁針
主要配伍
配中極穴治月經不調

三陰交名稱釋義

(1)三陰交。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該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濕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濕風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故名。
(2)太陰。太,大也。陰,陰之屬也。本穴物質為足三陰經氣血交會而成,位處足部,總體表現出較強的陰寒特性,故名太陰。
(3)下三里。下,下部也。三里,穴內氣血場的範圍也。下三里名意指本穴的氣血場範圍較大,有如三里之廣,故名。
(4)足少陰厥陰太陰之會。理同三陰交名解。
(5)足太陰絡。絡,聯絡也。本穴物質為足三陰經交會而成,氣血物質又由本穴重新分配到足三陰經,本穴有聯絡足三陰經氣血的作用,故為足太陰絡。

三陰交功能作用

活血調經,益氣健脾,培補肝腎。

三陰交定位

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際 [4] 

三陰交解剖

在脛骨後緣和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脛後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後方有脛神經。

三陰交主治

1. 腸鳴,腹脹,腹瀉等脾胃虛弱諸證;
2. 月經不調,帶下,陰挺,不孕,滯產等婦產科病證;
3. 遺精,陽痿,遺尿等生殖泌尿系統疾患;
4. 心悸,失眠,高血壓;
5. 下肢痿痹; [4] 
6. 陰虛諸證。

三陰交操作

直刺1~1.5寸,孕婦禁針。

三陰交臨牀運用

生理痛、腳底腫脹、過胖過瘦(增肥減肥)、生理不順、手腳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礙、婦科多種疾病。此外,對胃酸、食慾不振也有效。該穴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常用於治療不孕症、治療月經痛、治療妊娠惡阻等。

三陰交配伍

1. 配足三里穴治腸鳴泄瀉;
2. 配中極穴治月經不調;
3. 配子宮穴治療陰挺;
4. 配大敦穴治疝氣;
5. 配內關穴、神門穴治失眠。

三陰交功效

健脾和胃,調補肝腎,行氣活血,疏經通絡

三陰交相關論述

《針灸甲乙經》:“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驚不得眠。” [1] 
《備急千金要方》:“卵偏大上入腹;夢泄精;女人漏下赤白及血;脾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脛寒不得卧。” [2] 
千金翼方》:“產難,月水不禁,橫生胎動;牙車失欠蹉跌;腳疼。”
[3] 
《甲乙經》:“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
千金要方》:“女人漏下赤白及血,灸足太陰五十壯,穴在內踝上三寸,足太陰經內踝上三寸名三陰交。”“勞淋,灸足太陰百壯,在內踝上三寸,三報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昔有宋太子性善醫術,出苑逢一懷娠婦人,太子診曰:是一女也。令徐文伯亦診之,此一男一女也。太子性急欲剖視之,臣請針之,瀉足三陰交,補手陽明合谷,應針而落。果如文伯之言,故妊娠不可刺也。”
《百症賦》:“針三陰與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
針灸資生經》:“足踝以上病,宜灸三陰交,絕骨,崑崙。” [4] 
參考資料
  • 1.    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學苑出版社,2007年07月
  • 2.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年08月
  • 3.    梁繁榮 .《針灸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7月
  • 4.    沈雪勇.經絡腧穴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