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聖門村

鎖定
三聖門村隸屬於浙江省瑞安市城關鎮隆山辦事處,位於城區東南隅。古時為縣城東郊的居民聚落,已有1500多年曆史。明朝時,因村頭建有三座聖旨牌坊門,故名三聖門。村東靠隆山,東北與白巖橋村接。
中文名
三聖門村
地理位置
城區東南隅
郵政編碼
301712
名字原來
村頭建有三座聖旨牌坊門
年人均收入
3000元

三聖門村村情概況

三聖門村大橋 三聖門村大橋
三聖門村西北與城區相連,南瀕飛雲江,東南靠煙墩山與城關鎮東山辦事處毗鄰。1992年,有417户,1544人。村民以項姓居多數,祖先由湖州遷居城內南堤,後分移三聖門居住。水田321.09畝,旱地142畝。工農業總產值3071萬元,創税利571.20萬元,年人均收入達3000元。
三聖門村位居飛雲江北岸沖積平原,村民長期從事農耕,積累了豐富的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耕作經驗,使耕地成為旱澇保收的良田。據清《(嘉慶)瑞安縣誌》記載,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在隆山西麓山腳建有月井陡門,把瑞安縣城北面集雲山南下的水流,泄入飛雲江,排除了水患,平時又可引水灌溉農田,是當時城郊水利建設的樞紐工程,也是城郊最古老的陡門之一,近千年來一直造福於民。40年代,早晚二季水稻年均畝產約300公斤,是瑞安縣的水稻高產區。50年代後,村民積極學習科學種田新技術,推廣連作稻,引進優良稻種,水稻產量逐年上升。80年代後,增加對農業的投入,搞好農業配套服務項目,形成選種、播種、機耕、排灌、施肥、除蟲、除草、滅鼠等8個統一,晚稻產量超過早稻。1991-1992年連續2年畝產超1000公斤,實現噸糧村的目標。

三聖門村農業發展

三聖門村籃球比賽 三聖門村籃球比賽
三聖門村是城郊蔬菜生產基地,旱地春夏栽種瓜果豆類,冬季種植蔬菜,種類繁多,四季常青。村民醃製的鹹菜味道爽口,頗具特色,販銷外地,使得村名遠揚四方。村還因銷售清痢草藥出名。據傳,清光緒十九年(1893)夏秋之間,一鍾姓漁販在湖嶼橋搭救一乞丐,乞丐傳授其專治痢疾秘方。他按秘方採藥為人治病,藥效如神。民國初,遷居三聖門村,專營清痢草藥,生意興隆,後傳其義子周坤弟和女兒鍾吟梅,二人在三聖門村繼續掛牌經營,1927年經名醫胡旭庚、秦龍門改制,藥效更好。1932年獲得國民政府衞生部、實業部證書。當時,浙南農村痢疾連年肆虐,清痢草藥以價廉效佳而名揚各地。每到夏秋痢疾發病高峯期間,慕名前來求購者絡繹不絕,月銷量高達2萬包,上海、香港、澳門、台灣和新加坡等地也來人、來函索購。1952年清痢草藥獲省衞中成藥臨字37號批准書,在瑞安城內及温州各大藥房代銷。現仍有人前來求購。
三聖門村靠近温瑞塘河,過去農副產品由塘河外運。1937年,温州至分水關公路通車,貫穿三聖門,至南門碼頭過渡,使村區開始與城市連接起來,但不久因抗日戰爭爆發路毀車停。50年代中期公路修復通車,現為104國道公路。1989年,1721米長的飛雲江公路大橋落成,為當時省內最長的公路橋,橋北端建在三聖門村。1993年修築的機場路經三聖門段直通甌海,對開發村區資源,引進外資,促進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聖門村工業發展

由於緊連城區,80年代後,國家陸續向村裏徵地335畝,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村民便轉向創辦村鎮企業和第三產業。1992年有150多户家庭企業和股份制企業,以機械行業為主,產品有打樁機、塑料機械、印刷機械等。村集體資金逐年增多,全村投入1000餘萬元為村辦企業的增加機械設備,1992年工業總產值3000多萬元。50%村民成為工人。機械行業中以創建於1983年的瑞安昌盛建築工程機械廠最為有名,是村辦股份制企業,也是國內最早生產振動打樁機的廠家之一,產品DZJ型振動錘擊夯擴打樁機獲1992年國家專利,在國家科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聯合舉辦的星火計劃技術暨專利技術洽談會上獲得銀質獎,產品遠銷全國各地,1992年工業總產值335萬元,創税利83.40萬元。
1984年,村在飛雲江大橋接線公路邊創辦望江停車場,總面積3996平方米,可停貨車100餘輛,內設倉庫,從業人員33人,年創税利65萬多元。1986年村投入資金70萬元,在停車場旁邊創辦望江飯店,總建築面積1968平方米,有37個房間110張牀位,從業人員20人,年創税利17萬元。同年村投資50多萬元,創建望江溜冰場,日最高門票收入1700元,1987年浙江省溜冰賽曾在此舉行。1989年改營貨運業務,由村老人協會管理,從業人員95人,1992年創税利60餘萬元。
1990年,建造望江菜市場,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村投入資金86萬元,翌年開業,內設540個攤位,是城區最大的菜市場,也是當時浙江省最大菜市場之一,年成交額達4000多萬元。1991年和1992年共收攤位費62餘萬元。1992年瑞安市人民政府決定把城區內的工業品市場遷到三聖門村。1992年在村區徵地247畝,第一期工程佔地75畝,已基本竣工;第二期工程也即將破土動工,擁有攤位8000多個,是浙南最大的工業品市場之一。三聖門村從農業村轉為工貿新村。1992年農業總產值71萬元,僅佔工農業總產值的2.34%。

三聖門村文化生活

自1984年以來已建四層以上的居民住宅樓房共300間。村集資修建道路6條,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1990、1992年村被瑞安市人民政府評為治保先進集體。村黨支部書記鄭碎等村幹部很重視教育事業。1955年建有民校1所,1965年改為村小,1985年併入城南小學。近年村設獎學金,為村內每個考入大學的學生髮放獎金1000元。1993年私立新苗幼兒院新院舍落成,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是温州市最大的私立幼兒院。
村東隆山,山坡有西周時期墓葬。山巔聳立古塔,建於北宋,後重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山上有隆山禪寺、楊真人廟遺址。廟東有觀海亭,極目東望,海天一色,帆影島跡隱約可見,令人心曠神怡。山下隆山宮系晚清建築,前後各5間。清咸豐十一年(1861)平陽金錢會農民起義軍圍攻瑞安縣城時,在此設攻城指揮部。當地貧苦農民紛紛支持,成為農民武裝暴動的中心,現為瑞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東南的煙墩山,海拔99.70米,明代曾作為防倭寇的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