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星舞台

鎖定
又名三星大舞台、更新舞台中國劇場中國大戲院,位於上海牛莊路704號,靠近浙江路口,民國十八年(1929)興建,次年1月30日開業。
中文名
三星舞台
別    名
三星大舞台
興建時間
民國十八年(1929)
位    置
上海牛莊路704號

目錄

三星舞台簡介

由周炳臣、趙如泉和黃楚九三人集資開設,開台戲演員有金碧豔、趙如泉、張如庭、賈壁雲、小盂七等。因榮記大舞台主人黃金榮對其“大”字不滿,“三星”懾於威勢,僅上演三天,便被迫改稱三星舞台,2月5日起重新開演。李佳春等長期演於此。一度放映電影。後由周炳臣獨資經營,稱“炳記三星舞台”。民國二十三年初尚小云、譚富英等來此獻演,不久讓於前閘北更新舞台,經理周筷卿,改名更新舞台。多演連台本戲。民國二十六年由名票孫蘭亭等五人接手,民國二十六年“八·一三”事變前夕轉手董兆斌,稱“斌記更新舞台”。後多次易手,民國三十三年盤給大來國劇公司張善混等,1月24日更名“中國大戲院”重新開幕,第一期演員有馬連良、袁世海、葉盛蘭、高盛磷、宋德珠等。抗日戰爭期間曾演越劇、粵劇。1954年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中國劇場,1955年後台組建新中國京劇團,與戲院分離。

三星舞台發展歷史

1958年交黃浦區文化局管理。除演京劇外,全國各地各劇種來滬常演於此。 “文化大革命”期間曾改名新中國劇場,l 974年改名中國劇場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除京劇外,還演出其它地方劇種。1978年後一度成為淮劇主要演出場所。建築為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面積約一千二百五十八平方米,營業總面積三幹八百八十四平方米。現舞台台口寬十五米,高七米,舞台深十二米,總高度十五點五米,上場門副台五十一平方米,下場門副台四十九點九平方米。化妝問則利用舞台底下空間的地下室。初建時座位有一千九百一十四個,現有一千四百一十個,其中底樓八百三十個,二樓五百八十個,三樓座位因視線不佳而停止開放 [1] 
1992年劇場翻建,1993年竣工,恢復中國大戲院名,觀眾席改為軟座620只。
參考資料
  • 1.    《中國戲曲志·上海卷》 ,第6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