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十崗西瓜

鎖定
三十崗西瓜,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 
三十崗西瓜保護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暖温帶半濕潤氣候的過度地帶,四季分明,氣候温和,雨量適中,日照充足。三十崗西瓜,果實中小型,中型瓜圓形,小型瓜橢圓型。果形正,果皮薄、光滑有光澤,外皮底色淺綠色並均勻分佈鋸齒狀深綠色條紋。 [2] 
2015年2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三十崗西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 
中文名
三十崗西瓜
產地名稱
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
品質特點
果形正,果皮薄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231號
批准日期
2015年2月10日

三十崗西瓜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果實中小型,中型瓜圓形,小型瓜橢圓型。果形正,果皮薄、光滑有光澤,外皮底色淺綠色並均勻分佈鋸齒狀深綠色條紋。
內在品質指標:果肉多汁甘甜、可口,脆熟型,果實水分86.5~89.5克/100克,總糖3.2~7.5克/100克,蛋白質0.9~1.1克/100克,維生素C4.5~5.9毫克/100克,維生素E 0.05~0.1毫克/100克,6~8毫克/100克, 11~17毫克/100克,110~120毫克/100克,10.5~12毫克/100克,蛋氨酸5.5~6.5毫克/100克。 [2] 
三十崗西瓜 三十崗西瓜

三十崗西瓜產地環境

三十崗西瓜氣候情況

三十崗西瓜保護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暖温帶半濕潤氣候的過度地帶,四季分明,氣候温和,雨量適中,日照充足,無霜期243天,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年平均氣温17℃,氣温年較差26.5℃。春秋兩季氣温升降率較大,平均每月6℃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163小時,日照率為49%,4~10月日照時數佔年平均日照時數的65.3%。大於0℃的積温為5498℃,大於或等於5℃的積温為5235℃,持續日數為264天,大於或等於10℃的積温為4886℃,持續日數為226天。 [2] 

三十崗西瓜土壤地貌

三十崗西瓜保護地域地形為崗衝起伏的殘丘,屬八崗九衝典型的江淮分水嶺脊柱骨,平均海拔高度為30~40米,南低北高,東低西高,波狀起伏,畔畈交錯。土質大部分為黃白土,兼有少量的褐粘土,北部滁河沿岸為黃砂土,其土壤檢測指標為::0.98、:0.87、:11.85、pH值:5.02。 [2] 

三十崗西瓜水文情況

三十崗西瓜保護地域於江淮分水嶺南側,屬於長江水系。滁河干渠自西向東,流經保護地域的西、北部,流量為31立方米/秒,灌溉面積3.72萬公頃。西有自然河自北向南流往董埔水庫,總庫容2.42億立方米,常年蓄水6000~7000萬立方米。境內還有明星水庫、王大塘水庫,地下水資源豐富。 [2] 
三十崗西瓜 三十崗西瓜

三十崗西瓜歷史淵源

三十崗西瓜在20世紀80年代前一般為散户種植,品種較差,產量低。
20世紀90年代後,三十崗西瓜種植户逐漸增多,品種有“金心”,主要供應合肥市區居民需求。
2002年以後,三十崗西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
2004年,廬陽區三十崗鄉三十崗西瓜種植面積達3000畝,總產量4650噸。三十崗鄉舉辦“三十崗西瓜節”,歷時9天,接待團隊396個,遊客2萬多人,銷售西瓜達27萬多斤,農民西瓜收入32.4萬元,實現增加值11萬多元,並簽定60萬斤的西瓜合同。主要種植的品種為“早粒”、“華蜜黃冠”等。
2005年,廬陽區三十崗鄉引進“國光”、“甜王7號”等品種,每畝產量在4500~5000斤,有的能達到1萬斤。 [2] 
三十崗西瓜 三十崗西瓜

三十崗西瓜生產情況

2004年,三十崗西瓜種植面積達3000畝,總產量4650噸。 [2] 
截至2014年,三十崗西瓜地域保護面積為32.58平方公里,常年種植面積為400公頃。 [2] 
三十崗西瓜 三十崗西瓜

三十崗西瓜產品榮譽

2015年2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三十崗西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 
2020年12月25日,被納入2020年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3] 
三十崗西瓜 三十崗西瓜

三十崗西瓜地理標誌

三十崗西瓜地域保護範圍

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所轄崔崗村、瞿嘴村、堰稍村、三十崗村、陳龍村、東瞿村、風景村、柴衝村、汪堰村等9個行政村。地理座標為東經117°03′42″~117°10′21″,北緯31°51′58″~31°57′57″。 [1] 

三十崗西瓜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5-01-1609。 [1] 
安全要求
嚴格按照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16715.1瓜菜作物種子瓜類、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NY5110無公害食品西瓜產地環境條件、NY/T5111無公害食品西瓜生產技術規程等的規定組織生產。 [2]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產地無對農業種植生產有害的污染源,選擇空氣清新、水質純淨、土壤未受污染、地勢平坦、集中連片、光照充足、排灌良好的地塊。
2.品種選擇:選擇抗病、耐低温弱光、優質早熟花皮中小型品種。
3.生產管理:
3.1育苗:2月中上旬育苗。
3.2整地施基肥。 深耕凍土,移栽前每畝撒施漚制菜籽餅100千克、硫酸鉀複合肥25千克,含有多種有益菌的有機肥50千克,烘乾純雞糞50千克,生石灰粉50千克。旋耕20釐米,打碎土塊,6.5米跨度的大棚,做兩條瓜畦,上邊平鋪灌溉帶,畦溝寬30釐米、深20釐米。
3.3定植:3月15日前後,選苗齡30~35天、生理苗齡3~4片真葉、苗高10~13釐米的健壯苗定植,每畝定植600~700株。及時澆定根水,覆蓋地膜,設置小拱棚。
3.4定植後的管理。 3.4.1通風 定植後,封閉大棚。3天緩苗後,根據天氣情況,調整通風時間和通風量。一般,10:00先揭小棚膜,再大棚通風;15:00先蓋小棚膜,16:00停止大棚通風。 3.4.2整枝 定植30天后,選擇晴天雙蔓整枝。及時除去其餘子蔓和孫蔓。 3.4.3人工輔助授粉及留果 選留主蔓上第2、3雌花或側蔓上第1、2雌花,於雌花開放時,採摘健壯雄花,將花粉均勻塗抹在雌花的柱頭上,以目測看見花粉為宜。如遇陰雨天雄花粉不多時,可採取雌花反覆用多個雄花授粉確保座果率。一般授粉後10天左右,每株選留一個果實。摘除多餘果實。 3.4.4追肥及澆水 當幼瓜長至雞蛋大小時,視植株長勢追肥,一般每畝追含硫酸鉀的肥料。採取膜下滴灌追肥澆水。座果後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採收前7~10天停止澆水。 3.3.5病蟲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優先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合理使用化學防治。 實行3年以上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嫁接栽培;創造適宜的生育環境條件,培育適齡壯苗;測土平衡施肥,施用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合理使用化肥;清潔田園。 積極保護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使用印楝素、苦蔘鹼等植物源農藥和康壯素、Bt等生物源農藥,防治病蟲害。 陽光曬種,温湯浸種,銀膜驅避,黃板誘殺,防蟲網阻隔,頻振燈誘殺,糖酒液誘殺。 嚴格執行GB4285和GB/T8321的規定。注意交替用藥,合理混用。不準使用禁用農藥,嚴格控制農藥使用濃度及安全間隔期。
4.採收 一般在授粉座果後30天左右,根據授粉日期的標記,在預計成熟的時候,採樣瓜剖開果實,測其糖度並品嚐,確認成熟後,按標記分批在上午採收。
5.生產記錄 建立層層質量管理制度和質量追溯制度,嚴格按照生產區質量安全管理規定,詳細記錄肥料、農藥等投入品的種類、使用時間、用量等。 [2] 

三十崗西瓜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產品地理標誌。 1.1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1.2已經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源; 1.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1.4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開發經營能力。
2.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該與持證人簽訂使用協議,在協議中規定使用的範圍、數量和相關的責任義務。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有下列權利。 3.1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3.2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4.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該履行如下義務。 4.1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和檢查; 4.2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4.3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5.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6.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假冒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等記證書。 7.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