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八式步槍

鎖定
三八式步槍(英文:Type 38 Rifle [11]  ,日文:三八式歩兵銃;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為手動步槍,日本陸軍日俄戰爭後1907年正式採用為制式武器。
三八式步槍長1280毫米,口徑6.5毫米,槍重3.95千克,配上三零式刺刀,全槍整體約為1.7米,彈倉可裝5發子彈,有效射程460米。
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用了整整40年。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一向俗稱為三八大蓋,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 [5] 
中文名
三八式步槍
外文名
Type 38 Rifle [12] 
前型/級
三十式步槍
次型/級
九九式步槍
研製時間
1903年
服役時間
1905年
定型時間
1905年
彈    藥
6.5×50毫米有坂步槍彈
類    別
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供彈
口    徑
6.5毫米
日語名稱1
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
日語名稱2
三八式歩兵銃
綽    號
三八大蓋
研製國家
日本

三八式步槍發展沿革

三八式步槍歷史背景

三八式步槍的前型是三十式步槍和三五式海軍步槍。三十年式步槍仿造自德國毛瑟步槍,設計師是有坂成章大佐,以取代從中日甲午戰爭以後,以法國M1874步槍仿造但是不可靠也打不準的村田槍。該兩種步槍也因其發明者有坂成章而得名有坂步槍。
日本三十式步槍 日本三十式步槍
有坂在設計三十年式步槍時起初設定了三種口徑作為研發方向:6毫米、6.5毫米以及7毫米。三十式步槍(三十年式歩兵銃)於1897年進行制式化生產,並於1903年完成日本全軍更換整裝。日本陸軍換髮三十年式步槍後,日本海軍陸戰隊也跟着換槍,有坂成章將設計案轉將給部屬南部麒次郎上尉負責進行改進。南部麒次郎只進行了小改良,將表尺改為直立式,並且加上槍機蓋,並命名為三五式海軍步槍(三十五年式海軍銃) [5]  [7] 
坦克出現後歐洲軍方注意到配合坦克進攻的步兵的最佳射擊距離為400米內,而非傳統的六百至八百米, [1]  由此掀開了新的步槍設計理念,各國將制式步槍進行改造並將步槍縮短,成為短步槍,使其縮短射程。例如毛瑟公司將毛瑟98式步槍從1.24米調整為1.1米,蘇聯將莫辛-納幹步槍從1.3米改為1.2米,而受德國影響較大的民國政府也將漢陽造從原來的1.25米改為1米。就在全世界將步槍長度改短時,只有日本對此趨勢不感興趣 [2]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的日本將法國作為陸軍軍事學習的對象,加以模仿。儘管法國也將步槍改短以適應配合坦克進行攻擊,但法國軍界仍認為坦克等機械化車輛只是輔助步兵作戰的武器,真正決定戰場進攻勝負的是類似馬奇諾的要塞塹壕火力支撐體系 [2]  [5]  [7] 

三八式步槍研製進程

1904年至1905年日軍在中國東北戰場上使用的三十年式步槍,常有有一種細小的沙塵進入操作機關內,導致操作不良,三十年式步槍另外有根很容易折斷的撞針。根據實戰情形在日俄戰爭後有人提出討論與進行改善,彼時已經升任小石川炮兵工廠研究所所長的南部麒次郎因此將槍機重新進行簡化,同時在槍機表面增加了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然而增加防塵蓋的立意雖然良好,不過卻又為操作時增加了獨特的金屬噪音。其他改進包括在準星兩側增加護翼,三八式步槍機械瞄準具早期採用V型缺口照門,後期採用覘孔式照門。
南部很快地完成三十式步槍的改良後,於明治四十年(1907年)5月開始制式化在東京小石川炮兵工廠進行生產。雖然正式的制式化量產從1907年開始,不過南部麒次郎將新改良開發的步槍仍然以明治天皇年號第三十八年(1905年)命名;明治41年3月開始,新式的三八式歩槍逐漸成為部隊的標準配備;到了明治43年(1910年),部隊中的三十年式步槍就全面被三八式步槍取代 [5]  [7]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中國大量建造炮樓碉堡並放棄了更適應機械化坦克集羣推進的短步槍而選擇了更適應要塞塹壕體系下的,利於肉搏的長步槍。由此,二戰中最長的步槍——三八式步槍誕生了 [5]  [7] 
三八式步槍是一支生命力很強的武器, 在日軍中的服役時間前後超過35年,該槍與騎槍加在一起總共約生產了350萬支,佔從1906~1945年的40年間日本製造步/騎槍總數640萬支的一半還多 [5] 
三八式步槍拆解

三八式步槍技術特點

三八式步槍結構

三八式步槍全槍長1275毫米(一説1280毫米 [9]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主要參戰國家軍用步槍中最長的步槍,比當時蘇聯紅軍使用的莫辛.納甘1891/30式7.62毫米步槍還要長43毫米。從外觀上看,全槍顯得十分纖細緊湊,乾淨利落,從而操槍更為便捷,不像有些步槍,外觀上“零碎”很多。三八式步槍的槍管長769毫米,也是二戰時期各種主戰步槍中槍管最長者 [5] 
槍管內部有4條右旋膛線,為了追求射擊精度,膛線導程確定為200毫米,這在當時各式步槍中是最小的,因此,三八式步槍發射的彈頭轉速高,飛行穩定性好,命中誤差也相對要小。並且由於彈頭的初速為762米/s,儘管在當時各式步槍中也是最小的,但彈頭命中目標後,仍有足夠的侵徹力且不易翻滾 [5] 
三八式步槍結構簡圖 三八式步槍結構簡圖 [7]

三八式步槍瞄具

三八式步槍打得比較準,與瞄具有直接關係。三八式步槍的準星形狀為“∧”形,用燕尾槽與準星座配合,可以橫向調整,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前期生產的三八式步槍,沒有準星護翼,而後期生產的則有準星護翼。三八式步槍的表尺,與一般步槍的板狀弧形表尺不同,它是一個可以立起的“框”式表尺,上面有3個缺口照門(其中表尺框板上有2個缺口照門,遊標上有1個缺口照門),相應地有3種用法。
平時攜帶步槍時或目標在300米以內時,表尺框在向前扳倒的狀態下使用,這時表尺框板上的缺口照門所對應的射距為300米;當目標在400米以上時,則將表尺框向後立起並將遊標上移,使用表尺框板上的另一個缺口照門,此時這個缺口照門所對應的射距為400米;當目標在500米以上時,則使表尺框仍在立起的狀態下,將遊標下移到定位,使用遊標上的第3個缺口照門,此時這個缺口照門所對應的射距為500米;當射距大於500米時,則逐次上移遊標,使遊標上的缺口照門與目標距離相對應。三八式步槍的表尺射程2400米。
在後期生產的三八式步槍中,有的採用3個覘孔照門,其目的是企圖利用覘孔照門以抵消瞄準誤差,從而簡化新兵的瞄準訓練過程。但是,實踐證明三八式步槍上的覘孔照門距離使用者的眼睛過遠,瞄準時並不方便,特別是在夜間瞄準更為困難。像三八式步槍這樣的準星與表尺關係位置形式,覘孔照門顯然不如缺口照門使用方便。
三八式步槍改覘孔之舉,不失為弄巧成拙。作戰實踐證明,步槍戰鬥使用密度最大的距離,通常在200米以內,而真正達到使用密度峯值的距離是在100米左右。這時,還可以利用立框式表尺的一個鮮為人知的優點,就是當射距在50米至100米左右時,可以豎起表尺框,並把目標與準星同時套在立框之中,作概瞄快速射擊,若受過一定訓練的射手,槍槍打中不成問題 [5] 
三八式步槍標尺 三八式步槍標尺

三八式步槍槍機

三八式步槍相對於“金鈎步槍”改動最大之處,要數槍機。在世界步槍之林中,沒有沿襲當時各國盛行的槍機結構而獨樹一幟者,就要數三八式步槍的槍機。縱覽世界上林林總總五花八門的步槍,凡採用迴轉閉鎖後拉式槍機的步槍,其槍機大體上可以歸為三大類。其一,是以德國毛瑟步槍為代表的槍機結構;其二,是以俄國莫辛-納甘步槍為代表的槍機結構;其三,就是以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為代表的槍機結構。這3種典型的槍機,結構最簡單、分解最簡便、零部件最少的要數三八式步槍的槍機,分解開來只有槍機栓體、抽殼鈎、機尾、擊針和擊針簧5個零件。
而另外槍機的零件,至少在6個以上。上述3類槍機的機頭大同小異,而區別主要是在機尾部分。三八式步槍槍機的機尾部分,沒有兩個歐洲“兄長”那樣複雜,又去掉了其前身那礙事的“金鈎”,把機尾部件(保險機)改成一個滾花的扁圓柱體,既不會鈎掛服裝、裝具,又便於射手操作,特別是便於在嚴寒天候條件之下戴手套操作(向前按壓機尾並向右旋轉到定位,即為保險狀態;向前按壓機尾並向左旋轉到定位,即為待擊狀態)。此外,槍機栓體上的拉機柄頭,採用了獨特的橢球體而不是傳統的圓球體,也是為了提高適操性特別是嚴寒條件下戴大手套時的適操性。
三八式步槍的機匣製作公差小,表面經過防腐處理,槍機在機匣內運行順暢,機匣上面有兩個排氣小孔,保證射擊時的安全,槍機上方是截面為隨着槍機前後滑動的“n”型的防塵蓋,防塵蓋上有開口供直式拉機柄伸出,槍機尾部有圓帽型的轉動保險裝置。槍機組件的設計其部件數量比毛瑟槍還少3個零件,僅有5個零件,是當年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中結構簡單的,提高可靠性和減低維護保障難度,不過零件外形複雜增加了加工難度 [5] 
三八式步槍槍機及防塵罩 三八式步槍槍機及防塵罩

三八式步槍防塵蓋

三八式步槍的機匣上方和右側各有一道縱向溝槽,用來安裝和規正其獨特的“大蓋子”(防塵蓋)。在防塵蓋的後端,有一個供拉機柄穿過的方圓形孔,當槍機拉開時,防塵蓋隨槍機一同向後滑動,讓開機匣的裝彈/拋殼口和彈夾導槽,以供射手向彈倉內填壓槍彈以及完成抽、拋彈殼動作;當推槍機時,防塵蓋又隨槍機一同向前滑動,直至完全封閉機匣的裝彈/拋殼口和彈夾導槽,完全阻止了泥沙、塵土進入步槍的核心部位。這一點在世界各國所有的步槍上都可以説是少有 [5] 

三八式步槍附件

三八式步槍的彈倉鑲嵌在槍身內,容量5發子彈,三八式步槍的彈倉還有空倉提示功能,當彈倉內最後一發槍彈射出後,槍機後拉到位時託彈板就會頂住槍機頭無法向前運動提醒射手裝彈。
三八式步槍的槍托加工方式與的一般式步槍槍托加工方式不同,一般式步槍的槍托是用一整塊木料切削而成,三八式步槍的槍托是用兩塊木料拼接而成的,此種方式雖然日久容易開裂但可節省木材 [12] 

三八式步槍性能數據

三八式步槍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類別
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供彈
口徑
6.5毫米
全槍長
1280毫米
槍管長度
797毫米
加裝刺刀總長
接近1700毫米
全槍重
3.95千克(不含刺刀) [9] 
性能參數
槍口初速
765米/秒 [4] 
有效射程
460米
供彈方式
彈倉供彈
彈倉容量
5發
彈藥
6.5×50毫米 有坂步槍彈 [9] 

三八式步槍衍生型號

三八式步槍三八式馬槍

三八式馬槍又稱為三八式騎槍(也稱為:三八式卡賓槍),是與三八式步槍同時研發生產的短槍管型號,它不僅用於當時的騎兵,也同樣用於工兵、炮兵、輜重運輸部隊、通信、航空隊的基地警備部隊等二線部隊。
三八式馬槍由三八式步槍衍生而來,針對騎兵在馬背上作戰時使用長步槍顯得極為不便這一弊端,應騎兵部隊要求,專門設計而成,其基本結構與三八式步槍相同,三八式馬槍可配裝標準的三十年式刺刀,便於騎兵在緊急情況下與敵人進行白刃戰。三八式馬槍採用改進的毛瑟旋轉後拉式槍機,槍機上方有防塵蓋,機尾圓柱形保險鈕體積較大,並且刻有防滑紋,即使戴手套也可操作,不會產生勾掛現象。其框形表尺便於快速捕捉運動目標和裝定提前量,非常適於騎兵使用。與三八式步槍不同的是,該槍的前揹帶環改裝在槍身左側,便於操作和攜行。該槍在寒冷的環境中使用,可靠性優於毛瑟步槍。因其具有槍身短、質量小、使用攜行方便、射擊精度高等特點,深受紅軍部隊的喜愛,甚至有人創造性地把三八式馬槍的槍托從頸部截短,將其改為握把式槍托,使全槍長度縮短到650毫米左右,採用貼腮瞄準方式仍可保持較好的射擊精度 [6]  [8]  [14] 
在三十年式步槍服役後,日軍通過多年的訓練與實戰經驗,得出了標準步槍重量較大也太長,不便於複雜地形攜帶,而極遠的尺標射程意義不大,很少有人會被2000米以外射來的槍彈射中結論,所以日軍認為部隊除了裝備標準步槍,還有需要裝備一種不需要太大尺標射程,但長度較短重量較輕的步槍。所以在生產標準三八式步槍時,同時也生產了一種截短槍管的三八式步槍,即明治三八式馬槍(三八式卡賓槍)的來歷,三八式卡賓槍的槍管比三八式標準步槍的短了不少,相應的標尺射程也從三八式標準步槍2400米降低到2000米,不過在步槍的常用有效射擊距離,與標準步槍相比並沒有精度差異 [6]  [8] 
三八式馬槍(卡賓槍) 三八式馬槍(卡賓槍)

三八式步槍四四式騎槍

四四式騎槍又稱四四式卡賓槍,是專門為騎兵設計的步槍。根據騎兵的特點在三八式卡賓槍的基礎上做了些修改設計,外觀四四式卡賓槍與三八式卡賓槍有些差異,最大差異是四四年年式卡賓槍的刺刀直接摺疊安裝在槍上,用手一甩槍就能打開刺刀,直接劈刺狀態 [6] 
四四式卡賓槍 四四式卡賓槍

三八式步槍三八式狙擊槍

三八式狙擊槍是在九七式狙擊步槍還沒生產的時候,欠缺以及需要狙擊步槍的部隊只好以提升三八式步槍的精度方式來進行改造,從三八式步槍中挑選精度比較高的加裝尼康公司生產的2.5倍光學瞄準鏡。如此改造的確很難讓人分別三八式狙擊步槍與九七式狙擊步槍的差別,除非裝有單腳架以及改成下彎式拉機柄才會知道那是九七式狙擊步槍;如果沒有裝單腳架,只看槍機上直式拉機柄伸出以及槍身上是否有“三八式”的刻印了 [6] 

三八式步槍九七式狙擊槍

九七式狙擊步槍,日本人自己稱之為九七式狙撃銃,是日本在1937年設計製造的手動槍機式狙擊步槍,由於以皇紀年份命名,故名為九七式狙擊步槍,成為日本自侵華戰爭起一直裝備到二戰結束時的制式裝備 [3]  。該槍為了避免槍手操作不便,三八式的直式拉機柄改為下彎式,避免射擊時拉機柄操作被瞄準鏡干擾,瞄準鏡基座裝在機匣左側,最初為2.5倍瞄準鏡,後期改裝4倍瞄準鏡。減輕全槍重量,槍身上機械瞄準具予以保留。套住槍身的第二個箍上裝有一個鋼絲制支架,射擊時作為穩定用腳架,平時向前摺疊 [6] 
九七式狙擊步槍 九七式狙擊步槍 [3]

三八式步槍九九式步槍

為了加大殺傷力,併兼顧到對器材車輛的破壞效果。加大口徑是最直接的手段,就在訴求於大口徑彈藥與統一後勤作業的規劃下,日本研製了九九式步槍。比起三八式步槍,九九式步槍較三八式步槍除了威力加強之外還有下列的特點:提升命中率與彈道精準度,準星與照門也與以改良,增加對空射擊表尺;由於反衝増加,單腳架變成標準配備;藉由縮短槍身減輕總重量,日軍認為步兵的機動性也提升了;由於九九式步槍92式重機槍的子彈能共用,補給的效率也因此提升;日軍部隊一向倚賴山炮作為近接支援火力,不過九九式步槍具有槍榴彈發射器(小銃擲弾),同時提升了步兵班的火力 [7]  [10] 
九九式短步槍 九九式短步槍
九九式狙擊步槍 九九式狙擊步槍
九九式長步槍 九九式長步槍

三八式步槍服役動態

三八式步槍實戰使用

三八式步槍在歷次戰爭中使用
戰爭名稱
戰爭年代
1914年-1918年
紅白戰爭(芬蘭內戰
1918年
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
中國抗日戰爭
1931年-1945年
1946年-1949年12月
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
1955年-1975年

三八式步槍中國仿製

中國引進日式步槍始於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北洋陸軍和各地軍閥陸續向日本購買步槍,主要為三八式、三十式及村田式步槍。20世紀30年代開始,中國國內也有不少仿造的三八式步槍(俗稱:三八大蓋),其中,山西仿造的三八式及三十年式的步槍最多。三八式步槍原是日本製造的軍備物資,為適應東北風沙氣候,而增加了槍擊防塵罩,也是外面那層“蓋”,因此被中國軍民稱為“三八大蓋”。
奉天造兵所生產的三八式步槍
抗日戰爭時期,三八式步槍也是八路軍新四軍繳獲並使用最多的武器裝備之一。抗日戰爭結束後,繳獲的三八式步槍在解放戰爭時期廣泛使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閲兵式上,人民解放軍步兵和水兵方隊的武器都是三八式步槍。抗美援朝戰爭初期三八式步槍仍是中國人民志願軍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9]  [15] 
百團大戰中,八路軍繳獲的三八式步槍 百團大戰中,八路軍繳獲的三八式步槍 [9]

三八式步槍總體評價

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 [15]
三八式步槍應該説絕對是款好槍,結構簡單,採用改進的旋轉後拉式槍機,射擊時後坐力小,易於控制,具有較為可靠的安全性,很少出現槍栓斷裂的情況;因為採用較長的槍管,加工質量好、公差小,因此射擊精度好,射程遠,有效射程達460米;槍身長度為1275毫米(1.275米),加上長度500毫米的單刃刺刀,非常有利於個子小、臂展短的日本兵進行白刃格鬥。但由於子彈口徑相對於當時流行的7.7毫米彈藥為小,僅為6.5毫米,彈頭飛行很穩定,穿透力強,停止作用卻比較差,殺傷力反而不高,子彈“打進去多大眼,出來多大眼”。
經過實戰的考驗,日軍也意識到三八式步槍停止作用差、殺傷威力不足的缺點 [13]  。(《兵工科技》 評
三八式步槍的優勢:射程遠,精度高,製造簡單,利於刺殺。
射程遠
三八式步槍的表尺射程高達2400米,有效射程通常為460米,有的甚至達到600米。實戰中,受過嚴格訓練的日軍士兵往往能在300米內射殺單個目標,700米內射殺集羣目標。該射程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大多數步槍不能做到的,已經和大多數狙擊步槍的射程相當,是很讓人瞠目結舌的。而日軍大量殺傷美軍的九七式狙擊步槍,實際上也只是用三八式的基礎上加厚一點槍管再加裝一個四倍瞄準鏡。
精度高
三八式步槍的子彈在400米內有着平直的彈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緣尖彈,這種子彈在中等距離有着非常穩定的飛行狀態,可以在中等距離精確擊中目標。實戰中有三八式步槍在800米距離多次射殺集羣目標敵軍的記錄,這個精度並不遜色於當時美軍的M1903春田步槍,德軍毛瑟98K等步槍。三八式步槍的後坐力很小,適合訓練新兵。
利於刺殺
該長度長於世界其他的所有步槍,在近戰中有着無與倫比的優勢。日軍重視刺殺訓練,基層各部隊都有刺殺教官,日本士兵的刺殺技術是比較不錯的。加上三八式這個拼刺的利器,日軍在肉搏戰中佔盡優勢 [6]  。(《現代兵器》 評
三八式步槍及刺刀 三八式步槍及刺刀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