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不粘

(傳統美食)

鎖定
三不粘,又稱三不沾、桂花蛋,是由雞蛋、澱粉和糖與水混合製成。 [2]  其不僅色澤金黃,而且味道鮮美。更神奇的是它不粘盤子、筷子和牙齒。所以叫“三不粘”,其色澤金黃,雞蛋又嫩又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特別適合老人和幼兒食用。 [6-7] 
三不粘是用雞蛋、澱粉、白糖加水攪勻炒製成的,不僅色彩金黃,味道甘美,更令人稱奇的是它不粘盤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齒,這也正是它為什麼叫“三不粘”的緣由。 [5]  [8] 
中文名
三不粘
口    味
香甜軟糯
主要食材
雞蛋黃,白糖,豬油,綠豆粉,香油,清水
別    稱
三不沾、桂花蛋

三不粘歷史起源

“三不粘”的身世在廚界一直是個“謎”,坊間傳聞大致有幾種。
一説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路過河南安陽,在一位縣令家裏品嚐過,甚是喜愛,又因其不粘筷子、不粘盤子、不粘牙齒,賜名“三不粘”,此後成為清宮御膳 [4]  [9] 
另一説是清光緒年間,一位民間廚師與御廚比賽難分高下,慈禧出題想吃看着焦黃,入口爽滑,不用嚼就能咽的食物。民間廚師遂做出了這道“三不粘”。又因民間廚師來自山東福山,“三不粘”便成了魯菜中的一道名菜。 [3] 
再一説是“三不粘”也稱“三不沾”,是四川省自貢市的地方名點,相傳,因不粘盤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齒,這款產自西南的甜點被清朝乾隆皇帝賜名“三不沾”,並被帶回紫禁城成為清廷御點。 [7]  [10] 
另一説是,宋朝時,在陸游母親六十壽辰這天,陸家賓客盈門,擺了九桌宴席,十分熱鬧。陸母想叫兒媳在客人面前出醜,吃飯間,忽然當着眾人提出:“今天我想吃説蛋也有蛋,説面也有面,吃不出蛋,咬不着面;是火燒,用油炸;看着焦黃,進口鬆軟;瞧着有鹽。嚐嚐怪甜;不粘勺子不粘盤,不用咬就能咽的食物。”唐琬心理明白,婆婆是在為難她,好讓人看她笑話。她二話沒説,走進廚房。在面盆裏打了幾個雞蛋,再將雞蛋黃加入澱粉、白糖、清水,用筷子打勺,過細羅。炒鍋添入熟豬油,置中火上燒熱,倒入調好的蛋黃液,迅速攪動。待蛋黃液成糊狀時,一邊往鍋中徐徐加入熟豬油,一邊用勺不停地攪拌,蛋黃糕變得柔軟有勁,色澤黃亮,不粘炒鍋,一會兒功夫就做好了。客人們一看,合乎要求,一嘗,更是口感酥軟,甜鹹適宜,都誇唐琬心靈手巧。這個菜一不沾盤,二不粘勺,三不粘牙,清爽利口,因此大家給它起名叫“三不粘”。 [10] 

三不粘風味特點

三不沾
三不沾(2張)
1、“三不粘”即不粘牙、不粘盤、不粘勺。
2、“三不粘”所用主料雞蛋黃,營養豐富。
3、此菜黃豔潤澤,呈軟稠流體,似糕非糕,似粥非粥,綿軟柔潤,滋味香甜。

三不粘菜品製作

三不粘成菜特徵

對“三不粘”的質量,有“四不”、“三看”,講究一個“滑嫩”。
四不:不緊、不粘、不出油、不汪水。
三看:一看色二看形三看味。
色:金黃帶亮,火色均勻,不生不煳。
形:外形飽滿有張力,無結塊,無疙瘩。用勺一舀,不流不散不板。
味:味道濃香沙甜,油而不膩,口感爽滑細嫩,略有咬勁。吃完之後只剩下一個空盤和滿口甜香便是好手藝。

三不粘食材原料

澱粉30g
清水100ml
木糖醇40g
蛋黃5個
鹽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小勺
/ [1] 

三不粘製作方法

做法一
步驟
具體操作
步驟圖
步驟1
蛋黃,糖,鹽,攪拌均勻,
步驟2
澱粉加水化開,
步驟3
澱粉水加到蛋黃裏,攪拌均勻,糖要化開哦,
步驟4
液體過濾到鍋裏,
步驟5
開火,鍋熱後,轉小火,這是大約一分鐘的樣子,
步驟6
2分鐘的樣子,
步驟7
5分鐘的樣子,加點油,繼續盤她
步驟8
繼續......
步驟9
加油(真的加點食用油),繼續......
步驟10
好多分鐘後,加點油,繼續,拍打她
步驟11
差不多了,前前後後大約20分鐘,
步驟12
裝起來,開吃。
  • 做法二
食材
雞蛋黃150克、白糖100克、化豬油150克、綠豆粉50克、香油少許、清水200克。
步驟
步驟
具體操作
步驟1
把雞蛋黃放入一碗中,加入白糖,然後用清水把綠豆粉泡濕成粉汁,倒入雞蛋黃碗內,攪均勻待用。
步驟2
炒鍋刷洗乾淨置火上,先入化豬油(100克),待燒至四成熱時,把調好的蛋黃澱粉漿倒入,邊炒邊用手勺不停地攪拌,並不斷地朝鍋旁淋入化豬油,以防止粘鍋。如此不停地炒十來分鐘,視蛋黃澱粉漿由稀變稠,豬油與蛋黃融為一體時,淋入香油(此時已不粘鍋、不粘勺子),出鍋拖入盤中即成。
  • 做法三
食材
雞蛋黃 12個、白糖 250克、幹澱粉 150克、熟豬油 100克。
步驟
步驟
具體操作
步驟1
將雞蛋黃放入大碗中,加入幹澱粉、白糖和温水600克,用筷子打勻,過細篩。
步驟2
將炒鍋置於中火上,放入40克熟豬油燒熱,倒入調好的蛋黃液,迅速攪動。待蛋黃液呈糊狀時,隨即一邊往鍋內徐徐加入熟豬油60克,一邊用手勺不停地推攪。約炒10多分鐘至蛋黃糊變得柔軟有勁,色澤黃亮,不粘炒鍋時即成。
烹製關鍵
1、用新鮮雞蛋,不能有一點蛋清。綠豆澱粉潔白、勁大適作此菜。
2、順一個方向調打,不然蛋白質分子排列混亂,菜不易成功。
3、此菜火候要求掌握好,要做到大火熬至糊狀,中小火推攪炒,雙手並用,一手攪炒,一手淋油,一刻不閒,至少要攪炒四五百下。顏色由淡黃至淺黃轉成土黃色,蛋黃與豬油、澱粉溶為一體,一般炒8至9分鐘才算成功。
4、炒此菜易粘鍋,要隨時用炊帚擦淨粘在鍋邊的蛋液,還可熬至糊狀時,換鍋炒。
  • 做法四
食材
雞蛋12個、花糖 15克、白糖 200克、山楂糕丁 100克、熟豬油 150克、濕澱粉 40克
步驟
步驟
具體操作
步驟1
雞蛋磕開,用12個蛋黃,4個蛋清,在碗裏攪暄。
步驟2
鍋內添水400克,放入白糖,水沸糖化撇沫,晾涼後濾去雜質,與桂花糖、濕澱粉一起放蛋糊內攪勻。
步驟3
炒鍋內下熟豬油125克,中火燒三成熱時,陸續把糊倒入。用小火炒制,並不斷攪動,逐漸將餘熟豬油25克加入,至雞蛋不粘勺,起鍋裝盤。上面用山植糕丁撒成“壽”字或“喜”字字樣均可。
烹製關鍵
1、必須選用上好澱粉(即綠豆澱粉),才能製成“三不粘”。
2、炒糊,順同一方向攪動,使蛋黃、油和生粉充分乳化,至顏色嫩黃,不粘鍋時出勺。

三不粘營養價值

雞蛋營養豐富,除蛋白質、脂肪外,鈣、磷、鐵及維生素A含量也不少,對成長期的兒童和病後體弱者非常適宜。蛋黃內還含大量卵磷脂,對軟化血管有一定功效。但蛋黃膽固醇含量高,心腦血管病患者慎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