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耘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鎖定
丁耘,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  1969年7月生於上海,1987年入復旦大學哲學系學習。199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97年9月起任教於復旦大學哲學系。2013年被聘為復旦大學教授。 [1] 
中文名
丁耘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69年7月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性    別
政治面貌
羣眾
職    稱
教授

丁耘人物經歷

丁耘教育經歷

1987年—1991年 復旦大學哲學系
1991年—1994年 復旦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
1994年—1997年 復旦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

丁耘工作經歷

1997年—1999年 復旦大學哲學系,邏輯學教研室
1999年—2003年 復旦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
2003年—2004年 雲南大學(支教)
2005年—2006年 德國Konstanz大學(訪學)
2006年至今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外國哲學史教研室 [2] 

丁耘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內容
現象學、德國哲學、古希臘哲學比較哲學政治思想史科研項目 [2] 

丁耘研究領域

研究領域包括德國哲學(特別是德國現象學德國古典哲學)以及希臘哲學(特別是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關注形而上學的重建與政治哲學傳統的梳理。

丁耘主要成就

丁耘代表性著作

《道體學引論》(2019)
《儒家與啓蒙》增訂版(2020)
《儒家與啓蒙》(2011)
《中道之國》(2015)

丁耘代表性論文

(1)《哲學在中國思想中重新開始的可能性》(一名:生生與造作),《中國社會科學》,2013.4
(2)《易傳與生生》,《哲學研究》2018年第1期
(3)《啓蒙視閾下中西“理性”觀之考察》,《中國社會科學》, 2014.2
(4)《哲學與體用》,《哲學門》(總第三十一輯),第十六卷第一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3月
丁耘
丁耘(2張)
(5)《論西方哲學中國化的三個階段》,《天津社會科學》,2017年第5期
(6)《論現象學的神學與科學轉向》,《世界哲學》,2019年第6期
(7)《判攝與生生之本——對道體學的一種闡述》,《哲學動態》,2020年第12期
(8)《是與易——道之現象學導引》, 《邏輯與形而上學》(《思想史研究》第五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9)《〈邏輯研究〉中的存在問題》,《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 特輯》,現象學在中國——胡塞爾《邏輯研究》發表一百週年國際會議,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10)《哲學與神學的政治對照——〈會飲篇〉解》,《思想與社會》第4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1)《啓蒙主體性與三十年思想史》,《讀書》,2008年第11期

丁耘科研項目

(2)《理想國》導讀,2016年上海高校優質在線課程建設 [2] 

丁耘獲獎記錄

2015年度復旦大學本科教學貢獻獎
2009年度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
復旦大學十佳教師
復旦大學通識教育首屆年度教師 [2] 

丁耘擔任職務

主要學術兼職:《思想與社會》編輯委員;《思想史研究》編輯委員;《中國學術》執行編輯;《現代外國哲學》執行編輯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