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駱谷晚望

鎖定
《駱谷晚望》是唐代詩人韓琮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繪了詩人傍晚登上駱谷時所看到的景色,用以反襯自己“去國還家”的屈辱之情。全詩以樂景寫哀,通過對比反襯,使得詩味更顯濃郁,詩意更顯婉曲,令人回味無窮。
作品名稱
駱谷晚望
作    者
韓琮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駱谷晚望作品原文

駱谷晚望
秦川如畫渭如絲,去國還家一望時
公子王孫莫來好,嶺花多是斷腸枝 [1] 

駱谷晚望註釋譯文

駱谷晚望詞句註釋

駱谷:在陝西周至西南,谷長四百餘里,為關中通漢中的交通孔道,是一處軍事要隘。
⑵秦川:指秦嶺以北古秦地,即今陝西中部,渭水流域大平原。川,平川。渭:一作“柳”。
⑶還家:一作“還鄉”。
⑷公子王孫:指代宦遊人,實即自指。《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原是説王孫出遊,樂而忘返,辜負了家鄉的韶華美景。此處反其意而用之。 [1]  [2] 

駱谷晚望白話譯文

遼闊的秦川沃野千里,風景如畫,浩浩蕩蕩的渭水如綿長的細絲一般穿越三秦。這美麗的風景畫是我在歸鄉途中一望所見的。
這次不如不回來啊,懷着這種屈辱的心情回家,彷彿那山嶺上的花草都枝枝使人斷腸。 [2] 

駱谷晚望創作背景

韓琮於唐宣宗時出任湖南觀察使,因秉公不苟,不徇私情,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被都將石載順等驅逐,朝廷對此事採取了縱容的態度。韓琮因而失官,此後無聞。此詩當是其失位還鄉時之作。駱谷在陝西周至西南,谷長四百餘里,為關中通漢中的交通孔道,是一處軍事要隘。詩人晚望於此,有感而吟此詩。 [2]  [3] 

駱谷晚望作品鑑賞

駱谷晚望整體賞析

此為緣景遣懷詩。這類詩率多景為賓,情為主,以景起興,以情結景,它藉助眼前實景,抒發內心幽情,越突出景物的瑰麗,越反襯心情的悽婉,細讀自見堂奧。
“秦川如畫渭如絲,去國還家一望時。”詩人登上駱谷,晚霞似錦,殘陽如血,遠嶺近巒,濃妝淡抹,眼前展現一幅錦山繡水的美麗畫面。“如畫”二字把莽莽蒼蒼的遼闊秦川描繪得斜陽掩映,沃野千里,平疇閃光,叢林生輝。這是廣袤的大景。“如絲”二字又把浩浩滔滔的東流渭水狀寫得長河落日,浮光耀金,萬丈白練,飄浮三秦。這是綿長的遠景。大景與遠景交錯,山光與水色競美,蔚為壯觀。然而這些美景都是詩人站在駱谷“一望”中攝取的,又是在辭帝京、返故里的背景下“一望”見到的,句中特着“去國還家”四字,隱隱透露了詩人是失官還鄉,因而被壯麗河山所激發的豪情,一剎那間又被愁懷淹沒了。下兩句便將此情毫不掩飾地抒寫出來。
“公子王孫莫來好,嶺花多是斷腸枝。”典出《楚辭·招隱士》,韓琮反其意而用之,借“公子王孫”來指代宦遊人,實即自指,説自己這次“去國還鄉”還不如“莫來好”。對於遭逐淪落的詩人,這種心境是可以理解的。《漢樂府·隴頭歌》之二所寫“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正可移來為韓琮寫照。韓琮的詩情正是由此歌生髮。他雖面臨如畫如絲的秦川渭水,心裏只覺得“嶺花多是斷腸枝”了。據歷史記載,韓琮被石載順驅逐之後,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韓琮消滅叛將,反而另派右金吾將軍蔡襲代韓為湖南觀察使,把韓琮這個逐臣拋棄了,不能不倍增其斷腸之慨。“莫來好”是與“斷腸枝”相因果的。本來“嶺花”並無所謂“斷腸枝”,只因作者成為斷腸人,“嶺花”才幻成了“斷腸枝”。斷腸人對斷腸枝,自然不如“莫來好”了。
全詩二十八字,並無驚人警語,而自有一種形象意藴,令人迴腸蕩氣,原因在詩家慣用的以樂景寫哀的對比反襯手法,在這裏得到了長足的發揮。起句寫美景,景美得撲人眉宇;收句寫愁腸,腸愁得寸寸欲斷。同一詩境,效果迥異,令人讀來自入彀中。試一口誦心維,景乎,情乎,樂乎,悲乎,似都渾然莫辨了。其點化契機,仍然是“莫來好”三字所導入的一種閒愁美,哀傷美。樂景固然給人以美感,哀景同樣給人以美感。在特定詩境下,先樂後哀,樂中生悲,會更使詩味濃郁,咀嚼甜美。此詩得之。 [3] 

駱谷晚望名家點評

餘軍、付興林《唐代晚望詩藝術特色》:這首詩創作於詩人失官還鄉之時,詩人用“公子王孫”夢一場的書寫,揭示了自己一夕失官後的自嘆自悲的心境 。 [4] 

駱谷晚望作者簡介

韓琮,唐代詩人。字成封,一作代封。長慶(唐穆宗年號,公元821—824年)進士。初為陳許節度判官。後歷中書舍人、湖南觀察使。《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44
  • 2.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353-354
  • 3.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983-984
  • 4.    餘軍 付興林.唐代晚望詩藝術特色.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4,27(4):72-74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