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鳥集

(泰戈爾創作的詩集)

鎖定
《飛鳥集》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1916年。中文版,鍾書峯譯,2024年4月出版。
它共有325首小詩,以極其平常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飛禽走獸、婦孺親友、愛恨情仇等等為素材。由於詩人忠實於自己的思想,具有敏鋭洞察自然、社會的能力和一支善於表達心曲的妙筆,這些形似隻言片語的小詩就藴涵了豐富的思想、深奧的哲理,表現出一種清新明快、優美雋永的風格。《飛鳥集》在世界各地被譯為多種文字版本,對於中國的“小詩運動”的產生與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1-3]  [12] 
作品名稱
飛鳥集
外文名
Stray Birds
作    者
【印度】泰戈爾
文學體裁
詩集
首版時間
1916年
字    數
約25000
譯    者
鍾書峯
出版時間
2024年4月1日

飛鳥集內容簡介

《飛鳥集》,共有325首小詩,以極其平常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陽光白雲、風雨雷電、晨曦黃昏、白晝黑夜、星辰大海、飛禽走獸、婦孺親友、愛恨情仇、生離死別等等為素材,充盈着清新雋永的詩情畫意,散發着彌足珍貴的人間真情,洋溢着耐人尋味的深刻哲理。其中絕大多數的詩只有一兩行,或者捕捉一個自然景觀,或者述説一個事理。詩集並沒有明顯的邏輯結構和明確的中心,只是詩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觸、思考、情思的片段的記錄。 [2]  [12] 

飛鳥集創作背景

《飛鳥集》創作於1913年,初版於1916年完成。《飛鳥集》其中的一部分由詩人譯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詩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則是詩人1916年造訪日本時的即興英文詩作。詩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餘,不斷有淑女求其題寫扇面或紀念冊。詩人曾經盛讚日本俳句的簡潔,他的《飛鳥集》顯然受到了這種詩體的影響。 [4] 

飛鳥集作品目錄

微信讀書版《飛鳥集》譯者前言 17
譯序:為何重譯《飛鳥集》——從中國人最喜歡《飛鳥集》談起 18
《飛鳥集》正文 24
第一部分 美在愛中 24
第二部分 笑而不語 34
第三部分 生如夏花 45
第四部分 報以花朵 55
第五部分 載歌載舞 65
第六部分 欣然放棄 75
第七部分 奔向光明 85
第八部分 視若初見 95
第九部分 夢想花開 106
第十部分 釋然淡然 116
第十一部分 泥土芬芳 128
冰心:遙寄印度哲人泰戈爾 168
泰戈爾生平年表 169
鍾書峯談目前我國翻譯行業的現狀及價值 186
《飛鳥集》譯後記:翻譯路上的那些人和事 191 [12] 

飛鳥集作品鑑賞

飛鳥集作品主題

泰戈爾《飛鳥集》 泰戈爾《飛鳥集》
《飛鳥集》中表現了深層的精神追求—愛與和諧的宇宙終極原則或神,描繪自然萬物的靈(神)性相通,有機一體,展現人與自然、愛與神的親密無間、交互融溶,歌贊生命的自由、平等、博愛—從而生成了豐富雋永的人生哲理。在這裏神、自然、人與愛的界限已經模糊不清了,詩人追求人與神的合一、愛與神的關係、以及神與自然的統一,渴望與神“完全合一的形象顯現”,也就是要達到有限生命與無限生命的統一,就是要達到人的最高的理想境界。為此,詩中揭示,人必須完善自己的人格,要在“思想中摒除虛偽”,要驅走心中“一切的醜惡”,並且只能在“愛”中,在“愛的服務”中與神結合。詩人在詩篇中表達了人生的奉獻與人生意義的追求,使詩篇充滿着生機。
由於詩人的生命哲學並不完善,在有限的生命與無限的生命最終統一問題上,顯得無能為力,只好用道德的自我完善和“泛愛論”來求得統一,求得人生的圓滿,求得社會理想的實現。 [1] 

飛鳥集藝術特色

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十分注重對自然的描寫,一隻鳥兒、一朵花、一顆星、一個雨滴、也都具有人性與生命力。他熱愛整個大自然。他認為人類情感和自然力之間是有內在聯繫的,或自然融入人類的感情,或人類的感情融入自然。只有融入自然才能淨化自己的生命。自然不僅提供了暗示的形象,而且還積極的協助我們抹去人類生活中一切分離的痕跡;情人可能會分離,而這種分離將淹沒與在陽光裏歡笑的綠草和繁花之下。讀了他的作品,便令人覺得宇宙的活動和人生的變化是有意義的,是快樂的,便給人以無窮的勇氣。
在詩裏他還賦予了“晨的意義”。“每日清晨的到來,並不是一件以無休止的單調重複着的瑣碎小事,而是一種永恆的驚奇。因為它在光明戰勝黑暗,自由戰勝束縛的生命的戲劇中是一支重要的插曲。如第235首“不要説‘這是早晨’,並以昨天的名義將它打發掉,象初次看到的一個新生的,尚未取名的嬰孩那樣看待它吧。”又如第32首“神自己的清晨,在他自己看來也是新奇的。”
詩人並不是為了自然而寫自然,這裏的自然是和人相契合的。抒寫廣闊博大的自然世界實際上是為了給人性極大的自由。鳥兒在天上地飛行,這就暗示這人類理想望卻又不可企及的巨大的自由。然而暮色中歸巢飛鳥的翅膀,又使詩人想起人類情愛的不可阻擋的力量。“星星也是自由,愛情和歡樂地象徵;它們就像天庭盛開地花朵,它們又似乎在默誦着神自己地美妙樂章。”
《飛鳥集》基本題材多為極其常見植物,不外乎小草,流螢,落葉,飛鳥,山水,河流等等。讀這些小詩時就像在暴雨後初夏的早晨,推開卧房的窗户,看到一個淡泊清亮的晨。平時孱弱的小溪無端的雄壯起來,加快了前行的腳步,哼唱着嘹亮的歌;陽光撒落在掛着水珠的樹葉上,那水珠顯得特別的明亮,這明亮把樹葉襯托成一種透明的色彩;平坦的草地像是吸足了油彩,當心那跳躍着的小松鼠是否也會染上這亮綠的油彩;天邊有幾朵白雲在倘翔,似乎在回味昨夜的狂歡;一切都是那樣地清新,亮麗,可是其中韻味卻很厚實,耐人尋味。用輕鬆的語句卻道出了深沉的哲理,這正是《飛鳥集》吸引人的原因。 [5] 

飛鳥集作品影響

泰戈爾的《飛鳥集》曾在中國現代詩壇產生了較大影響,鄭振鐸譯的《飛鳥集》出版後,詩壇上隨感式的小詩十分流行。女詩人冰心在她的詩集《繁星》序裏曾説過她的詩受了泰戈爾的影響。 [6] 

飛鳥集作品評價

泰戈爾這本《飛鳥集》,成書已有92年,現在讀來,仍像是壯麗的日出,書中散發的哲思,有如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歷史學家、作家、政論家 李敖 [7] 

飛鳥集出版信息

《飛鳥集》是我國最早介紹和翻譯的泰戈爾詩集之一。早在1921年1月,《新人》雜誌7、8期合刊上就發表了署名王靖的譯文,譯名為《迷途的鳥》。1922年,我國學者鄭振鐸從英譯本選譯了其中的二百五十七首,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本譯文於1926、1933、1947年三次再版。1931年,上海中華書局還出版了姚華澤的《五言飛鳥集》。1956年,鄭振鐸又補譯了六十九首詩,這是《飛鳥集》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由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1959年,該譯本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再版。1961年,鄭振鐸譯《飛鳥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收入十卷本《泰戈爾作品集》的第二卷中。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把《飛鳥集》和《新月集》合為一冊列入“詩苑譯林”叢書出版,翻譯家石真為該書寫了序言。2024年4月1日,鍾書峯譯本《飛鳥集》上線微信讀書。 [6]  [11] 

飛鳥集作者簡介

泰戈爾 泰戈爾
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生於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彙集哈佛大學演講稿,出版《修行:生命的證悟 [9-10]  。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 [8] 

飛鳥集譯者簡介

鍾書峯,已翻譯出版泰戈爾《飛鳥集》《薩達那:生命的證悟》和洛克《政府論》、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和盧梭《社會契約論》等。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