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遇沖和先生

鎖定
《遇沖和先生》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一首五言詩
作品名稱
遇沖和先生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高適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遇沖和先生作品原文

沖和生何代,或謂遊東溟。
三命謁金殿,一言拜銀青。
自雲多方術,往往通神靈。
萬乘親問道,六宮無敢聽。
昔去限霄漢,今來睹儀形。
頭戴鶡鳥冠,手搖白鶴翎。
終日飲醇酒,不醉復不醒。
常憶雞鳴山,每誦西升經。
拊背念離別,依然出户庭。
莫見今如此,曾為一客星。 [1] 

遇沖和先生註釋譯文

①詩題明活字本作《遇沖和先王》。沖和:唐代著名術士姜撫之號,撫為宋州人。《新唐書·方伎傳》:“姜撫,宋州人,自言通仙人不死術,隱居不出。開元末,太常卿韋紹祭名山,因訪隱民,還白撫已數百歲。召至東都,舍集賢院。因言:‘服長春藤,使白髮還鬢,則長生可致。藤生太湖最良,終南往往有之,不及也。’帝遣使者至太湖,多取以賜中朝老臣。因詔天下,使自求之。宰相裴耀卿奉觴上千萬歲壽,帝悦,御花萼樓宴羣臣,出藤百奩,遍賜之。擢撫銀青光祿大夫,號沖和先生。撫又言:終南山有旱藕,餌之延年。狀類葛粉,帝作湯餅賜大臣。右驍衞將軍甘守誠能銘藥石,曰:常春者,千歲藟也。旱藕,杜蒙也。方家久不用,撫易名以神之。民間以酒漬藤,飲者多暴死。乃止。撫內慚悸,請求藥牢山,遂逃去。”
②東溟:東海。古代方士謠傳東海上有仙山,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藥。《史記·秦始皇本紀》:“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人入海求仙人。”
③三命:多次受命。銀青:銀印青綬,即銀青光祿大夫。漢代官制,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魏晉以後有銀青光祿大夫之稱。
④自雲:敦煌選本作“白雲”,誤。神靈:《文苑英華》作“精靈”。
⑤萬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車萬乘,因以“萬乘”指天子。《孟子·梁惠王上》:“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趙岐注:“萬乘,兵車萬乘,謂天子也。”
⑥昔去:明活字本作“昔雲”,《文苑英華》作“昔者”。
⑦鶡鳥冠:即鶡冠,以鶡羽為飾之冠,本為武官之冠,與道家隱士之冠相類而不用尾羽。鶡鳥,《文苑英華》作“雛鳳”。
⑧雞鳴山:雞鳴山有多處,不知具體所指。從詩意看,應為道家名山。猶:《文苑英華》作“常”。西升經:《新唐書·藝文志》:“韋處玄集解《老子西升經》二卷。”
⑨拊:義同“撫”。《文苑英華》作“撫”。
⑩客星:指東漢隱士嚴光。《後漢書·嚴光傳》:“(光武帝)復引光入,論道舊故……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卧耳。’”此指姜撫與嚴光一樣接近帝王,得寵一時。 [1] 

遇沖和先生創作背景

據《新唐書·方伎傳》的記載,參以高適行蹤,此詩當作於開元二十六(738)、二十七年(739)間,即姜撫訛言東往牢山求藥過宋州時。此時高適尚不知其因行騙之術敗露而逃。 [1] 

遇沖和先生作品鑑賞

此詩前八句敍述姜撫過去得志的經歷,“三命”而謁帝、“一言”而拜官,極言其得志之快;“萬乘”親自問道、“六宮”不敢出聽,極言其尊榮富貴。“昔去”以下八句,寫今日相遇情狀,“昔去”二句轉折過渡,從過去説到眼前,“頭戴”二句是世外仙人裝扮,“終日”二句寫其不同凡俗的行為,“猶憶”二句是路遇詩人所言。“拊背”以下四句寫短暫相逢旋即離別,今昔對比,微露諷刺之意。 [1] 

遇沖和先生作者簡介

高適(約702—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2] 
參考資料
  • 1.    李 丹.高適詩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20:83-84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