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嚴光

(東漢著名隱士)

鎖定
嚴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漢族,會稽餘姚人(今浙江餘姚市) [1]  。東漢著名隱士。
嚴光少有高名,與東漢光武帝劉秀同學,亦為好友。 劉秀即位後,多次延聘嚴光,但他隱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後卒於家,享年八十歲,葬於會稽餘姚的客星山(陳山)。
嚴子陵這種不慕富貴,不圖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後世的稱譽。范仲淹撰《嚴先生祠堂記》,有“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讚語,使嚴光以高風亮節聞名天下。
概述內圖片來源: [2] 
別    名
莊光
嚴遵
子陵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會稽餘姚
出生日期
前39年
逝世日期
41年
主要成就
立懦廉頑,有功名教
本    名
嚴光
職    業
隱士

嚴光人物生平

嚴光本姓莊,後人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其姓,一名遵,字子陵,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人。少有高名,與劉秀同遊學。 [1] 
嚴光各類畫像
嚴光各類畫像(13張)
建武元年(25年),劉秀建立東漢,嚴光於是隱名換姓,隱居在桐廬富春江畔,每日垂釣,後此地為桐廬嚴子陵釣台。劉秀思賢念舊,就下令按照嚴光的形貌在全國查訪他。齊地報稱有一男子披着羊裘在澤中垂釣,劉秀懷疑那就是嚴光,即遣使備置安車、玄纁,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陽。 [3] 
司徒侯霸與嚴光是老相識,派人送信給嚴光。送信的人便對嚴光説:“侯公聽説先生到了,一心想立刻就來拜訪,限於朝廷的有關制度不便,所以不能來。希望能在天黑後,親自來向你表達歉意。”嚴光不説話,將書簡扔給送信的人。口授説:“君房先生:官位到了三公,很好。懷着仁心輔助仁義天下都高興,拍馬屁看人臉色辦事可就要身首異處了。”侯霸收到信看過,封好了再上奏劉秀。劉秀笑着説:“這狂傢伙還是老樣子。”當天就親自來到嚴光居住的館舍,嚴光睡着不起來,劉秀就進了他的卧室,摸着嚴光的腹部説:“唉呀!子陵,就不能相幫着做點事嗎?”嚴光又睡着不講話,過了好一會兒,才睜開眼睛,看了好一會,説:“過去唐那樣顯著的品德,巢父許由那樣的人聽説要授給官職尚且去洗耳朵。讀書人本各有志,何以要到強迫人家做官的地步?”劉秀説:“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作出讓步?”於是便上車,嘆息着離開了。 [4] 
後來,劉秀又請嚴光到宮裏去,談説過去的交往舊事,兩人在一起相處好多天。一次,劉秀隨意地問嚴光:“我比過去怎麼樣?”嚴光回答説:“陛下比過去稍稍有點變化。”説完話便睡在一起。嚴光睡熟了把腳壓在劉秀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奏告,有客星衝犯了帝座,很厲害。劉秀笑着説:“我的老朋友嚴子陵與我睡在一起罷了。” [5]  後授諫議大夫,嚴光不肯屈意接受,於是歸隱富春山(今浙江省桐廬縣境內)耕讀垂釣,後人把他垂釣的地方命名為嚴陵瀨 [6] 
建武十七年(41年),朝廷一次徵召他,嚴光仍不就。嚴光八十歲時,在家中去世。劉秀倍感哀傷,詔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安葬 [7]  ,墓在陳山(客星山)。

嚴光人物評價

范曄:江海冥滅,山林長往。遠性風疏,逸情雲上。道就虛全,事違塵枉。 [8] 
權徳輿:絕頂聳蒼翠,清湍石磷磷。先生晦其中,天子不得臣。心靈棲顥元,纓冕猶緇塵。不樂禁中卧,郗歸江上春。潛驅東漢風,日使薄者淳。焉用佐天下,持此報故人。則知大賢心,不獨私其身。弛張有深致,耕釣陶天真。奈何清風后,擾擾論屈伸。交情同市道,利慾相紛綸。我行訪遺台,仰古懷逸民。矰繳鴻鵠遠,雪霜松桂新。江流去不窮,山色凌秋旻。人世自今古,清輝照無垠。 [9] 
嚴子陵半身像 嚴子陵半身像
梁肅:當哀平之後,天地既閉,先生韜其光,隱而不見建武,反正雲雷既定,先生全其道而不屈,消息治亂之際,卷舒夷曠之域,如雲出於山,遊於天覆,歸於無間,不可得而累也,則激清風聳,高節以遺後世,先生之道可見。 [9] 
吳筠:漢皇敦故友,物色訪嚴生。三聘迨深澤,一來遇帝庭。紫宸同御寢,玄象驗客星。祿位終不屈,雲山樂躬耕。
羅隱:巖巖而高者,嚴子之釣台也。寥寥不歸者,光武之故人也。故人之道,何如睨蒼。苔以言之,尊莫尊於天子,賤莫賤於布衣。龍爭蛇蟄兮,風雨相遺。干戈載靡兮,悠悠夢思。何富貴不易節,而窮達無所欺,故得脱邯鄲之難,破犀象之師,造二百年之業,繼三尺劍之基者,其唯有始有卒者乎?下之世,風俗偷薄,祿位相尚。朝為一旅人,暮為九品官,而親戚骨肉已有差等矣,況故人乎?嗚乎!往者不可見,來者未可期,已而已而。
范仲淹:①先生,漢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聖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高之。既而動星象,歸江湖,得聖人之清。泥塗軒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禮下之。在《蠱》之上九,眾方有為,而獨“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陽德方亨,而能“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光武以之。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於名教也。 [9]  ②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9] 
梅堯臣:不顧萬乘主,不屈千户侯,手澄百金魚,身被一羊裘。借問此何耳,心遠忘九州。青山束寒灘,濺浪驚素鷗。以之為朋親,安慕乘華輈。老氏輕璧馬,莊生惡犧牛。終為藴石玉,敻古輝巖陬。 [10] 
王安石:漢庭來見一羊裘,閔默還歸舊釣舟。跡似蟠溪應有待,世無西伯豈能留。崎嶇馮衍才終廢,寂寞桓譚道被尤。回視蒼生終不遇,脱身江海更何求。 [11] 
陳鑑之:渭濱一叟發垂素,西伯與之無雅故。幡然為舍釣魚竿。八極風雲生指顧。先生少與文叔遊,眼看日角興炎劉。胡為掉頭不肯住,垂綸依舊披羊裘。周文虛已師賢哲,光武規模欠宏闊。三公清坐枱閣尊,先生回首桐江月。桐江月色無古今,白波蒼嶂幽人心。 [12] 
嚴光題跋像 嚴光題跋像 [13]
范成大:浮生有幾,嘆歡娛常少,憂愁相屬。富貴功名皆由命,何必區區僕僕。燕蝠塵中,雞蟲影裏,見了還追逐。山間林下,幾人真個幽獨。 誰似當日嚴君,故人龍袞,獨抱羊裘宿。試把漁竿都掉了,百種千般拘束。兩岸煙林,半溪山影,此處無榮辱。荒台遺像,至今嗟詠不足。 [14] 
楊萬里客星何補漢中興,空有清風冷似冰。早遣阿瞞移漢鼎,人間何處有嚴陵! [15] 
張軾:考子陵之言論風旨,亦非索隱行怪必欲長往而不返者。彼與光武少而想從,知其心度最為詳也。以治謂光武欲為當時之治,則當時之治,則當時之人才固足辦之,而無待乎已也。若欲進乎兩漢之事,則又懼有未能信從者。不然,徒受其高位,享其尊禮之虛名,非子陵之本心也,故寧不就之。 [11] 
錢時:污濁成風,節廉道喪,鼓一世於浮競之途,貪榮冒而不知恥,於是而有人焉脱身勢利,高蹈林泉,優遊恬退以終其身,雖消息盈虛,與時偕行,未必合聖人之中道,而風節凜凜足以激頹波,厲污俗,此嚴光、周黨之徒,後世猶有取焉。 [16] 
徐鈞:故人風誼可態忘,辭祿無嫌故態狂。仁義一言非小補,此身何必佐巖廊。 [17] 
鄭鋭:先生少與光武同學,熟知光武為人,其曰“差增於往”蓋有以覘其衷,度其後居無何,後廢子易,不能保骨肉之愛,而何有於微時一布衣交。此則揣摩未形之惡,捐棄生平之好,非君子長者事,而先生忍為之呼? [11] 
宋濂(《蒼雲軒銘》):子陵光武少相友善,使光武能任人,可為盡力。子陵何隱而不出,既出而決去哉?蓋光武察察自用,其後宰輔多不以禮退,子陵預知其如此,故決然避去而不疑,以全故舊之義。此子陵所以為高也。苟徒以隱為高也,孰不可為子陵哉? [11] 
方孝孺:敬賢當遠色,治國須齊家。如何廢郭後,寵此陰麗華。糟糠之妻尚如此,貧賤之交奚足倚。羊裘老子早見幾,獨向桐江釣煙水。 [11] 
李昌祺:桐江連天兮秋水長,富春摩空兮煙樹蒼。客星兮寒芒,漢宮兮苔荒。彼爭攀龍鱗兮銘勳旗常,此寧着羊裘兮垂綸滄浪。以足加腹兮忱故態之猶狂,亷貪立懦兮掲世之防。雲台釣台兮其髙頡頏,二十八人兮圖像已忘,先生萬古兮巋祠堂。 [18] 
嚴子陵 嚴子陵
何孟春:春觀子陵與侯君房書之所言,有以知子陵之胸臆矣。霸得書奏帝,帝有“狂奴故態”之哂,及幸其館,撫腹之問,聲以“咄咄”,又曰“我竟不能下汝耶!”此豈禮貌賢者之言也。子陵是時年亦已長矣,帝不以師友處子陵,而職諫議大夫之除,何哉?使子陵而職諫議大夫,不能一毫阿諛順旨,而帝又不能一一尊信之,然則如子陵何哉?帝不任三公而政歸台閣,其大臣至以直言死,其羣臣往往以非讖而見罷黜,將來之事廢后易太子,皆人道不可之大者。子陵是時有死其職而已矣,不然,亦有去而已矣。夫死其職,非賢者所以愛其君之初意,去其君受職之餘,孰與今日之不受之為全其節,而君臣之間兩可無憾也哉!嗚呼,此子陵之心也! [11] 
徐渭:碧水映何深,高蹤那可尋。不知天子貴,自識故人心。山靄消春雪,江風灑暮林。如聞流水引,誰聽伯牙琴 [19] 
袁宏道:因山以為台,因水以為灘,因草以為絲,因木以為竿,因拙而辭世,因傲而棄官。嚴翁誠自知,劉叔亦難瞞。寧有同肝膈,而不可羽翰。 [11] 
郭子章:嚴光加足於帝腹,光忘帝之貴也;唐肅宗李泌假寐,登牀捧泌首置於膝,良久方覺,帝自忘其貴也。布衣之遇天子,至光、泌極矣。桐江一絲,扶漢九鼎;歷佐四聖,而後脱屣。光、泌所以報人主者,亦至矣哉。 [20] 
王夫之:矯厲亢爽,恥為物下,道非可隱,而自旌其志,嚴光、周黨是也。 [21] 
李光地:①古來高隱人,不盡是忘世,多是志願極大,見不能然,遂決意不臣人。……嚴子陵便是看得光武未能十分像意,所以不肯出。②子陵高風峻節,不污新莽,亦不臣光武,乃能激厲天下之人心。東漢末,宦禍、黨錮頻興,而赴仁蹈義者,視死如歸,子陵之力也。 [22] 

嚴光後世遺蹟

嚴子洞位於汝州蟒川鄉十字路村南,嚴子河(現誤為燕子河)東岸富春山羣眾叫東山)腳下,有一石洞,高、寬約3米,深約4米,大洞往裏延伸為一小洞,深約3米,只可放物,不可住人。此洞曾為嚴光的隱居處。
嚴子陵塑像 嚴子陵塑像
清道光《直隸汝州全志》記載:“富春山面臨嚴子河,傳即子陵隱居處。山上有子陵洞(即嚴子洞),嘉慶七年(1802年)監生楊順重修,並塑子陵像於其中。山下有小山,即釣魚台也。”
今仍存洞內的石鍾及洞口西側的石井、煎藥灶,洞後的炒藥灶、放藥杵處,及山下河邊的釣魚台等遺蹟。
嚴光在此隱居期間,常為人消災治病,其家鄉流傳着許多傳説。人們為了尊敬他,稱之為“嚴子爺”,並在洞前建祠奉祀、起廟會以示紀念,洞前的河流也被叫做嚴子河(現誤寫為“燕子河)。

嚴光史書記載

《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第七十三》 [23] 

嚴光影視形象

馬天宇飾演的嚴光(嚴子陵) 馬天宇飾演的嚴光(嚴子陵)
2016年電視劇《秀麗江山之長歌行》:馬天宇飾演嚴光(嚴子陵)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嚴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餘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遊學。
  • 2.    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 3.    《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後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帝疑其光,乃備安車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後至。舍於北軍。給牀褥,太官朝夕進膳。
  • 4.    《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司徒侯霸與光素舊,遣使奉書。使人因謂光曰:“公聞先生至,區區欲即詣造。迫於典司,是以不獲。願因日暮,自屈語言。”光不答,乃投札與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悦,阿諛順旨要領絕。”霸得書,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態也。”車駕即日幸其館。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邪?”光又眠不應,良久,乃張目熟視,曰:“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於是升輿嘆息而去。
  • 5.    《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復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帝從容問光曰:“朕何如昔時?”對曰:“陛下差增於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卧耳。”
  • 6.    《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第七十三》: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於富春山,後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
  • 7.    《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建武十七年,復特徵,不至。年八十,終於家。帝傷惜之,詔下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
  • 8.    《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第七十三》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6-12-29]
  • 9.    《歷代名賢確論·卷四十八》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5-07-15]
  • 10.    北宋·梅堯臣·《詠嚴子陵》
  • 11.    古人評説嚴子陵綜述  .桐廬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01-07]
  • 12.    清·陳鑑之·《題嚴子陵釣台》
  • 13.    嚴光題跋版畫像取自明天然撰贊,弘治十一年重刻本《歷代古人像贊》。
  • 14.    南宋·范成大·《嚴子陵釣台》
  • 15.    南宋·楊萬里·《讀嚴子陵傳》
  • 16.    宋·錢時·《兩漢筆記》
  • 17.    詩·徐鈞詩選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5-07-15]
  • 18.    明·李昌祺·《題嚴灘獨釣圖》
  • 19.    明·徐渭·《嚴先生詞》
  • 20.    《郭青螺先生崇論·卷八》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6-03-20]
  • 21.    《讀通鑑論·卷十八·陳高祖》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3-20]
  • 22.    《榕村語錄·卷二十二·歷代》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5-07-15]
  • 23.    《後漢書·嚴光傳》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