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爾街

(2010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紀錄片)

鎖定
《華爾街》是由中國中央電視台招商證券聯合拍攝的紀錄片。該片以美國金融危機為契機,梳理了現代金融的來龍去脈。《華爾街》劇組彙集了中國中央電視台及國際知名導演、拍攝製作人員,誠邀等國際知名大學人士擔任國際製片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國際製片保障體系,確保了該片在央視2010年經濟開篇之作中的水準。外景攝製組前往紐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洛杉磯底特律費城芝加哥達拉斯斯托克頓市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倫敦等國際重要金融城市,分別拍攝代表性的金融家、學者、企業家、政治家等。 該片於2010年9月22日在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首播。
中文名
華爾街
外文名
Wall Street
作品類型
歷史、紀錄片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周葉、黎亞輝
編    劇
萬劍英
製片人
許文廣
出品公司
中國中央電視台招商證券
首播時間
2010年9月22日
網絡播放平台
搜狐視頻
集    數
10 集
每集時長
45 分鐘
出品時間
2010年9月13日
出品人
焦利
總監製
羅明、宮少林
監    製
郭振璽
學術總顧問
吳敬璉陳志武
總撰稿
萬劍英、李國平
總導演
李成才 [1] 

華爾街劇情簡介

《華爾街》 [2]  以高清格式製作,並邀請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Value Engine公司創始人陳志武為學術總指導,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為學術總顧問。總導演則由曾在《20年·20人》、《資本市場》、《大國崛起》、《秋天的故事》、《癸未之戰》等大型電視紀錄片或政論片中屢現鋒芒的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特別節目組主編李成才擔任。
Wall Street
音像:華爾街 音像:華爾街
《華爾街》的創作緣於全球化的金融尷尬、國情的需要和媒體責任感。該片從地理層面、精神層面和社會層面三個角度出發,呈現世界金融史,關照、對應中國問題。
全片總鏡頭長度約為500分鐘,分10集播出,其中特效鏡頭長達70多分鐘。影片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和清晰的視覺表達力。該片既是央視的首次金融類題材特別節目,也是央視在歷史座標中對資本市場的一次莊重表達。
該片以華爾街金融危機為契機,梳理了現代金融的來龍去脈。此次拍攝,外景組前往紐約、阿姆斯特丹等金融城市,採訪了近百位金融家、學者、企業家和政治家。
十集大型紀錄片《華爾街》,是中央電視台首次採用高清格式傾力製作的金融類特別節目;是中央電視台繼《大國崛起》(中國政府一等獎)、《水問》(亞廣聯紀錄片大獎)之後的又一重大選題;是中央電視台首次全面深入世界各大金融中心,採用以大量紀實為主的拍攝手法,充分體現電視本體語言的全新創作;是在中國金融市場開放過程中,尋找他山之石的重要作品。
《華爾街》劇組彙集了中國中央電視台及國際知名導演、拍攝製作人員,誠邀等國際知名大學人士擔任國際製片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國際製片保障體系,確保了該片在央視2010年經濟開篇之作中的水準。外景攝製組前往紐約、華盛頓、洛杉磯、底特律、費城、芝加哥、達拉斯、斯托克頓,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倫敦等國際重要金融城市,分別拍攝代表性的金融家、學者、企業家、政治家等。 [3] 

華爾街創作團隊

製片人:許文廣
創作團隊 創作團隊
現任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總監助理。1993年,許文廣留校北京廣播學院擔任教師,後進入中央電視台經濟部工作。2000年,許文廣出任《經濟半小時》製片人時,是中央電視台時任最年輕的製片人,後又兼任《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製片人。同年,他創立的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電視人物評選活動之一。2008年,他策劃並參與的《直擊華爾街風暴》開創了央視專業頻道大型主題活動100天的直播紀錄。他參與創作並獲獎的節目有《收穫——95農村小康紀實》,《話説農民負擔》,20集紀錄片《20年20人》,6小時大型直播98年《3.15行動》,紀錄片《資本市場》,《2005中國經驗》,大型公益活動《春暖2007》等。曾被評為央視十優青年,《新週刊》中國十大創新電視人等。
製片人:閆維毅
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1985年留校,任教6年後,調入中央電視台經濟部《經濟半小時》欄目任記者。曾任《商務電視》、《中國財經報道》主編,《經濟信息聯播》、經濟部特別節目組副製片人,並曾擔任《金土地》欄目製片人,該欄目是全國知名的三農類優秀欄目,承製過多項大型特別節目、特別項目。
總導演:李成才
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特別節目組主編,曾榮獲國際紀錄片獎和中國政府新聞獎等獎項。
主要作品有:二十集電視紀錄片《20年·20人》總編導,十集電視紀錄片《人在單位》總編導,十集電視紀錄片《資本市場》總編導,十二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導演,十二集電視紀錄片《秋天的故事》導演,十二集電視紀錄片《千秋萬代話資源》導演,五集電視紀錄片《癸未之戰》總撰稿,八集電視紀錄片《水問》總撰稿,五集電視紀錄片《沙塵暴》總策劃,2004年3·15晚會總導演,2007年《平安中國》晚會總導演,2003年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啓動儀式《現在出發》總導演。
總撰稿:萬劍英
中央電視台導演。1996年進入中央電視台,長期在《經濟半小時》擔任記者和欄目《全球資訊榜》主編,除負責日常報道之外,還參加《市場經濟與職業道德》,《話説農民負擔》,3.15特別節目等大型系列節目的報道。
主要作品:十二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導演。
國際製片主管:梁燕
200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傳播學院,傳播學碩士。
曾先後任職於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英國廣播公司,具有豐富的電視和廣播節目製作經驗。並參與了大量紀錄片項目的國際製片工作,例如美國探索發現頻道的《麥加朝覲》、美國動物星球頻道《湄公河流域》、英國廣播公司紀錄片《野性星球》等。
導演:趙良
中國第一位與Discovery探索頻道直接簽訂製片合約的導演。Discovery“新鋭導演計劃”評選活動的中國評委。與日本NHK等國際電視媒體有着直接密切的合作。從事紀錄片製作已有十四年,題材涉及廣泛,從2007年開始參加中央電視台重點項目的製作。
主要作品:八集電視紀錄片《水問》導演;十集電視紀錄片《座標》導演。
導演:周葉
獨立導演。2004年進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紀事》欄目擔任編導。
主要作品:八集電視紀錄片《水問》導演;十集電視紀錄片《座標》導演;十四集系列片《大洋彼岸》導演。
導演:黎亞輝
從事紀錄片製作18年,共導演紀錄片60餘部,題材類型涵蓋政治、經濟、人類學、環保、歷史等各個學科。曾獲得馬賽紀錄片電影節大獎。
主要作品:十集電視紀錄片《資本市場》導演;十集電視紀錄片《跨國風雲》導演;八集電視紀錄片《水問》導演;十集電視紀錄片《座標》導演。
攝影:魏聖澤
主要作品:紀錄片《湖》導演、撰稿、攝影,該片獲得第十屆中國電影電視“駿馬獎”紀錄片類一等獎;八集電視紀錄片《水問》攝影。
攝影:佟志堅
主要作品:英國廣播公司紀錄片《長城》攝影;半島電視台《中國財富女人》攝影;美國探索頻道亞洲電視網紀錄片《綠茵佛子》導演。
攝影:毛繼東
主要作品:日本放送協會NHK高清晰度特輯《何日君再來》攝影;特別節目《小皇帝的婚姻》攝影;美國國家地理《小皇帝與獨苗苗的終身大事》攝影;十集電
視紀錄片《跨越中國製造》攝影。
攝影:朱亮
2000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編導專業,並在德國慕尼黑電影學院進修一年。參與中央電視台多部紀錄片拍攝。
主要作品:十集電視紀錄片《跨國風雲》編導、攝影;十集電視紀錄片《中國國情報告》編導、攝影。
特效導演:
李思 李揚,李俊秀,耿晶磊,孫健,曹彬

華爾街分集劇情

    第1集

    《資本無眠》華爾街是美國資本市場和經濟實力的象徵,它早已不是一個單純的地理名詞。現在,絕大多數金融機構與這條500米長的街道不再發生直接的物理關聯,華爾街人也完全成為了一種精神歸屬,資本已經進入無眠時代。不僅是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貪婪與瘋狂似乎是上天專門為華爾街設下的魔咒,它始終瀰漫在華爾街的每一處空間。華爾街在不斷為他人創造着財富,但又在不斷地剝奪着他人的財富,華爾街在固守着自己的生存法則,但又在不斷衝破傳統的束縛。華爾街是矛盾的結合體,它在自身雙面性的較量中,不斷遭到毀滅,又不斷得到重生。


    第2集

    《牆在哪裏》華爾街是英語“Wall Street”的中文音譯,它起初就是一道牆,是由最先買下紐約曼哈頓的荷蘭人建立的。因為成功打通了北美和亞洲海上貿易通道,世界上的第一個金融中心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誕生,他們發明了股票,創造了股票交易模式,並建立起了現代銀行體系。但因為鬱金香泡沫而引發的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金融危機,使世界金融中心的航船開始起航,在繞道倫敦後,奔向紐約。華爾街的歷史完全可以代表紐約的歷史,華爾街牆的建立與消失,以及後來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核心,都在着力塑造着紐約這座資本之城。


    第3集

    《兩條道路》停留在廣袤的土地上,依賴着純樸的美德,過着平靜而優美的田園生活,是開國元勳托馬斯?傑斐遜為美國描繪的明天;而另一位開國元勳,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希望,美國將是一個運用理性,不迴避人性弱點的未來世界,它將是由現代金融業支撐起的工業強國。 本集通過對美國建國之初的債務問題,反覆出現的經濟危機,時存時亡的中央銀行,華爾街上的強勢人物摩根,以及當下的金融危機等典型歷史片段的描摹,呈現了在兩種治國理念的衝突與制衡下,政府與市場的博弈。瑣碎的歷史牽連,輪迴的人性善惡,使得今天的美國人依然掙扎在這些選擇中,尋找着回饋他們的天賦與激情的方法,和走出金融危機的道路。


    第4集

    《鍍金時代》改變紐約城市歷史的是一條貫穿美國東西的人工運河——伊利運河,200多年前紐約州政府通過華爾街發行工程債券完成了這條投資巨大的人工運河,運河的開鑿使得紐約成為美國第一大港口,而債券的發行也讓華爾街備受關注。 四年的美國內戰中,華爾街給北方軍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戰爭資金,戰爭結束後,一位南方的將軍説我們不是被北方的軍隊打敗的,是被北方的金融打敗的。當JP摩根出現在華爾街上的時候,就註定華爾街的歷史和地位將被改變,摩根時代美國沒有中央銀行,摩根以一己之力擔當了這一特殊的角色,化解了華爾街與華盛頓政府的諸多矛盾,摩根還掀起了美國曆史上的第一次產業併購狂潮。19世紀,是美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也是華爾街的鍍金時代


    第5集

    《硅谷方程》以硅谷為代表的美國高科技公司、高科技產業的崛起幫助美國實現了產業升級,實現了經濟可持續發展。如果説硅谷創造了美國的現在,那麼又是誰創造了硅谷的現在?硅谷對世界科技具有巨大影響且久盛不衰,令人禁不住要問一聲:硅谷有何奧秘?在這裏我們將以硅谷為例揭示華爾街在科技創新、科技產業化以及加速產業升級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探討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升級到底要靠什麼?政府、市場、企業、資本家、科學家如何分工。


    第6集

    《投資之道》早期的華爾街是富人俱樂部,投資對於普通人而言望塵莫及,在此後的200年時間裏,從19世紀婦女投資羣體的出現,到1967年第一位女交易員,美國的投資文化逐漸遍及普通家庭。 道瓊斯指數的出現第一次為投資者提供了投資信息,此後誕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投資方法,技術分析,價值投資,指數投資,人們從混沌的股票市場中,總結出投資之道,也誕生了如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大師。然而各種投資方法帶來收益的同時也面臨着不同風險,在學習大師的同時,對風險的承受力,更是投資者必須考量的因素。


    第7集

    《陽光交易》麥道夫曾經是納斯達克的創始人,是慈善機構的積極捐款人,但是真正讓他名聲大噪的是成為金融詐騙的麥道夫,華爾街人的貪婪始終成為人們詬病華爾街的理由。 回顧華爾街歷史,華爾街最初的100多年並沒有監管。於是出現了德魯和摻水股,當人們意識到信息的重要性之後才有了財經報紙和股票指數,1929年大蕭條之後,華爾街開始受到真正的法律約束。安然事件的財務造假事件再一次重創華爾街,塞班斯法案的出台是一次對華爾街的及時修復。華爾街每一條監管法案的出台都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而這些監管法案制定的唯一原則就是信息的公開透明。


    第8集

    《明暗創新》2009年秋天,華爾街正在進行着規模巨大的整休工程,與此同時,全球資本市場也在對自身進行着深入的反思,在紐約佩思大學裏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員、銀行家、學者正在舉辦“梧桐樹下再聚首”的研討會。期貨定價模型的創立者、諾貝爾獎得主休斯教授與華爾街資深投資銀行家布克斯泰伯正在圍繞金融創新進行着激烈的辯論。 本集從美國移民的歷史入手,對美國移民的冒險創新精神和美國信貸消費文化進行思辯式梳理,並以此為依託對美國資本市場的金融創新的歷史和現狀進行全景式表現。通過對次貸危機的形成和根源的揭示,表述金融創新的兩面性,金融創新和資本市場的關係。


    第9集

    《拯救危機》2008年3月美國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被低價收購,成為金融危機的第一滴血。兩大房貸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危局,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席捲世界的金融危機正式登場。面對危局美國政府宣佈了8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卻遭到民眾的強烈反對。個人失業,公司破產,國家經濟動盪,讓拯救的過程極具挑戰。 而就在80年前,正經歷戰後繁榮的美國,同樣遭遇了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1929年成為美國曆史上災難性的一年。在80年前的那次危機中,從個人到國家,是如何面對危機,拯救危機,歷史的經驗教訓是否能為今天提供方法與思考?在這條危機不斷的街道,人們該如何做好準備。


    第10集

    《資本之河》華爾街現代老闆俱樂部19世紀中葉,中國的一座城市——上海,成為遠東金融中心,而將資本之河引入中國的是當時的“日不落帝國”——英國。 17、18世紀是英國的時代,隨着英國工業產品在世界各地的暢銷,強大的經濟實體支撐倫敦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而英國也為資本之河注入了全新的元素:英國人確立了金本位制,英鎊成為第一個世界貨幣,英國銀行家在世界各地佈局,英國人將世界通過金融之手聯為一體。20世紀初,英國的金融地位開始受到來自美國華爾街的挑戰。兩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1944年,佈雷頓森林會議徹底改變了世界金融格局,美元成為世界貨幣,華爾街成為世界金融中心。2008年金融海嘯使得人們對世界金融格局有了更多的展望,既然金融已經成為國家競爭的制高點,那麼國家應該如何尋找金融座標?資本之河又將流向哪裏?


華爾街學術支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研究員 吳敬璉
大型紀錄片《華爾街》 大型紀錄片《華爾街》 [4]
1954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寶鋼經濟學教席教授;國際經濟學會(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IEA)執委會成員、國際管理學會(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IAM)會員;《改革》、《比較》、《洪範評論》雜誌主編;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1984~1992年,連續五次獲得中國"孫冶方經濟科學獎"。2003年獲得國際管理學會(IAM)"傑出成就獎";2005年榮獲首屆"中國經濟學獎傑出貢獻獎"。
耶魯大學金融學院 終身教授 陳志武
華爾街現代老闆俱樂部 華爾街現代老闆俱樂部
1983年獲中南工業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86年獲國防科技大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
現擔任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因開發了以數學計算為手段的量化投資模型,陳志武教授創立的valueEngine公司在華爾街名聲顯赫。他是Zebra Capital Management 三位合夥人之一,以及《新財富》雜誌的專欄作家和學術顧問。2000年,一項頗得全球經濟學家首肯的世界經濟學家排名出爐,在前1000名經濟學家中,陳志武教授的排名是第202位。
碩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1983年起先後在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香港中銀集團、招商銀行證券部、深圳中大投資管理公司、長盛基金管理公司、中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 研究員 何 帆
1996和2000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分別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國哈佛大學進修;2000年至2002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做博士後;2002年8月晉升為副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國際金融、國際政治經濟學和中國宏觀經濟。主持世界銀行、德國阿登納基金會、東亞發展網絡(EADN)、財政部多項課題。

華爾街承製公司

圖書:華爾街 圖書:華爾街
北京新線聯合廣告藝術中心
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致力於電視及平面媒體開發及代理,為客户提供電視及航空類媒體的整合營銷傳播及媒體廣告代理發佈的綜合性廣告公司。曾多次參與CCTV綜合頻道、經濟頻道、體育頻道及新聞頻道時段廣告、套裝廣告購買; 2008年,榮獲中央電視台2008年度誠信標兵廣告代理公司
北京中視廣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經中央電視台批准註冊的文化企業,是中央電視台廣告經濟信息中心的市場運營平台。公司依託經濟頻道的節目資源,以多種形式開發各類欄目的潛在市場價值,延伸節目影響力,提升欄目品牌價值,實現節目效益的最大化。同時,公司受中央電視台廣告經濟信息中心的委託,承製並在經濟頻道播出室內劇、模特電視大賽、公益演唱會等大型系列節目。公司還利用自身的傳輸平台和技術優勢,常年為中央電視台及社會其它單位提供技術服務。 [5] 

華爾街相關圖書

華爾街基本信息

作 者:紀錄片《華爾街》主創團隊 編著
出 版 社:中國商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0-1
版 次:1頁 數:276字 數:170000 印刷時間:2010-10-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504469205包 裝:平裝

華爾街編輯推薦

《華爾街》雲集了國內外金融界知名學者、專家、政府高管及企業界人士參與創作,是在中國金融市場開放過程中,尋找他山之石的重要作品。本書以華爾街金融危機為契機,以證券市場為中心,梳理兩百多年來,現代金融來龍去脈,探尋、發現資本市場興衰與經濟起伏的規律,為決策者提供依據,為資本市場的實踐者提供鏡鑑,為大眾提供關於資本市場的啓示。同時,也為中國人全面理解華爾街,全面理解美國,甚至全面理解現代金融與一個國家崛起的關係,提供最有益的幫助。

華爾街內容簡介

一條新舊夾雜的長街,掌控着世界金融的命脈,經歷過戰火洗禮,恐怖襲擊,卻仍然站在世界金融的最高峯不斷地締造神話。中國人第一次深入探索世界金融的心臟,第一次與華爾街的力量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在《華爾街》中,你會與“股神”巴菲特聊聊獨特的投資之道,探探查諾斯做空中國的口風,跟羅傑斯討論時下金融危機的局勢,跨越時空近距離守望華爾街輝煌的歷史。央視紀錄片《華爾街》僅僅只是個開始,本書深入華爾街,在歷史座標中,對資本市場做一次莊重地表達!

華爾街圖書目錄

圖書目錄 圖書目錄
上 篇:華爾街
第一章:資本無眠
紐交所的開市鐘聲牽動的已經不僅僅是華爾街上的人,而是全球的各個角落的人們。資本在這裏進入了無眠時代。
第二章:牆在哪裏
華爾街起初就是一道牆,最先來到這片土地上的荷蘭人在與土著人進行戰爭時建立了它。華爾街的歷史就代表着紐約的歷史,華爾街牆的建立與消失,都在着力塑造着紐約這座城市的性格。
第三章:兩條道路
一棵梧桐樹、一座雕像、一個教堂。華爾街就是以這樣簡潔的方式敍述着自己。街道盡頭的三一教堂,是這一切開始的地方。一個叫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人選擇了長眠於此。200 多年來,漢密爾頓是這條街道上永遠的路標,指引着華爾街抵達了今天。
第四章:鍍金時代
19世紀的華爾街誕生了J·P·摩根的金融帝國、約翰?洛克菲勒的石油托拉斯、卡耐基的鋼鐵城市。華爾街在創造了財富神化的同時,懸殊的貧富差距也將當時美國社會矛盾推向了極致,這就是美國曆史上的鍍金時代。
第五章: 硅谷方程
這裏沒有傳統意義上的交易場地,一塊電子屏幕,不停閃爍變化的數字就是它所有的外在形式,能夠讓自己公司的名字出現在這塊不足100平方米的屏幕上是無數企業家的夢想。這就是納斯達克。
媒體評論 我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會更快,會有很多好事情將在中國發生。   ——巴菲特
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成功。如果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一味模仿我或他人,你就無法成功。找出你擅長的東西。我掙錢是為了換取自由,錢能給我自由。   ——著名投資家吉姆·羅傑斯
大部分人不該幹賣空這行,他們最好還是在賣了之後還能睡得着覺的情況下賣。賣空需要很多勇氣和個人力量。  ——做空大師詹姆斯·查諾斯
國際貨幣體系搞得更健全,就關係到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的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  信任關係、信任資源是華爾街公司最核心的資源,也正是這些客户資源,使得華爾街公司可以輕鬆地融到幾十億美元、幾百億美元的資金。  ——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
華爾街的規則就是叢林法則,勝者為王,敗為寇。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深顧問陳思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