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知青

(2012年青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知青》是梁曉聲寫的一部小説。此書由青島出版社於2012年出版
中文名
知青
作    者
梁曉聲 [1] 
出版時間
2012年6月1日
出版社
青島出版社
ISBN
9787543683914 [1] 
類    別
長篇小説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知青編輯推薦

戰友成了兄弟姐妹,戰場成了第二故鄉!火熱青春情義無價,鏗鏘信念感天動地!
時隔十餘年,“知青文學”代表作家梁曉聲再次推出力作《知青》。與之前的知青題材小説相比,本書首次全景式地展現了知青生活。作者在寫作這本書時,對知青往事已經有了多年的沉澱,敍事中加入了更多成熟、冷靜的思考。作者以平實質樸的語言描繪了那一代青年人對理想的追求,對命運的反抗,以及在苦難面前頑強不屈的奮鬥精神,小説以史詩般的宏大敍述和細膩的情節描寫展現了知青一代的熱血青春,跌宕的情節和豐富的意藴使小説處處體現着苦難中不滅人性光輝。總之,這是一本使人温暖、給人力量的書,既適合經歷過知青歲月的人憑弔往昔,又可以讓現代的青年人瞭解那一段歷史,從閲讀中獲得更多對生活的思考。

知青內容簡介

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被一種不正常的“紅色”所籠罩。
趙天亮和全國千千萬萬知識青年一起,背起“上山下鄉”的行囊,去“廣闊天地”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知青們在一場瓢潑大雨中來到北大荒,成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一員,開始了火熱的墾荒生活。一望無際的麥海是他們的主戰場,收割、趕羊、養馬、滅火、修電線、砸石頭、邊境巡邏、夜鬥羣狼……異常艱苦甚至充滿危險的勞動生活鍛鍊,使趙天亮、周萍、齊勇、孫曼玲等一羣風華正茂的青年迅速成長,並結下了兄弟姐妹般的深厚友誼。
在陝北坡底村,知青們的插隊生活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文革”極左思想毒害了一些當地幹部,使本就貧窮的村民日子過得更加艱難。趙曙光、馮曉蘭、武紅兵等知青,不負老支書、王大爺等老黨員的信任和重託,帶領羣眾打機井、搞副業、分錢富民、遷村避險,與淳樸善良的人民羣眾生死與共、命運相連。
從城市到鄉村,從鄉村回城市,知青們經歷了一場又一場愛恨交織、一次又一次生離死別,生命軌跡從此改變。他們用青春親吻着土地,親近着人民,挑戰着命運,思索着時代……

知青作者簡介

梁曉聲,原名梁紹生。當代著名作家。祖籍山東榮成,出生於哈爾濱。1968年秋赴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1974年入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就讀。現居北京,任教於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輯、編劇,中國兒童電影制廠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及中國電影進口審查委員會委員。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説集《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説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説《浮城》、《一個紅衞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發表有長篇小説《生非》,其短篇小説《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説《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説獎。

知青目錄

《知青》第一冊目錄
第1 章 閃電的光耀下,大雨沖刷着知青們一張張年輕的臉。
第2 章 人永遠也不想説的事兒其實很少,多半是暫時不想説的事兒。
第3 章 麥收隊伍排成長長的橫列,站在麥海的邊緣。
第4 章 青年想將那一拎包書仍藏回筐堆,可分明又怕失去,孤注一擲地拎起了包。
第5 章 屋裏看起來再也沒有什麼可藏東西的地方了,一切一目瞭然。
第6 章 不知什麼時候,一些人已經悄悄包圍了他倆。
第7 章 其實,有時候我又覺得好孤獨,這會兒就是。
第8 章 囤子卻沒再次扇他,反而擁抱住了他,擁抱得很緊很緊。
第9 章 武紅兵呆站在門前,伸出手欲推門,卻又縮回了。
第10 章 慌不擇路的三個人跑進了死衚衕。
第11 章 你跟我認識不是一天兩天了,多少總該受我點兒影響吧?
《知青》第二冊目錄
第12 章 黑暗中,他能感到,那些狼就從他身旁躥過來,又躥過去。
第13 章 方婉之被困在黑暗冰冷的雨夜裏,驚慌失措。
第14 章 天快黑了,團長佇立在海邊,心事重重地凝視眼前的波濤翻湧。
第15 章 他抱着濤濤撲倒在船上,將濤濤的頭護在身下。
第16 章 周萍忽然睜開了眼睛,雙眼亮晶晶的,滿是幸福。
第17 章 總之我發過毒誓,這輩子再也不到那條街上去了。
第18 章 趙天亮趕緊放下碗,跑到衞生間門口,輕撫她的後背:“怎麼了?”
第19 章 我希望看到今年的春節,大家能用自己掙的血汗錢,過得像點兒樣子。
第20 章 你們就當着我的面,再好好美一次,再讓我好好感動一次吧!
第21 章 你如果不記住,老了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這一輩子活得很沒勁兒!
第22 章 青春是如此美好,即使在茫茫荒原上,在凜冽寒風中,也散發着快樂的本性。
第23 章 忽然,魏明放在冰窟窿旁的樺樹枝被拖動了。
第24 章 相信我,只要那原因是應該原諒的,我保證原諒你。
第25 章 插有蘇聯國旗的一艘大許多的巡邏艇快速開來。
《知青》第三冊目錄
第26 章 在秋日陽光的照耀下,樹林金燦燦的葉子閃爍不止。
第27 章 它們一動不動,是那麼地鎮定,彷彿不失尊嚴地聽天由命了。
第28 章 大家看得目瞪口呆。
第29 章 她一甩袖子,將藏在身後的畫甩了出來,展開在大家面前。
第30 章 箱子裏的衣服散落了一地。孫曼玲發泄地將衣物踢得東一件西一件。
第31 章 你走哪兒,我跟哪兒。你就是走向地獄,我也跟向地獄。
第32 章 周萍從慌亂中反應過來,摟抱着書包跳下車廂,喊:“來……”
第33 章 維吾爾族漢子再一次催馬靠近車廂,再一次用長竿遞送。
第34 章 趙天亮慌慌張張打開木箱子,取出一支槍,壓上子彈夾,將車門拉開一道縫,朝外開了一槍。
第35 章 門旁站着一名陌生的持槍民兵,見趙天亮跑來,往門口一站,把槍一橫,擋住趙天亮。
第36 章 馬嬸已盤着一條腿,穩穩地坐在一隻黑色大木箱的箱蓋上了。
第37 章 你想讓我們孫家怎麼做,你們才能原諒我們孫家的孩子,你只管説……
第38 章 趙天亮家裏,戴黑眼鏡、纏黑紗的趙父大發脾氣。
第39 章 我對於我們這個國家的希望那就在於,看民間還有沒有善的種子。
第40 章 寧落一屯,不落一人,這麼個道理你都不懂啊!
第41 章 齊勇舉叉在手中,大叫着向羣狼衝過去……
第42 章 人的生命比糧食寶貴,比土地也寶貴。
第43 章 人命關天的事,你倆要積德!
第44 章 如果她不肯原諒我,那我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
第45 章 吳敏:“你認錯人了。”她繞過沈力,無心再看畫,匆匆而去。 [2] 

知青上海見面會

作家梁曉聲的“青春如歌——《知青》上海見面會”2012年 [3]  8月17日上午上海書展上海展覽中心的中央大廳舉行。梁曉聲十分耐心和讀者一一交流、為購書者簽名,並囑咐工作人員實在來不及可以再找時間籤。 [4] 
作者談《知青》
梁曉聲 梁曉聲
時隔20多年,梁曉聲再度提筆寫《知青》,其實來源於電視劇的創作邀約。他表示,自己起初還是有些猶豫,因為從1980年代以後,知青題材的禁忌就越來越多,直到現在有些禁區還是不能觸碰,況且“再寫至少不能低於前幾部”。最後,讓梁曉聲下定決心再寫知青的是一位領導的一句話:“作家應該有一種文化自覺和文化責任。” [4] 
“寫知青十年就是‘文革’十年,我沒法繞開‘文革’的背景寫作這個題材,也沒有任何其他題材能夠像知青題材這樣自然而然地展現‘文革’那十年的歷史。如果把這個背景過濾了,那還不如不寫。”梁曉聲説,這部《知青》其實也是對“文革”的反思。他也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年輕人更清楚、更深刻地瞭解那個時代。 [4] 
電視劇《知青》於2014年5月底在央視一套播出,立即引起了不小爭議。有觀眾認為美化了知青生活,也沒有把當時複雜的時代背景寫透,但梁曉聲表示自己的這次創作帶有非常大的誠意,在這部作品中,人物和故事都是虛構的,卻最大限度地接近那時候知青的思想狀態。在昨天的見面會上,梁曉聲反覆提及,他原來的電視劇本寫了59集,但最後播出是45集,缺失的那14集,雖然基本保留了原貌,但多少還是破壞了整部作品的完整性。 [4] 
小説《知青》其實就是根據電視劇劇本改編而來,也是對電視劇的一種補充。全書分為上、下兩部,共計100餘萬字。梁曉聲説:“這本百萬字的小説才是唯一保留了創作原貌的原著。包括我着力描寫但在電視劇中被刪除的,其中最多就是關於上海知青的形象。”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