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泛舟大明湖

鎖定
《泛舟大明湖》是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該詩描寫了大明湖秀麗景色,詩中詩人利用神話傳説和誇張的想象,把大明湖讚許為人間繪不出的仙境,又化用或暗用前代詩人的詩意,增加了詩的韻味。全詩格調高昂,氣勢豪邁。
作品名稱
泛舟大明湖
作    者
元好問
創作年代
金末
出    處
《遺山集》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泛舟大明湖作品原文

泛舟大明湖1
待杜子不至2
長白山前繡江水3,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4
山從陽丘西來青一彎5,天公擲下半玉環6
大明湖上一杯酒7,昨日繡江眉睫間8
晚涼一棹東城渡9,水暗荷深若無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10,狼籍秋風與秋露11
蘭襟鬱郁散芳澤12,羅襪盈盈見微步13
晚晴一賦畫不成14,枉著風標誇白鷺15
我時驂鸞追散仙16,但見金支翠蕤相後先17
眼花耳熱不稱意18,高唱吳歌叩兩舷19
喚取樊川搖醉筆20,風流聊與付他年21 [1] 

泛舟大明湖註釋譯文

泛舟大明湖詞句註釋

1.大明湖:位於今山東濟南北郊,為小清河的上游,方圓九里,湖水清澈,有匯泉寺、歷下亭、南豐祠、小滄浪亭等名勝,風景佳麗。
2.杜子:對杜仁杰的敬稱。杜仁杰,字仲梁,濟南長清人,元初散曲家。
3.長白山:也稱會仙山,在山東鄒平南。因山中雲氣常白,故名。繡江:發源於長白山下,周圍三十餘里。
4.“看山”二句:山在水中的倒影,比山色更美。蒼煙,蒼茫的雲霧。
5.陽丘:地名,在今山東章丘東南十五里。青一灣:形容彎曲青色的繡江水。
6.半玉環:圓形的碧玉中有孔。這裏喻繡江環行的水面。
7.“大明湖上”句:指詩人與友人在繡江亭中豪飲。詩人在《濟南行記》中雲:歲乙未秋七月,至濟南,秋荷方盛,紅綠如繡,令人渺然有吳兒洲渚之想。此遊至瀑流者六七,宿天泉庵者三,泛大明湖者再,遂東入水柵。柵之水名繡江,發源長白山下,周圍三十四里。府參佐張子鈞、張飛卿觴予繡江亭。漾舟荷花中十餘里。樂府皆京國之舊。劇談豪飲,抵暮乃罷。
8.眉睫間:在眼前。
9.棹(zhào):船槳。也指用槳划船。東城:城東部。
10.江妃:江上的女神。水芝:荷花的別名。暗含當權者踐踏人才。
11.狼藉(jí):雜亂不堪。這裏是形容荷花凋零散落的樣子。
12.蘭襟:猶言香襟,散發着蘭花香氣的衣襟,舊指美麗女子的衣襟。鬱郁:香氣勝多的樣子。此處把荷花比作女神的衣飾。
13.“羅襪”句:化用曹植洛神賦》:“陵波留步,羅襪生塵”語意。羅襪,羅制襪。盈盈,美好的樣子。微步,輕步,形容江妃在水面上行走時輕盈的體態。此隱指荷花在微風中顫動的情景。
14.晚晴一賦:唐詩人杜牧作《晚晴賦》,吟詠黃昏時的荷花和白鷺。賦中着重寫白鷺的風采,而未着力描寫荷花。因此元好問説它“畫不成”,也就是沒充分表現出荷花的美色之意。畫不成:沒有描寫成功。
15.枉(wǎng):徒然。著:在這裏意為表述,描繪。風標:(優美的)風度,儀態。
16.驂(cān)鸞(luán):乘駕鸞鳳。驂,古代駕車時套在車前兩旁的馬。這裏用為動詞,意為乘駕。鸞,鳳凰一類的鳥,古代傳説中,只有神仙才能乘鸞駕鳳。散仙:道教用語,指未受仙職的仙人,這裏指放蕩不羈自由閒散的人。
17.金支翠蕤(ruí):用黃金或銅以及翠羽等裝飾的樂器,既指荷葉,也指伴遊的樂隊和舞妓們。金支,樂器上的金(或銅)制的支柱,上面裝飾有流蘇等穗狀飾物。翠蕤,翠羽製成的飾物。蕤,指下垂的纓類裝飾物。
18.眼花耳熱:看得眼花,喝得微醉。不稱意:不稱心如意,氣氛雖熱烈,縱情豪飲,伴隨歌舞彈唱,但內心是悲愴的,只是逢場作戲而已。
19.吳歌:泛指古吳地(今江蘇一帶)的歌曲。吳,古代指今江蘇的大部分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地區。
20.喚取:喚得,叫來。取,語助詞。樊川:指杜牧。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集》。這裏是用來指杜仁杰。
21.風流:流風餘韻。聊:姑且,勉強。付他年:留給以後的年代。 [1]  [2]  [3] 

泛舟大明湖白話譯文

等待的杜仁杰還沒有到
長白山前流淌着繡江水,水面上鋪放開荷花三十里。
我細細地觀賞水底的青山,更覺得山色佳麗無比,就象是一堆朦朧的青煙,隨波盪漾,收攏不起。
青山從陽丘蜿蜒西來,流下這宛曲的碧水,彷彿是天公有意點染,向人間扔下半截玉環。
昨天我來到大明湖上,舉起了酒杯暢飲豪幹,美麗繡江的千姿百態,清晰地湧入我的眼簾。
待等到襲來晚間的清涼,駕一葉扁舟把東城橫渡,水色暗黝呵荷花深稠,就像是前頭已無去路。
江.上的女神,真不愛惜那荷花的芳香,竟忍心讓它,凋零在寒冷的秋風秋露。
女神的衣襟芳香如蘭,散發着香氣陣陣濃郁,羅襪輕盈,翩翩起舞,湖面上泛起了細碎的腳步。
便是那《晚晴賦》的妙筆,也畫不出荷花的翩然情趣,杜樊川徒然地寫盡風騷,也只好全用來誇讚白鷺。
我這時如同駕着鸞鳳,飛行在天上追逐神仙,只見那金枝上綠穗飄甩,晃動在我的身後身前。
我痛飲一醉眼花耳熱,只覺得不夠放縱自然,索性高唱起吳地的歌曲,痛快地叩打兩邊的船舷。
有心要喚請才子杜牧,搖動他酣醉的生花筆桿,姑且把這段風流情事,用詩篇傳付後世的歲年。 [1] 

泛舟大明湖創作背景

蒙古太宗窩闊台七年(1235),詩人東遊濟南,遊歷至大明湖,深為陶醉,於心曠神怡中寫下這首詩歌。 [1] 

泛舟大明湖作品鑑賞

泛舟大明湖文學賞析

全詩可共分為三層,前六句為第一層,泛寫繡江山清水秀。
該詩題為《泛舟大明湖》,卻從長白山繡江寫起,極力鋪陳,更襯托出明湖景色之佳。“長白山前繡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由於詩人曾放舟遊歷過繡江,所以信手寫來,“展放”可見繡江水中也是荷的天下,其景與明湖有相似處,此處寫到繡江除了水脈相通之外還因景有所似,自然引起詩人聯想。“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繡江至明湖之間,南岸羣山起伏連綿,蒼翠濃郁。古時景色近於天然,空氣清新,水質透明,羣山倒映在水中,似深黛色的煙雲一般凝重,遊船劃過,山影搖動,變幻無窮,所以詩人説“水底山更佳”。“山從陽丘西來青一灣,天公擲下半玉環”,承接上句,進一步聯想到這一帶山巒的形象,恰似半個環狀,其色碧綠像玉,其勢絕非人能造出,所以用“玉環’來形容十分貼切。
“大明湖上一杯酒”至“枉著風標誇白鷺”十句為第二層,寫乘舟泛遊的情景與豐富的想象。“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繡江眉睫間”,筆觸回到眼前的大明湖,一杯熱酒下肚,彷彿繡江景色來到眼前,用酒後的朦朧感覺言狀兩景的相似。到此詩人在篇首就贊繡江之美,實是為明湖之美鋪墊、添彩。“晚涼一棹東城浪,水暗河深若無路。”古代泛舟大明湖,常常要經東城北側的東濼水。詩人在晚間經東濼水至明湖,荷葉田田遮蓋了水面,似乎無路行船了。“江妃不惜水芝香”至“羅襪盈盈見微步”,本意是寫滿湖的荷香,卻推出了江妃,説江妃不憐惜荷花的香氣,實在是因為荷花太多了不稀罕了,便盡情揮灑,任馨香飄散在秋風夜露之中。江妃的衣袖中散發着芳香,邁着款款腳步出現在湖面風影裏。是寫江妃也是在寫荷花,寫到此處,詩人已完全被明湖景色所折服,用大膽浪漫的想象,人格化地寫荷田之美。
最後六句,寫酒興正濃不能自抑的神態與自負其才。“晚晴一賦畫不成,枉著風標誇白鷺”,借用杜牧寫《晚晴賦》的典故,説即使是大詩人杜牧,也描繪不出而今的勝景,只能徒然地誇誇白鷺鳥的風姿罷了。“我時驂鸞追散仙,但見金支翠蕤相後先”,詩人讓想象任意馳騁,行舟在湖水之上,像仙人一樣乘上青鳥飄然升空,追逐着不知名的神仙,但見兩旁重重疊疊的繁花綠葉連綿相屬,望不到邊際。“眼花耳熱不稱意”至末尾是説,如此良辰美景,直看得我眼花繚亂,暢飲美酒仍不能盡情表達內心的快意,於是禁不住輕叩船舷,吟唱優美的江南曲調,抒發情懷。恨自己無佳句摹寫出眼前之狀,只有將此心願留待他日,請杜先生搖着醉筆,描畫這快活風流的情形。
該詩最大的藝術特色在於佈局奇特,富於變化,將動與靜、明與暗、寫意與工筆、遠景與細處、幽深與開闊、寫實與虛幻、簡筆勾勒與濃彩重墨相結合,描繪出了一幅變幻莫測、絢麗多姿的山水畫卷。詩人還善於化用前人典故和詩句,以期豐富詩的內涵。 [2]  [4-5] 

泛舟大明湖名家點評

山西省詩詞學會理事牛貴琥《金代文學編年史(下)》:“《泛舟大明湖》更是表現了高超的寫景能力。” [6] 
濟南市章丘區作家協會理事韓雲卿《百脈文化隨筆》:“全詩奇崛而不雕琢,巧妙而少華麗。看似寫景,實在抒高古沉鬱之情;體似遊仙,卻又寓蒼涼悲愴之意。堪稱有金以來一代文宗的神來之筆。” [7] 

泛舟大明湖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歷史學家、詩人,金元之交時期北方文學的代表人物,對金元前後詩詞文化有承上啓下之用。他自幼聰慧,七歲能詩,十四歲時從郝天挺學,淹貫經傳百家,六年學成,下太行,渡黃河,賦《箕山》《琴台》詩,名震京師。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進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善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以“喪亂詩”聞名。金亡後不仕,以故國文獻自任。編輯金源史錄至百萬言,元人修《金史》,多有所本。著有《遺山集》四十卷、《中州集》《中州樂府》,詞有《遺山樂府》五卷。 [8] 
參考資料
  • 1.    鄭力民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元好問詩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05:第183-187頁
  • 2.    龍德壽編選.《元好問薩都剌集》:鳳凰出版社,2011.12:第22-24頁
  • 3.    張傳實,李伯齊選注.《濟南詩文選》:齊魯書社,1982.04:第25-28頁
  • 4.    (金)元好問著.《元好問集》:三晉出版社,2008.08:第34-37頁
  • 5.    張茂華,金敬華主編.《齊魯山水詩文大觀》:山東友誼出版社,2003.01:第494-495頁
  • 6.    牛貴琥著.《金代文學編年史 下》:安徽大學出版社,2011.03:第689頁
  • 7.    韓雲卿著.《百脈文化隨筆》:海洋出版社,1996.09:第306頁
  • 8.    盧盛江,盧燕新.《中國古典詩詞曲選粹 唐宋詞卷》:黃山書社,2018.08:第4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