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晚晴賦

鎖定
《晚晴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寫秋日雨後的郊園的晚晴之景,以及晚晴後引舟於深灣所見;第二部分寫緣景而生之情,用冷色調抒發了作者自己的感想和願望。全賦通篇以設喻為法,妙喻聯珠,情致婉曲,情趣盎然。
作品名稱
晚晴賦
作    者
杜牧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辭賦

晚晴賦作品原文

晚晴賦
秋日晚晴,樊川子目於郊園,見大者小者,有狀類者,故書賦雲:
雨晴秋容新沐兮,忻繞園而細履。面平池之清空兮,紫閣青橫,遠來照水。如高堂之上,見羅幕兮,垂乎鏡裏。木勢黨伍兮,行者如迎,偃者如醉,高者如達,低者如跂。松數十株,切切交風,如冠劍大臣,國有急難,庭立而議。竹林外裹兮,十萬丈夫,甲刃摐摐,密陣而環侍。豈負軍令之不敢囂兮,何意氣之嚴毅。復引舟於深灣,忽八九之紅芰,奼然如婦,斂然如女,墮蕊黦顏,似見放棄。白鷺潛來兮,邈風標之公子,窺此美人兮,如慕悦其容媚。雜花參差於岸側兮,絳綠黃紫,格頑色賤兮,或妾或婢。間草甚多,叢者束兮,靡者杳兮,仰風獵日,如立如笑兮,千千萬萬之容兮,不可得而狀也。若予者則謂何如?倒冠落珮兮,與世闊疏。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 [1] 

晚晴賦註釋譯文

晚晴賦詞句註釋

①樊川子:杜牧有別墅在故鄉樊川,故如此自稱。目:看,觀賞。
②狀類:謂郊園中的景物類似他物體。
③新:剛剛。沐:洗。
④忻:同“欣”,心喜。細履:仔細遊觀。
⑤紫閣:即紫閣峯,在陝西户縣東。
⑥如:往。
⑦羅幕:帷幕。
⑧黨伍:古代民户編制,五家為伍,五百家為黨。這裏比喻樹木一叢叢、一排排的樣子。
⑨行者:指成行的樹木。
⑩偃:卧倒。
⑪達:得志,顯貴。
⑫跂(qǐ):抬起腳。
⑬切切:形容聲音輕微。交風:交接於秋風之中。
⑭冠劍大臣:戴冠佩劍的大臣。
⑮庭立:站立在朝廷之上。
⑯甲刃:披甲冑,持兵器。摐(chuāng)摐:敲擊。
⑰環:護衞於四周。
⑱負:擔負。囂:喧譁,吵鬧。
⑲何:多麼。嚴毅:威嚴而剛毅。
⑳芰(jì):指荷花。
㉑奼(chà)然:豔麗的樣子。
㉒斂然:羞澀的樣子。
㉓墮蕊:落花。黦(yuè):污染。
㉔見:被。放棄:放逐捨棄。
㉕邈:遠。風標:有風度。
㉖慕悦:歡喜愛慕。容媚:美好的姿容。
㉗參差:錯雜,高低不齊。
㉘格頑:風格愚魯。
㉙或:有的。
㉚間草:夾雜的野草。
㉛束:捆,綁。
㉜靡者:指細微的小草。靡,倒伏。
㉝仰風獵日:迎着長風,傲向秋日。
㉞狀:形容,描述。
㉟予:我。
㊱倒冠落佩:指去官隱居。冠佩是官場正服的打扮。
㊲闊疏:疏遠,遠離。
㊳敖敖:從容遊玩的樣子。休休:安閒的樣子。
㊴徇:順從,追隨。愚:古之大愚,即大智。 [2] 

晚晴賦白話譯文

秋日落雨,傍晚放睛,樊川子漫遊郊園,見大小景物,形狀大有可類比者,因作賦雲:
秋雨放晴,秋容新洗,欣然繞園而漫步遊歷。看面前那平靜的池水映照着清湛的天空,紫閣峯橫翠聳綠,也遠遠地趕來在水中留下倩影。登上那高高的平台,只見岸邊的景物如同一道帷幕,垂掛在明鏡一般的水中。樹木一叢叢,一排排,成行的如同列隊迎客,卧倒的猶如酣然醉酒,高大的如同高官得坐,低矮的好像要踮起腳跟。松樹幾十棵,繁茂的枝葉蕭蕭於微風之中,有如加冠佩劍的王公大臣;國難當頭,凜然爭議於朝廷。竹林四外圍裹,有如十萬男兒,鎧甲兵刃相撞擊,擺成密密麻麻的陣勢而環衞四周。莫非是身負軍令而不敢喧譁嗎?意氣是多麼雄壯森嚴!又蕩着小舟來到深灣,忽見八九支出水紅荷,豔麗如少婦,含羞若少女,花瓣下垂,水珠斑斑,如同被休棄的女子一般。白鷺悄悄地飛來,遠遠望去恰如風度翩翩的白衣公子,正在暗中窺視這紅粉佳人,像是欣賞、愛慕她的秀姿一樣。岸邊的雜花參差不齊,紅綠黃紫,色調各一,姿態愚鈍,顏色不佳,有的像侍妾,有的如婢女。花中野草很多,叢聚的就像被捆在一起,倒伏的又遙遠得沒有盡頭,傲然昂着於微風秋日之中,如挺立,如笑語,千千萬萬種形狀啊,無法一一描述。像我又是什麼樣子呢?帽子倒戴,珮玉下落,一派與世不合的模樣,逍遙閒適地漫步遊玩啊,真像一位追蹤那大智若愚者的隱居人了。 [2] 

晚晴賦創作背景

《晚晴賦》是杜牧傳世的三篇賦之一。根據賦前小序可知,在一個秋天雨後放晴的傍晚,杜牧遊覽郊外園林,有感而作此賦。 [2]  [3] 

晚晴賦作品鑑賞

晚晴賦整體賞析

賦前小序開門見山地點出“秋日晚晴”。賦文開首二句從宏觀入手,揮毫潑墨。“秋容新沭”,秋雨晚晴,夕陽西照,萬象披金。首句給全文塗上了一層鮮亮明快的色彩。無怪乎作者要“忻繞園而細履”了。作者測覽的步履即行文線索,秋景依次呈現,或靜謐,或凜然,或嚴毅,或嫵媚,風格殊異卻層次井然。
寫晚晴秋景,先寫水色。“平池”“清空”“高堂”“羅幕”,重在展現其清幽寧靜、閒適恰人之情致。筆力平穩,情意淡雅。繼寫林木,總提以“本勢黨伍”,分述以松樹竹林。寫松樹,重在突出其臨風直立、偉岸凜然之神威;寫竹林,意在渲染其層層疊疊、森嚴雄壯之氣勢。由“木勢”而轉入竹林,猶異峯突起於深谷,看似“庭立”“環侍”,風波不興之靜態,卻傳出萬馬奔騰、號角連營之動韻。筆力雄健,情調激昂。既而“引舟深灣”,紅荷出水,白鷺潛窺恰似才子佳人,如怨如幕。復以雜花野草的萬千姿態相陪襯,烘雲托月而云月分明。筆力輕柔,其嫵媚温馨之趣與松竹頓呈鮮明對比。繼以“千千萬萬之狀容兮,不可得而狀也”一語,兜攬上文,使上文景物皆置於雄渾壯觀的背景之下,頓生出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效。末尾五句,由物及人,由客及主。對此怡人之美景佳境,王孫豈可不留?樊川子“倒冠落佩”,“放放休休”,流連忘返,如醉如痴,不覺之中又成晚晴之一佳景。至此,物亦人,人亦景,情景交融,主客渾然一體。通篇之景物描寫皆因此而得以昇華。
通篇以設喻為法,妙喻聯珠,出神入化。凡樹花竹草,物態紛呈。“忻”字實為全篇之眼,以忻然繞園而始,以流連忘返而終,看似無情觀景,實則情貫始終。且筆筆生花,步步搖曳,水色、木勢、雜花、野草,似乎不加選擇而一一拈來,卻寫得情致婉曲而姿態萬千。其高低、剛柔、紅白、貴賤,錯落輝映,情趣盎然。讀其文如臨其境,目不暇接,神搖心動,非獨樊川子可留,讀者亦欲徜徉其中。 [2] 

晚晴賦名家點評

中國韻文學會賦學研究會原理事長馬積高賦史》:《晚晴賦》在表現方法上,尤為新鮮別緻。……用比喻的手法描寫事物,本為賦中所常見,故劉勰《文心雕龍·比興》中談到漢以後的賦有“比體雲構”的説法。但像此賦這樣通體用比喻,且什九是以人喻物,這是杜牧的一種創造。 [3] 

晚晴賦作者簡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進士,曾任弘文館校書郎、左補闕、監察御史,黃、池、睦、湖等州刺史,官終中書舍人。杜牧受祖父杜佑影響,關心國事,有政治抱負。牛李黨爭時期,牛李兩派都賞識他的才能,但因他“剛直有奇節”(《新唐書》),不願趨炎附勢,因此兩派對他都不重用,一生鬱郁不得志,未能施展抱負。其詩多指陳時政之作,詩風飄逸俊爽, “雄姿英發”(劉熙載語),別具一格。擅長近體,以七言絕句最為出色,是唐代絕句大家。又是晚唐散文家,代表作有《阿房宮賦》。有《樊川文集》,存詩二百餘首。 [4]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傳世藏書·集庫·總集(7-12)全唐文[M].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5340
  • 2.    魏耕原.歷代小賦觀止[M].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423-425
  • 3.    馬積高.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34-335
  • 4.    韓兆琦.唐詩精講[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