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峽州至喜亭記

鎖定
《峽州至喜亭記》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首先敍述了峽州夷陵的歷史進程;接着,筆鋒轉到了長江之上,三峽之間,寫三峽之水險;最後讚揚建亭人朱慶基的政績與人品,藉以抒發個人的情懷。
作品名稱
峽州至喜亭記
作    者
歐陽修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歐陽文忠公集
文學體裁
散文

峽州至喜亭記作品原文

峽州至喜亭記
蜀於五代為僭國,以險為虞,以富自足,舟車之跡不通乎中國者五十有九年。宋受天命,一海內,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後蜀之絲織文之富,衣被於天下,而貢輸商旅之往來者,陸輦秦、鳳、水道岷江,不絕於萬里之外。
岷江之來,合蜀眾水,出三峽為荊江,傾折回直,捍怒鬥激,束之為湍,觸之為旅。順流之舟頃刻數百里,不及顧視,一失毫釐與崖石遇,則糜潰漂沒不見蹤跡。故凡蜀之可以充內府、供京師而移用乎諸州者,皆陸出,而其羨餘不急之物,乃下於江,若棄之然,其為險且不測如此。夷陵為州,當峽口,江出峽始漫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瀝酒再拜相賀,以為更生。
尚書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於江津,以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險,至此而始平夷,以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為下州,廩與俸皆薄,而僻且遠,雖有善政,不足為名譽以資進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憂患而就樂易,《詩》所謂“愷悌君子”者矣。自公之來,歲數大豐,因民之餘,然後有作,惠於往來,以館以勞,動不違時,而人有賴,是皆宜書。故凡公之佐吏,因相與謀,而屬筆於修焉。 [1] 

峽州至喜亭記註釋譯文

峽州至喜亭記詞句註釋

①僭國:古代正統王朝對割據政權的稱呼。
②岷江:在四川,古稱瀆水、汶水、汶江等。因先秦以來即視為長江上源,故又稱江水、大江水等。
③瀝酒:灑酒於地,表示祝願或起誓。相賀:相互祝賀。
④尚書虞部:宋朝時期尚書省所轄六部分二十四司,工部下轄屯田、虞部、水部三司。
⑤下州:偏遠州縣。
③廩(lǐn):米倉,這裏指官員的供給。
⑦歲數:年年。
⑧餘:生活富足、有餘。
⑨佐吏:朱公手下的門吏。 [1] 

峽州至喜亭記白話譯文

蜀地在五代時期割據一方自立為國,國號後蜀,以天險為屏障,自給自足富甲一方,跟中原各地幾乎不通往來長達59年。直到宋朝順應天命,一統天下,逐一平定四方。宋太祖趙匡胤從建隆改元乾德後第三年,平定蜀地(實際上是建隆2年開始攻蜀,5年才平定蜀地)。於是蜀地產的絲和錦源源不斷地供應天下需求,那些往來運輸的商人們,有從陸路自關西秦川坐車來的,也有從水路自岷江而來的,熙熙攘攘綿延萬里。
岷江是集合了蜀地各條大小水路形成的,出了三峽就叫做荊江,河道曲折蜿蜒,水流激盪湍急。水流聚集速度非常快,就像千軍萬馬奔騰而下。坐船順流而下,頃刻之間就駛出數百里,船上的人根本就來不及觀賞岸邊美景。行舟之時如果稍微出點閃失與水道中的礁石相撞,船馬上就會被撞得粉碎然後被水流吞沒。所以只要是從蜀地運貨充實國庫和提供朝廷用於各地州府的產品,一般都是由陸路運輸。只有剩下那些不重要的東西才走水路運輸,而且運送這些貨物就像扔掉了一樣,岷江的兇險和其不可預知性就像這樣。夷陵作為州縣,正在三峽出口上,岷江到這裏水流才轉而平和。所以那些行舟之人到了這裏一定會喝酒感謝老天爺,互相祝賀就像再世為人一樣。
尚書省下工部所轄虞部郎中朱再治到任夷陵州3個月,在江邊渡口修了一座至喜亭,作為從岷江而來的船家的休息場所。而且至喜亭的名字還含有岷江水路,兇險到這裏就平定了,行人為此而感到幸運和高興的意思。夷陵作為偏遠州縣,這裏的官員的俸給和官祿都很微薄,而且由於地處偏遠,就算官員有很好的政績,也不能夠傳譽天下作為晉升的資本。然而朱再治卻能夠接受這種並不好的狀況,而且他還能夠為人們遠離憂患而過上快樂的生活,《詩經》中所説的“和樂親善,平易近人的謙謙君子”就是像他這樣的人。自他到任以後,年年豐收,因為人民生活富足,還能夠有所作為,施恩惠給那些往來的客商。修了館驛來讓他們休息,不會誤了生意,於是過往的客商們都能夠有所依靠,對他的評價都很高。於是他手下的門吏們互相商量這,找到了我歐陽修寫了這篇文章來歌頌他的功績。 [1] 

峽州至喜亭記創作背景

歐陽修一生有着宏遠的理想與抱負,但官場險惡,他曾因上書為執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辯護,而被奸人捏造罪名,由河北都轉運按察使貶謫為滁州太守。但他並不因被貶謫到偏遠州縣而意志消沉,而是依舊不忘記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的人生。面對往昔京都繁華與現在身處荒解的荊蠻之地,他不免對京都故舊有所懷念,於行文落筆之間舒展情懷,此文便是他這種精神境界的外化。 [1] 

峽州至喜亭記作品鑑賞

文章首先敍述了峽州夷陵的歷史歷程。原來蜀地從五代以來割據自封開始,便已“以險為虞,以富自足,舟車之跡不通乎中國者五十有九年”。接着,筆鋒轉到了長江之上,三峽之間,文中“捍怒鬥激”等詞的巧妙運用,形象地勾勒出急流狂浪的洶湧氣勢。再寫三峽之水險,“不及顧視失毫釐與崖石遇,則糜潰漂沒不見蹤跡”,簡直令人目瞪口呆,心有餘悸如此把三峽之水咆哮奔突、狂瀾翻湧的險惡水勢描繪得出神入化。實際上,作者也是以此來暗寓朝廷官場的險惡。文中將此地山水形勢,建亭目的,名稱由來,相繼娓娓道出,隨後作者又在文末將筆鋒蕩回去,寫建亭人,意在讚揚朱慶基的政績與人品,藉以抒發個人的情懷。 [1] 

峽州至喜亭記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政治上曾支持過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張,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富陰柔之美,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學李白、韓愈,古體高秀,近體妍雅;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等。 [2] 
參考資料
  • 1.    東籬子解譯.歐陽修集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1:196-199
  • 2.    繆鉞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