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日

(唐代李商隱詩作)

鎖定
《九日》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前兩聯暗喻舊日府主令狐楚對詩人的賞識和栽培,緬懷追思和感激之情;後兩聯暗喻遭到府主之子令狐綯的冷遇和排斥。這首詩是詩人借重陽節把酒之興,懷念恩師令狐楚,同時也表露出對恩師之子令狐綯的不滿,寫得含蓄空靈,耐人尋味。 [1] 
作品名稱
九日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作    者
李商隱
出    處
全唐詩

九日作品原文

九日
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
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
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 [2] 

九日註釋譯文

九日詞句註釋

①九日:指舊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②山翁:即西晉山簡,人稱“山公”,亦稱“山翁”,性嗜酒,曾鎮守襄陽。這裏借指令狐楚。
③霜天:秋天。白菊:據説令狐楚最愛白菊,劉禹錫《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詩》:“家家菊盡黃,梁國獨如箱。”又有《酬庭前白菊花謝書懷見寄》。此借喻令狐楚對詩人的栽培、賞識。階墀(chí):台階。
④十年:令狐楚卒於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到寫這首詩時首尾十三年,“十三”系約舉成數。泉下:猶言九泉,黃泉之下。
⑤樽(zūn)前:酒席前。
⑥漢臣栽苜(mù)蓿(xū):漢代張騫通西域,攜回苜蓿種子,種植於離宮旁。此借喻令狐楚能吸引各方人才。
⑦楚客:指屈原,詩人藉以自喻。詠江蘺(lí):詠歎香草江籬。江蘺,一種香草,屈原《離騷》:“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蘺”。這裏以江蘺暗指令狐綯。
⑧郎君:指令狐綯。官貴: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二月,令狐綯拜中書舍人。九月,充翰林大學士承旨,職掌禁密,所以説“官貴”。施行馬:官署前施投的擋眾木。漢代制度,光祿大夫門前特設行馬以標誌其品秩。行馬,官署前所設施的用交叉木條製成,攔阻人馬通行的木柵。
⑨東閣:東向小門,開之以迎賓客。窺(kuī):見。 [3] 

九日白話譯文

想當年,我曾和尊父把酒共歡;霜天萬里,繽紛的白菊鋪繞台階。
十多年了,他老人家在九泉下安息。今日又是重陽,我空對酒樽深深懷念。
誰曾想,你不學令尊像張騫那樣裁花澆苗,我只能像屈原那樣徒然地哀吟江蘺的詩篇。
如今你位高官大,府門前已架設行馬。那招賢的東閣,我從此再也無緣窺見。 [4] 

九日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宣宗大中三年(849)。這年重陽節,李商隱去拜訪好友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恰好他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曾經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綯陳訴舊情,希望得到提攜,都遭到對方的冷遇。李商隱感慨之餘,就題了這首詩在令狐綯家的廳裏。 [5] 

九日作品鑑賞

九日文學賞析

首聯為追憶之辭又兼切重陽,詩人憶及曾與令狐楚共把酒之時,霜天白菊繞階墀而在,對自己的賞識栽培宛然如在。白菊是令狐楚的最愛,亦是令節之景物,詩人觸景思人,字句裏懷楚之情,溢於言表。“霜天白菊”,自況最為精切。
頷聯懷念令狐楚而又兼為詩人今日之遭際感傷不已。友人十年泉下消息全無,今日重陽詩人獨自把酒,恍如隔世,思緒繁冗而悠長。“有所思”既緬懷追感令狐楚之厚遇栽培,亦怨恨令狐綯之冷遇排斥、不念舊情。今昔相形,父子對比,不能不益增感慨,統於沉思默想之“有所思”一語中,語淡情深,含蓄有味。
頸聯埋怨令狐綯對自己的冷遇和排斥。上句借漢張騫事喻令狐楚能吸引人才,而“不學”二字,又傷心的是令狐綯不肖乃父,不能繼承父風。既然如此,下句則承上言,只能以“楚客”自喻,行吟澤畔“詠江蘺”以終朝夕了。這兩句雙關之意顯然,用典下字巧妙。
尾聯寓悲涼於藴藉,感嘆令狐綯今官貴,門施行馬,而己被拒於門外,再也受不到昔日的禮遇。這兩句字裏行間透出詩人內心沉重的憂鬱,但內心仍希望令狐綯能回心轉意,重視自己,接納自己。 [6-7] 
詩由重陽把酒賞菊展開聯想,深情追懷令狐楚對自己的賞愛栽培,怨恨令狐綯對自己的冷遇排斥,今昔對照,感念怨憤交併。“十年”一聯,將緬懷追思之情,長期牢落之感,今昔迥異之慨與“九日樽前”之現境融為一體,空靈含藴,語淺情深。“有所思”三字束上起下,感念怨憤,耐人尋味,前後幅之過渡也很自然。後幅感情由深情緬懷轉為怨懟不滿,寫法亦由微婉轉為發露。 [8] 

九日名家點評

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綯父名楚,商隱又受知於楚,詩中有“楚客”之語,題於廳事,更不避其家諱,何耶?
清沈厚塽《李義山詩集輯評》引何焯:一氣鼓盪,言不為蓄駿之計。又引紀昀:蒙泉以為一氣鼓盪,信然。然後四句太訐,非詩人之意。
張謙宜《絸齋詩談》:“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觸物思人,已成隔世。“十年泉下”雖“無消息”,“九日樽前”卻“有所思”,一開闔,總説傷心。“不學漢臣栽苜蓿”,既未曾施恩;“空教楚客詠江蘺”,但責其思慕。“郎君官貴施行馬”,彼先拒我;“東閣無緣得再窺”,我豈無情。通篇如訴如泣,妙不可言。
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註》:此諷編不能繼其先志也十年泉下之思,正以今日樽前之不如昔耳。
屈復《玉谿生詩意》:一二昔。三結一二。四起。五指綯,六自己。七結五六,八結前四。漢臣比楚,楚客自比。
程夢星《重訂李義山詩集箋註》:通篇訓詁往往有不得其腹聯承接之解者,皆由誤看“有所思”三字,以為承上思山公把酒之時,不知其為透下思郎君官貴之日也。……此詩蓋感其先世之舊德而嘆後人之不古若也……其時言綯但謂“官貴”,則猶屬未相之先,不然,韋、平繼拜,則立言有不止於官貴者。
方東樹昭昧詹言》:此感舊作也,流美圓轉之作。義山貪用事,多不忍割,如此“苜蓿”,何所指也?又不避楚諱,皆不可之大者。
張採田《李義山詩辨正》:“苜蓿”句只取移種上苑之義,言令狐(綯)不肯援手,使之沉淪使府,不得復官棼近也……後四句當作虛料解,意味乃佳。
清末民初王壽昌《小清華園詩談》:《九日》詩能寓悲涼於藴藉,然不如韓昌黎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雖不無怨意而終無怨辭,所以為有德之言也。 [8] 

九日作者簡介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文宗開成二年(837)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宣宗大中五年(851)入蜀,任東川節度使柳仲郢的節度判官。在四川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幕府生活的四年間,曾一度對佛教有着很大的興趣,與當地的僧人交往,並捐錢刊印佛經,甚至想過出家為僧。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有《李義山詩集》。 [9] 
參考資料
  • 1.    陸永品選注.李商隱詩選:山東大學出版社,1999.01:第92頁
  • 2.    周振甫主編.唐詩宋詞元曲全集 全唐詩 第10冊:黃山書社,1999年01月:第4054-4055頁
  • 3.    藍光中編著.民俗節日詩歌賞析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10.06:第255-256頁
  • 4.    李淼著.李商隱詩三百首譯賞:長春出版社,1990.12:第84頁
  • 5.    蘅塘退士著;崇賢書院釋譯.圖解唐詩三百首:黃山書社,2016.03:第216頁
  • 6.    鄧丹,陳芝國著.李商隱詩賞讀:線裝書局,2007.4:第83頁
  • 7.    安煥章編著.李商隱詩歌導讀:廣陵書社,2015.04:第22頁
  • 8.    劉學鍇.匯評本李商隱詩: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63-164頁
  • 9.    林文詢主編.詩意成都:中國旅遊出版社,2016.05:第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