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廩(拼音:lǐn)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漢字 [1]  。廩的古字寫作“”,“㐭”早見於甲骨文,字形像露天堆積的糧垛。後來在㐭上加廣加禾成為廩。廩本指糧倉,引申指糧食。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漢典網 [3] 
中文名
拼    音
lǐn
部    首
五    筆
YYLI(86);OYLI(98)
倉    頡
IYWF
鄭    碼
TGJB
字    級
二級(編號:6155) [1] 
平水韻
上聲二十六寢 [4] 
注音字母
ㄌㄧㄣˇ
筆畫數
3+13
筆順編號
4134125251111234
統一碼
5EEA
GBK編碼
E2DE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半包圍-左上包圍結構
異體字
廩、㐭、𢈺、𥠌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廩”的古字寫作“㐭”,甲骨文作圖1-2,像露天的谷堆,其頂上作一亭蓋形,屬象形字。戰國文字(圖4-8)字形變化較大,有不同字形將近20個,齊、晉、楚、秦系文字字形各異,但字上端像亭蓋(個別的像倉房蓋),下端像谷堆形則不變。小篆(圖9)㐭上端沿襲商周文字,下端則取晉系文字的一種寫法而成。後來為表明是儲糧的地方,在“㐭”的下面加一“”字作“”形,就是形聲字。“稟”發展為多義字後,為區別字義,又在“稟”字上加義類“(yǎn)”旁,表示這是藏糧的建築物,後來“廩”字就成為糧倉的專義字。現代漢語,倉庫義皆用“廩”字,不再用“稟”字。在古籍中“稟”“廩”同用。“㐭”“稟”“廩”三字實為一字,本義是糧倉。“廩”下部的“示”本是“禾”,作圖14,後來“禾”訛變“示”,產生了“廩”,圖14的字形成為“廩”的異體字。 [5]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lǐn
名詞
糧倉,也泛指倉庫。
granary;barn
《詩經·周頌·豐年》:“亦有高廩,萬億及秭。”
《左傳·文公十六年》:“自廬以往,振廩同食。”
倉廩;鹽廩;廩人
糧食。
grains
《管子·問》:“問死事之寡其餼廩何如?”
泛指俸祿。
salary
蘇軾《答楊君素書》:“奉別忽四年,薄廩維絆,歸計未成。”

廩生(明清兩代稱由公家給以膳食的生員)的簡稱。

《儒林外史》第五回:“他家大老那宗筆下,怎得會補起廩來?”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八回:“若是但進了學,補了個廩,以後便蹭蹬住的,那裏頭,簡直要找半個好人都沒有。”

形容詞
少。

《公羊傳·文公十三年》:“周公盛,魯公燾,羣公廩。”

通“”。驚慌;危懼。
fearful
漢書·食貨志上》:“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竊為陛下惜之。”

通“”。寒冷。
cold
宋玉《九辯》:“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廩秋。”

通“凜”。嚴峻;可敬畏的樣子。引申為有風采。

漢書·循吏傳序》:“所居民富,所去見思,生有榮號,死見奉祀,此廩廩庶幾德讓君子之遺風矣。”

動詞
官府發放口糧。
provide
葉適《龜山楊先生祠堂記》:“顧子復尚無所衣食,則又職於學官以廩之。”
廩食
收藏;儲積。

《管子·山國軌》:“泰冬,民之且所用者,君已廩之矣。”
《素問·皮部論》:“廩於腸胃。”

lín
名詞
通“林”。樹林。

《管子·戒》:“桓公明日弋,在廩。”
潘岳《射雉賦》:“越壑凌岑,飛鳴薄廩。”

lǎn
-
坎廩】(kǎnlǎn)不平,比喻困頓;不得志。

宋玉《九辯》:“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羇旅而無友生。”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五】【㐭部】力甚切(lǐn)
(㐭)谷所振入。宗廟粢盛,倉黃㐭而取之,故謂之㐭。從入,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凡㐭之屬皆從㐭。
廩,㐭或從廣從禾。
〖註釋〗①振:《中庸》注:“振猶收也。”②粢(zī)盛:供祭祀的穀物。③倉黃:谷色蒼黃。④㐭:饒炯《部首訂》:“ 㐭者,有謹慎愛惜之意。”⑤户牖:徐鍇《説文解字系傳》:“倉廩有户牖,以防蒸熱也。” [8] 

説文解字注

谷所振入也。
段注:谷者,百榖緫名。《中庸》注曰:“振、猶收也。”手部曰:“振,舉也。”《周禮》注曰:“米藏曰廩。”
宗廟秶盛。
段注:“秶”各本作“粢”,今正。粢,稻餅之或字也。秶者,稷之或字也。《甸師》“以共齍盛”,鄭注“齍”作“秶”。雲:“秶,稷也。榖者,稷為長,是以名雲。在器曰盛。”按《小宗伯》注云:“齍讀為秶;六秶謂六榖;黍、稷、稻、粱、麥、苽。”是則六榖稷為長,故單舉秶也。許於皿部曰“齍,黍稷器也。盛,黍稷在器中也。”字依《周禮》。此作秶盛者,齍、秶古今字。《禮記》多用“秶盛”,故許從之,與鄭同也。
蒼黃㐭而取之,故謂之㐭。
段注:“蒼”舊作“倉”,今正。“㐭而取之”之㐭,當作“癛”,癛癛,寒也。凡戒愼曰癛癛,亦作懍懍,《漢書》通作廩廩。許雲“癛而取之,故謂之㐭。”癛、㐭疊韻,如上文“蒼黃取而藏,故謂之倉。”藏倉疊韻也。上文雲“榖所振入也”者,《周禮》所謂“廩人掌九榖之數,以待國之匪頒,周賜稍食也。”此雲“宗廟秶盛,蒼黃癛而取之”者。《榖梁傳》所謂“甸粟而內之三宮,三宮米而藏之御廩。”《周禮》所謂“廩人大祭祀則共其接盛”,舉其重者以釋㐭之音義也。鄭雲:“大祭祀之榖,藉田之收藏於神倉者也。不以給小用。”《釋言》:“廩,廯也。”臧氏鏞堂曰:“廯,古本當作鮮。舍人雲廩,少鮮也。《公羊》羣公廩注云:連新於上財令半相連耳。襄廿三年所傳聞注亦云“廩廩近昇平。皆廩、鮮也之義。”玉裁按,此與《漢書》“廩廩庶幾”,賈誼“為此廩廩”,皆癛癛之假借也。
從入。
段注:榖所入,故從入。
從回。
段注:回之訓轉也,而此從回之意,則如下所云。
象屋形。
段注:謂外囗。舍下雲:“囗,象築。”此雲“象屋者”,屋在上者也。㐭之户牖多在屋。
中有户牖。
段注:謂內口。小徐曰:“户牖以防蒸熱也。”力甚切,七部。
㐭或從廣稟。
段注:會意也,稟亦聲。 [9] 

廣韻

力稔切,上寑來 ‖稟聲侵1部(lǐn)
廩,倉有屋曰廩。力稔切。八。 [10] 

康熙字典

【寅集下】【广部】 廩;康熙筆畫:16;部外筆畫:13
古文:𢈺。
《唐韻》力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力錦切。竝音凜。《説文》:本作㐭。谷所振入,宗廟粢盛,倉黃㐭而取之,故謂之㐭。從入,回,象屋形中有戸牖。或從度從禾。《爾雅·釋言》:廩,廯也。《玉篇》:倉廩也。《釋名》:廩,矜也。實物可惜者,投之其中也。《詩·周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禮·明堂位》:米廩,有虞氏之庠也。注:庠序亦學也。魯謂之米廩,虞帝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周語》:廩於藉東南,鍾而藏之。注:廩,御廩。一名神倉,東南生長之處。鍾,聚也。為廩以藏所藉田,以奉粢盛。《荀子·富國篇》: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注:谷藏曰倉,米藏曰廩。
又給也。《後漢·章帝紀》:恐人稍受廩,往來煩劇。注:廩,給也。
又天廩,星名。《隋書·天文志》:天廩四星在昴南。張衡《周天大象賦》:天廩備稷以祈歆。
又官名。《周禮·地官》:廩人掌九穀之數,以待國之匪頒周賜稍食。《後漢·和帝紀》:復置廩犧官。注:《漢官儀》曰:廩犧令一人秩六百石。
又與懍通。《前漢·食貨志》: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
又與壈通。《集韻》:壈或作廩。 [11]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演示

“廩”字書寫演示 “廩”字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隸書書法 隸書書法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bl
i̯əm
王力系統
l
ǐəm
周法高系統
l
iəm
李方桂系統
bl
jəmx


jəm


jəm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l
i̯əm
擬音/王力系統

l
ǐěm
擬音/董同龢系統

l
jem
擬音/周法高系統

l
iɪm
擬音/李方桂系統

l
jəm
擬音/陳新雄系統

l
ǐəm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廩(異體)
廩(異體)
上聲
四十七寑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力稔切
ljem
集韻
廩(異體)
上聲
四十七𡪢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力錦切
liem
廩(異體)
上聲
四十八感

開口呼
一等
次濁
盧感切
lɒm
韻略
廩(異體)


上聲





力錦切

中原音韻

上聲
侵尋

齊齒呼

次濁

liəm
中州音韻


上聲
尋侵





葉林上聲

增韻
廩(異體)


上聲
二十寢





力錦切

洪武正韻
廩(異體)
廩(異體)

上聲
二十寢


次濁
力錦切
liəm
分韻撮要
廩(異體)

陰上
第十七金錦禁急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6-05]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479-480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7]
  • 4.    平水韻 二十六寢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6-05]
  • 5.    孫中運著.漢字雜談[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3:544-545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822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475-476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721.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804-805.
  • 10.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328.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294.
  • 12.    “廩”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0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