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理工大學

鎖定
重慶理工大學(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重理工(CQUT)”,位於重慶市,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 [11]  是重慶市重點建設高校、重慶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設高校,是西南地區唯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本科高校, [2]  是全國高等軍工院校課程思政聯盟 [101]  、中國兵器協同創新聯盟 [112]  成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高校。 [1]  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110] 
學校的前身是1940年創辦的國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學校。1950年後,學校先後更名為21廠工業職業學校、西南軍政委員會西南工業部工業學校、第二機械工業部西南第一工業學校、重慶第一機械製造工業學校。1960年,升辦為重慶工業專科學校。1965年,升格為重慶工業學院。1986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改建為重慶工業管理學院。1999年,由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劃轉重慶市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同年更名為重慶工學院。2001年,重慶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整體併入。2009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重慶理工大學。 [2-3]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花溪、兩江、楊家坪3個校區,校舍建築面積103萬平方米; [2]  設有19個二級學院(部), [38]  開設本科專業69個;擁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覆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2個;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等3萬餘人,其中研究生6000餘人。 [2] 
中文名
重慶理工大學
外文名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 
簡    稱
重理工,CQUT [11] 
創辦時間
1940年 [3] 
辦學性質
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2] 
學校類別
理工類 [2] 
學校特色
重慶市重點建設高校 [2] 
重慶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設高校 [2] 
西南地區唯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本科高校 [2] 
主管部門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11] 
現任領導
康騫(黨委書記) [12] 
劉小康(校長) [12] 
本科專業
69個(截至2023年12月) [2]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覆蓋二級學科46個)(截至2023年12月) [2]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2個(截至2023年12月) [2] 
院系設置
19個二級學院(部)(截至2023年12月) [38] 
校    訓
明德篤行,自強日新 [10] 
校    歌
《重慶理工大學校歌》 [11] 
校慶日
11月1日 [11] 
地    址
楊家坪校區:重慶市九龍坡區楊家坪興勝路4號 [98] 
花溪校區:重慶市巴南區花溪街道紅光大道69號 [2] 
兩江校區:重慶市渝北區龍興鎮普福大道459號 [84] 
院校代碼
11660 [104] 
主要獎項
第二輪重慶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設高校(2021年) [99] 
重慶市綠色學校建設示範學校(2023年) [92] 
知名校友
餘祖勝 [93] 

重慶理工大學歷史沿革

重慶理工大學成立初期

重慶理工大學前身是1940年9月18日成立的兵工署第11技工學校,因附設在21兵工廠(即今長安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故簡稱21廠技校,對外化名為“士繼公學”。1950年4月,經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批准更名為21廠工業職業學校,同年9月,更名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工業學校。此後又先後更名為第二機械工業部西南第一工業學校、重慶第一機械製造工業學校。1957年,昆明儀器製造工業學校金切專業併入。 [19] 

重慶理工大學專科學校時期

1960年3月,學校升辦為重慶工業專科學校。1965年4月,升格為重慶工業學院,隸屬於第五機械工業部。1986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改建為重慶工業管理學院。其後,學校先後隸屬於兵器工業部、國家機械委、機械電子工業部。從1991年開始隸屬於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 [19] 

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工學院時期

1999年5月,學校由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劃轉重慶市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同年更名為重慶工學院。2001年,重慶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整體併入學校;同年,在重慶市高等院校佈局結構調整中,我校被重慶市人民政府規劃為即將籌建的重慶理工大學。在第九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中,學校以優異成績被國務院學位辦增列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5年9月,佔地面積1500畝的花溪校區正式啓用。 [19] 

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理工大學時期

2009年3月,學校更名為重慶理工大學。 [19]  2014年9月,重慶理工大學兩江校區正式投入使用。 [20]  2018年,重慶理工大學與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等共同組建“B8協同創新聯盟”(中國兵器協同創新聯盟); [103]  [111]  6月,重慶理工大學兩江人工智能學院掛牌成立。 [100]  2019年,重慶理工大學獲評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102]  2023年10月14日,重慶理工大學公共管理碩士教育中心(簡稱“重慶理工大學MPA教育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18]  2024年6月,重慶理工大學MBA學院揭牌。 [109] 

重慶理工大學辦學條件

重慶理工大學院系設置

截至2023年12月,重慶理工大學設有19個二級學院(部) [38]  ,開設本科專業69個。 [2] 
重慶理工大學院系設置
車輛工程學院
車輛工程、智能車輛工程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燃料電池方向)、裝甲車輛工程(智能化裝甲方向)、汽車服務工程(汽車研發服務方向)、工業設計(數字化設計與交互設計方向)、產品設計 [21]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機器人工程、智能製造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 [22]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 [23]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24]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網絡工程和物聯網工程 [25]  、網絡工程 [39] 
藥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藥學、製藥工程、生物製藥、生物醫學工程 [26]  、生物工程 [39] 
化學化工學院
含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應用化學 [27] 
理學院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應用統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6]  、應用物理學 [39] 
會計學院
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 [28] 
管理學院
市場營銷、旅遊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廣告學、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29] 
經濟金融學院
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工程 [30] 
馬克思主義學院
—— [31] 
知識產權學院
知識產權、社會工作、電子商務及法律 [32] 
外國語學院
英語、商務英語、漢語國際教育 [33] 
體育教學部
—— [34] 
兩江國際學院
儲能科學與工程 [35] 
兩江人工智能學院
智能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軟件工程、人工智能 [6]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39] 
應用技術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會計學、金融學、物流管理 [36] 
繼續教育學院
—— [37] 
備註:表格內容與學校官網簡介頁面數據不一致,統計截至2024年6月

重慶理工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重慶理工大學開設專業涉及理、工、文、管、經、法、醫、藝等多個學科,學校擁有“十四五”重慶市重點學科14個,設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覆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2個, [2]  “博士單位建設工程”重點學科及後備重點學科共6個, [63]  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等學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 [2] 
學科建設
類別
信息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應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統計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17]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應用統計、資產評估(MV)、審計、新聞與傳播、藥學、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會計(MPAcc)、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能源動力 [17] 
重慶市高等學校“十四五”市級重點學科
應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藥學、工商管理、審計、能源動力、知識產權 [62] 
“博士單位建設工程”重點學科及後備重點學科
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數學、應用經濟學 [63] 

重慶理工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專任教師2043人,具有正高、副高職稱專任教師共1031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50.47%;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1184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達到57.95%。擁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以及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巴渝學者特聘教授、重慶市百名海外高層次聚集計劃人選、重慶英才等省部級以上優秀人才316人次。其中,“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5人,重慶英才30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32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近一屆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重慶市名師2人,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5人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部級教學團隊12個。 [39] 
重慶理工大學部分優秀人才(部分)
類別
名單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石曉輝 [55]  、黃澤好 [47]  、羅宏 [48]  、彭東林 [49]  、杜長華 [50]  、郭曉東 [53]  、劉小康 [54] 
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學術帶頭人
杜長華 [50]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廖飛 [40]  、劉建輝 [51]  、林治華 [52]  、劉小康 [54]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劉小康 [54]  、石曉輝 [55]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劉小康 [54] 
巴渝學者特聘教授
丁軍 [41]  、馮文林 [42]  、殷菲 [43]  、麻彥龍 [44]  、楊巖 [45]  、胡遠志 [46] 
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
彭東林 [49]  、杜長華 [50]  、石曉輝 [55] 
重慶市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彭東林 [49] 
重慶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支持計劃
林治華 [52] 
國家級教學團隊
力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56] 
省部級教學團隊
會計信息化教學團隊 [57]  、自動控制課程羣教學團隊、電工電子技術教學團隊 [58]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59]  、車輛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60]  、高等數學教學團隊等 [61] 

重慶理工大學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特色專業4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重慶市本科一流專業建設項目6個,建有教育部首批現代產業學院以及國家級虛擬教研室、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示範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 [2]  [64]  重慶理工大學有國家級一流課程7門、市級一流課程74門、校級一流課程158門。 [69]  2022至2023學年度,重慶理工大學教師做為第一主編公開出版教材17部。 [39] 
重慶理工大學教學建設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車輛工程 [21]  、材料成型及控制 [65]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5]  、會計學 [66]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製藥工程、會計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財務管理、測控技術與儀器、軟件工程、市場營銷、金融學 [64]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車輛工程、 [21]  會計學 [66]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車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21]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汽車服務工程、知識產權、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化學、物聯網工程、藥學、審計學 [64] 
重慶市本科一流專業建設項目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焊接技術與工程 [64]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
重慶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車輛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醫藥工程實驗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會計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7-9]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大學物理學 II、 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知識產權管理、數字電子技術 [67]  、程序設計基礎、會計信息化等 [68] 
重慶市高校一流本科課程
藥學管理學、審計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採購與庫存、計量經濟學、電機學、計算機輔助三維設計、創業基礎、中國古代文學(2)、成本會計、大學物理3、工業機器人技術及應用、機器人工程創新基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智能產線數字孿生虛擬調試與仿真實驗、家庭財富管理及風險智能預警、中國概況、機器學習、模擬電子技術等 [69] 
備註:部分展示

重慶理工大學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俄羅斯、韓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9所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了多形式、深層次、寬領域的合作交流,是“一帶一路”中波大學聯盟等國際聯盟組織成員高校,牽頭髮起成立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知識產權高校聯盟。學校堅持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發展,與國內多個市(區)縣建立了校地合作關係,與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等多家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與兵器裝備集團、兵器工業集團、中國通用、長安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開展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 [2] 

重慶理工大學學術研究

重慶理工大學科研機構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建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創新平台48個,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多個科技服務平台。 [2] 
省部級科研平台
序號
批准單位
基地類型
實驗室名稱
教育部研發平台
1
教育部
重點實驗室
汽車零部件先進製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
工程中心
3
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智能製造與控制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4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高端裝備技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重慶市研發平台
5
重慶市科學技術局
基礎學科研究中心
重慶幾何拓撲基礎學科研究中心
6
重點實驗室
時柵傳感及先進檢測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7
重點實驗室
藥物化學與分子藥理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8
重點實驗室
光纖傳感與光電檢測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9
重點實驗室
綠色能源材料技術與系統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10
工程中心
重慶市車輛模擬與實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1
工程中心
12
工程中心
重慶市汽車動力系統及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3
工程中心
重慶市化工廢水處理與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4
工程中心
重慶市能源互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5
工程中心
重慶市計算機視覺智能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16
軟科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金融衍生品創新與應用中心
17
科普基地
物理演示與探索重慶科普基地
18
科普基地
重慶理工大學新能源汽車科普創新基地
19
國際科技合作研發基地
齒輪表面工程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20
新型科技智庫
重慶市科技創新政策研究中心
21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重點實驗室
汽車零部件及其檢測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
22
重點實驗室
模具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
23
重點實驗室
機器人與智能製造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
24
重點實驗室
現代光電檢測技術與儀器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
25
重點實驗室
靶向藥物篩選與活性評價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
26
工程中心
機械檢測技術與裝備工程重慶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27
工程中心
特種焊接材料與技術重慶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28
工程中心
材料化學工程重慶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29
工程中心
智能光纖感知技術重慶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30
協同創新中心
重慶市高端裝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31
協同創新中心
重慶市機器人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32
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重慶市財會研究與開發中心
33
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重慶市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研究中心
34
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科技創新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參考資料 [14]  (備註:部分展示)

重慶理工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優秀獎1項,省(部)級獎勵195項;累計承擔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以上重大重點科研項目2400多項,獲授權國際發明專利9項、國家發明專利1200餘項。 [2] 
國家級獎
項目名稱
級別
時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 [70]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 [71] 
基於測量基準時空轉換技術與時柵位移傳感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0年 [72] 
高品質鎂合金的集成和循環應用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73] 
螺旋錐齒輪數控加工關鍵技術與成套設備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3年 [74] 
備註:部分展示
中國專利金獎
項目名稱
時間
獲獎人
柵式位移傳感器
2008年
彭東林 [75] 

重慶理工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重慶理工大學圖書館前身溯源於1940年創建的兵工署第11技工學校中山圖書室,學校在花溪校區、兩江校區均建有圖書館,館舍總面積約4.3萬平方米,閲覽座位約3200餘個。截至2024年5月,館藏文獻821餘萬冊,其中實體文獻261萬冊;2024年訂購中外文紙質報刊400餘種;購有Web of Science(SSCI、SCIE)、Elsevier、IEL、Springer、SAE、EI、CNKI、超星、維普等國內外知名數據庫,形成了較為合理的紙電資源體系。 [15] 
  • 學術期刊
重慶理工大學期刊社負責出版《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兵器裝備工程學報》、《智能技術學報》(英文刊)、《動力學、監測與診斷學報》(英文刊)、《機電液工程學報》(英文刊)6份期刊。
學術期刊
學術期刊(3張)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重慶市一級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CA)、艾博思科(EBSCO)數據庫,英國《科學文摘》(INSPEC數據庫),《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IPD),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文數據庫(JST),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文摘(CSAD)、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等收錄。曾獲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川渝一流科技期刊、重慶市一級期刊、重慶市高品質科技期刊。 [76]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創刊於1994年,現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Q1區期刊,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權威二次文獻轉載量多次居全國理工類大學學報(社科版)前十位。常設欄目:智庫專稿、邏輯與科學方法論、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2021年,特色專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入選“重慶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77] 
《兵器裝備工程學報》是由西南兵工局主管,重慶市兵工學會、重慶理工大學主辦,1980年創刊的武器工業類學術期刊。刊號:ISSN 2096-2304 CN 50-1213/TJ。月刊。重慶市兵工學會會刊。面向國內、國外公開發行。 [78]  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評價數據庫、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等多家數據庫收錄。 [79] 
《智能技術學報》(英文刊)由美國工程技術學會(IET)和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聯合出版。主要刊登國際國內智能科學技術發展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思路、新動態,主要欄目有綜述與評論、論文與報告。 [80] 
《機電液工程學報》(英文刊)為季刊,主要欄目有綜述與評論、論文與報告。期刊發表水力、機械和電氣工程綜合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將涵蓋涉及液壓和機電一體化之間的相互作用現象、與機電一體化系統集成的液壓元件以及反之亦然的方面,重點是應用水力機電一體化來增強或創造液壓或機電一體化組件、裝置、產品和系統的新功能。 [81] 
《動力學、監測與診斷學報》(英文刊)為季刊,由重慶中德未來工廠研究院和重慶工業大學主辦,發表有關故障診斷、監測和相關動力學的理論、技術和實驗方面的文章。 [82] 

重慶理工大學校園文化

重慶理工大學學校標誌

校徽 校徽
重慶理工大學徽標在原校徽基礎上修改而成,尊重了校徽圖形的歷史延續性;整個圖案由字母“CQUT”巧妙組成,代表重慶理工大學;圖案似變形的跑道,三條跑道喻為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職能,圖案象徵重慶理工大學及成千上萬青年學子一往無前,奔向燦爛前程;徽標圖案像一隻展翅翱翔、奮勇騰飛的大鵬搏擊長空,展示了學校“自強不息、求實創新”的大學精神;主色為藍色,象徵海闊天空任我躍。 [10] 

重慶理工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明德篤行、自強日新”
明德,語出《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即認同、踐行和彰顯美德,要求學校以德為立校之本,把德育放在首位,推進以德治校與依法治校的有機結合,“明德”同時也力求學校師生員工以德為立人之本。
篤行,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要學有所得,踐履所學,做到“知行合一”。
自強日新,源於學校校歌, 校歌中提到“沉着毅勇,自強日新,我們是工業的勁軍……”。“自強”:自立自強,頑強拼搏,努力向上,永不懈怠;“日新”:勇於開拓,不斷創新,追求超越,求新求變,日日更新,每天都有新變化,每天都有新進步。
“明德篤行、自強日新”,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營養,包含了學校歷史文化中的精髓,同時繼承了原校訓的思想;既重德,又強調"知行合一",同時還秉承了"重理工"精神中的自強與創新的理念。 [10] 
  • 校慶日
學校校慶日為11月1日。 [11] 
  • 校歌
《重慶理工大學校歌》(原第二十一兵工廠技工學校校歌)
作詞:郭沫若作曲:賀綠汀
工以建國,技以利工,
我們奮鬥是為自力更生。
工業救國的使命,
大家要努力完成。
勞我筋骨,提我精神,
求學習技是在能知能行。
沉着毅勇,自求日新。
我們是工業的勁軍,
我們有骨肉般的友愛,
我們有金石般的至誠。
我們有熔爐般的熱烈,
我們有鋼鐵般的堅韌。
學欲其專,技求其新。
同學們!猛進!猛進!
同學們!猛進!猛進! [10] 

重慶理工大學校區情況

截至2023年12月,重慶理工大學總共有3個校區,分別為花溪校區、兩江校區和楊家坪校區。 [2] 

重慶理工大學花溪校區

花溪校區為主校區,位於重慶市巴南區紅光大道69號, [2]  2005年9月投入使用,佔地面積1500畝。 [19]  設有車輛工程學院 [21]  、機械工程學院 [22]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3]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24]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25]  、藥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26]  、理學院 [83]  、化學化工學院 [27]  、會計學院 [28]  、經濟金融學院 [30]  等。
花溪校區正門 花溪校區正門

重慶理工大學兩江校區

兩江校區位於重慶市渝北區龍興鎮普福大道459號,2014年9月投入使用,佔地約833畝,兩江校區規劃佈置為教學核心區、學生公寓區、體育運動中心和商業配套區、教師住宅區四個功能區,設有兩江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兩江人工智能學院、應用技術學院。校區定位:中外合作辦學基地、職業技術教育基地、繼續教育培訓基地、人才培養與科研基地。 [84] 
兩江校區公寓 兩江校區公寓

重慶理工大學楊家坪校區

楊家坪校區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楊家坪, [85]  1953年5月學校(當時為重慶機械工業學校)選址楊家坪, [86]  隨着花溪、兩江校區的投入使用,楊家坪校區已經停用。 [87] 
楊家坪校區 楊家坪校區

重慶理工大學行政管理

重慶理工大學現任領導

重慶理工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
劉小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專員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 [12] 

重慶理工大學歷任領導

重慶理工大學歷任領導
時期
姓名
職務
任職起止年月
技校時期
李承幹
校長(兼)
1940.9-1947.3
俞濯之
校長(兼)
1947.3-1950.4
職業校時期
蔣智周
校長
1950.4-1950.9
中專和專科學校時期
李文采
校長(兼)
1950.11-1951.8
蔣崇璟
校長(兼)
1951.8-1952
劉新
書記
校長
1952-1955.8
1952-1955.8
鞏敬庭
總支書記、校長
1955.7-1960.6
1955.7-1957.12
張豐富
總支書記、校長
1960.7-1965.9
1957.12-1965.5
重慶工業學院
時期
尹幫憲
黨委書記
1965.8-1967.4
1967.4—1984.12停校辦廠
時期
翁志武
籌備組長
1984.12-1985.12
李振綱
黨委書記
1986.1-1997.6
李夢九
院長
1986.1-1993.3
劉興鼎
院長
1994.1-1999.5
胡新山
黨委書記
1998.12-1999.5
重慶工學院時期
胡新山
黨委書記
1999.5-2003.12
劉興鼎
院長
1999.5-2003.12
饒寧華
黨委書記
2003.12-2009.5
劉全利
院長
2003.12-2009.5
重慶理工大學
饒寧華
黨委書記
2009.5-2009.8
劉全利
校長
2009.5-2009.8
黨委書記
2009.8-2011.7
朱新才
校長
2009.8-2011.7
黨委書記
2011.7-2015.1
李志雄
黨委書記
2015.7-2019.4
石曉輝
校長
2011.7-2019.12
參考資料 [16] 

重慶理工大學校友情況

重慶理工大學部分知名校友
姓名
備註
餘祖勝
小説《紅巖》中主要人物餘新江的原型 [93] 
孫懷慶
丸美(中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中國美髮美容協會副會長,香港特區政府"優才計劃"引進的中國美容第一人 [94] 
蔡建軍
睿藍汽車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 [95] 
吳潮華
“梅華獎學金”設立者 [96] 
黎陽
新生代女作家、演講家,著有《激情人生》、《何處是歸程》 [97] 
朱廷勇
重慶銘騰房地產企業集團董事長 [105] 
周克容
重慶市勞動模範 [106] 
高婧
致雅儒商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和科普瑞特物業管理公司創辦者 [107] 
盧延武
重慶盛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辦者 [108] 

重慶理工大學所獲榮譽

重慶理工大學所獲部分榮譽
時間
榮譽
2011年
重慶理工大學被教育部確定為“2010-2011年度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88] 
2013年
重慶理工大學榮獲重慶市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示範中心 [89] 
2019年
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4] 
2020年
“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 [5] 
2020年
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優秀校網通站” [91] 
2021年
第二輪重慶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設高校 [99] 
2022年
重慶理工大學被評選為重慶市“2021—2023年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 [90] 
2022年
重慶市高水平“四新”建設高校立項(培育)名單(新工科建設高校立項(培育)名單 [13] 
2023年
重慶市綠色學校建設示範學校 [9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