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沁州黃

鎖定
“沁州黃”源於炎帝、得名於康熙,從明朝嘉靖年間到清朝各代一直是朝廷貢米。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沁州產的“糙穀米”獻給康熙帝品嚐,帝悦,問:“此米產自何地。”大學士答:“沁州。”皇帝便賜封為“沁州黃”,並封為貢米。從此“沁州黃貢米”沿襲各代,名揚天下。沁州黃小米不僅形體金黃 ,味道香美,而且營養豐富 ,經過有關部門鑑定,它所含的脂肪量、蛋白質、可溶性糖類的含量,都高於普通小米。它與山東金鄉縣馬坡金谷小米、章丘縣龍山小米,河北蔚縣桃花米並稱為我國“四大名米”。因而常常在北京農業展覽館展出,也曾在廣州交易會和印度國際博覽會上贏得好評。
2020年6月,"沁州"牌沁州黃小米打入加拿大市場,開啓山西小米開啓對外貿易的新徵程。 [4] 
2021年9月,"沁州"牌沁州黃小米作為2021年首批100個晉字號特優農產品品牌亮相2021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第七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 [2] 
2021年11月初,“沁州”牌沁州黃小米產品成功通過“圳品”認證,獲得使用“圳品”標識上市資格,成為山西首批獲證產品。 [3] 
中文名
沁州黃
別    名
沁州黃小米
相關人物
康熙
特    點
形體金黃 ,味道香美,營養豐富
產    地
山西省沁縣
稱    號
“四大名米”之一
功    能
養陰、壯陽、清熱等功能

沁州黃簡介

沁州黃
沁州黃(1張)
晉東南一帶,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句諺話:“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換沁州黃。”晉東南地區的沁縣古為沁州,“沁州黃”是這裏出產的一種小米,顆粒小,金黃色,被當地人稱為“金珠子”。它是穀子家族中最特殊的品種,用真正的金珠子都不肯換,可見其珍貴了。
相傳300 年前兵荒馬亂,民不聊生,連廟裏的和尚,老百姓也無暇施供了。在沁州檀山上的古廟裏(今山西長治市沁縣次村鄉檀山村),住有一個和尚和他的幾個徒弟,都是受苦人出身,為了產糧度日,就把附近貧瘠的山坡地開墾出來,種上“糙谷”。不料,經過幾年馴化,所種糙谷發生了神奇的變化,變得米色蠟黃,顆粒圓潤,晶瑩明亮,吃來軟綿噴香。不同尋常的是,用這種米熬稀粥鍋邊不掛米粒,悶飯、蒸飯不就菜也越嚼越香,遂取名“爬山糙”。在朝做官的吳閣老,聽説家鄉出了“爬山糙”,就想親口品嚐,證實一下。他到檀山廟裏品嚐之後,果見名不虛傳,就把“爬山糙”的名稱改為“沁州黃”,並帶回皇宮進貢給康熙皇帝,康熙很愛吃。慈禧太后也喜吃用“沁州黃”熬出的八寶粥。從此,“沁州黃”聲名大振,幾乎年年成為貢品,供給朝廷享用。
據《沁縣誌》記載: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沁州黃小米曾立下不朽的功績,“小米加步槍,打敗美帝和老蔣”傳為史話。
本地人誇起自己的土特產,就會念出這樣的口頭禪:“沁縣三大寶,雞蛋、瓜子、吳閣老。”其中第一寶雞蛋,雖各地都有,可是沁州雞蛋非同一般,其特點是皮紅,個大,蛋清多,蛋黃小,蛋黃小如紅。第二寶南瓜子,個大,仁肥,含油量高,當地常把它作為出門的乾糧。而第三寶吳閣老 ,因他第一個發現沁州黃 ,久而久之,約定俗成,他的名字成了“沁州黃”的代名詞。

沁州黃古沁州介紹

傳説遠古時期沁州為湖,檀山為島,島是鳥的世界,自有鳳凰來儀。當湖水退去,人類文明沐浴檀山時,這裏成為佛教聖地。那一年天遇大旱,四處土地乾裂,作物枯黃,檀山寺和尚上鳳凰台祭祀時,發現野谷三株,生機盎然,秋季採收,來年在鳳凰台下開荒撒播,幾經培育,谷種發生神奇的變化,米色臘黃,顆粒圓潤而晶瑩明亮,吃起來香甜可口,竟成了寺院主要糧食來源,因穀子是在坡上混長,便給她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叫“爬坡糙”,碾下的米叫“糙穀米”。人們説這幾株野谷是鳳凰留下的神種。

沁州黃沁州黃傳説

沁州黃小米
沁州黃小米(1張)
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檀山寺一位僧人給在京的親戚捎去糙穀米一斗,適逢皇后生子,因失血過多面黃肌瘦,病情嚴重。一天,皇后口喊:“黃金湯......”於是皇帝命宮中大小宮員在京城四處尋覓,有位宮員巧遇僧人親戚之母,正端着一大碗“糙谷米湯”給坐月子的兒媳婦食用,黃袍官員問老婦“這是什麼湯。”老婦回答:“黃金湯”。官員大喜,便重金換來“糙穀米”煮湯獻上,皇后一見“黃金湯”,連喝數碗,安然入睡,不久病癒。事後訪得此米產自沁州,嘉靖皇帝發旨沁州,封“糙穀米”為貢品。

沁州黃生長環境

黃河流域是穀子的故鄉,我國穀子栽種的歷史相當久遠,西安半坡村發掘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裏就有盛穀子的陶罐。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馴化選育,迄今已培育出了 16000多個品種。沁州黃,就是其中的一個最特殊的品種。
1.地理位置:沁州黃小米產於太行、太嶽兩山之間,地處北緯36°、東經112°的山西沁縣。這裏地勢平均海波1000米以上的世界穀物黃金產區
2.生長土壤:特殊紅黏土,富含鈣、鐵、磷、錳、硒等多種營養元素
3.日照時間:年日照2500h-2600h,光照充足。間長,
4.氣候條件:四季分明,晝夜温差大(相差15-20度),無霜期165天。
5.降水資源:年平均降水600mm左右,雨量適中。
6.空氣質量:全縣有13個水庫,漳河泉水縱貫全域,而且全境無礦產,無污染,無過境水,大氣通風好,質量優。

沁州黃營養價值

小米本來就有滋補功效,在北方婦女生孩子以後要喝小米稀飯窩雞蛋,可以滋補產後的虛弱。沁縣地處太行山深處,由於特殊的地理、氣候,特別適宜於穀子的生長髮育,因此“沁州黃”才谷香味濃,植物脂肪、可溶性糖類、粗纖維蛋白質含量均優於普通小米、大米等。常食此米可治療脾胃虛弱、反胃嘔吐、腹瀉等,還具有養陰、壯陽、清熱、利尿、等功能,對高血壓皮膚病、炎症均有一定的預防和抑制作用。有腎病者直常食,脾胃虛者宜久食。

沁州黃沁州黃功效

小米具有防治消化不良的功效。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嘔吐的功效。小米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可以使產婦虛寒的體質得到調養,幫助她們恢復體力。除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外,小米中色氨酸含量為穀類之首,色氨酸有調節睡眠的作用。中醫認為,小米味甘鹹,有清熱解渴、健胃除濕、和胃安眠等功效。用小米煮粥,睡前服用,易使人安然入睡。
小米滋陰, 是鹼性穀類,身體有痠痛或胃酸不調者也可常常吃。 小米也能解除口臭,減少口中的細菌滋生。 小米的豐富氨基酸幫助預防流產,抗菌及預防女性陰道發炎。小米對抗瀉肚子、 嘔吐、消化不良及糖尿者, 都有幫助。 若是瀉肚子,可把小米炒過才煮,消化不良或嘔吐時,可用小米熬成粥吃,懷孕婦女若是早晨有不適,或在產後調養,可把小米熬成粥, 常常吃。
小米宜與大豆混合食用。這是由於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賴氨酸,而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賴氨酸,可以補充小米的不足。小米粥不宜太稀薄。
小米入脾、胃、腎經,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煮小米粥時,待到粥熟後稍稍冷卻沉澱,可以看到粥的最上層浮有一層細膩的粘稠物,這就是粥油,具有保護胃粘膜、補益脾胃的功效,最適合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食用。特別説明的是,新米的補益效果優於陳米
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單獨煮熬,亦可添加大、紅豆、紅薯蓮子、百合等,熬成風味各異的營養品。小米磨成粉,可制糕點,美味可口。將小米、紫米、玉米餷、紅豆、綠豆、花生豆、紅棗一起煮至黏稠狀,這種粥營養較全面,富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尤適宜食慾欠佳、腸胃不好以及貧血的人食用。 [1] 

沁州黃營養優勢

1、含有豐富的脂肪,為大米7.8倍,且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
2、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為大米的4.8倍。
3、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為大米的4倍。
4、含鉀高含鈉低,鉀鈉比大米為9:1,而小米為66:1,經常吃些小米,對高血壓患者有益。
5、含鐵量高,為大米的4.8倍;含磷也豐富,為大米的2.3倍。這就是小米能補血、健腦的原因。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