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客家圍龍屋

鎖定
客家圍龍屋,又被稱為客家圍攏屋,是客家圍屋或客家圍村中最典型的一種,屬於半圓形客家圍屋(客家圍村) [1]  。從建築風格民風民俗處處展示了客家人文歷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 [4] 
客家圍龍屋,是指建築主體前部分由堂屋與橫屋構成方形,後部分由化胎與圍屋構成半圓形,形態呈前方後圓,與建築主體前的禾坪和半圓形水塘構成整體為橢圓形的以及因歷史、地形、地勢等原因造成半圓形水塘缺失的建築物、構築物。 [3] 
客家圍屋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廣西的"杆欄式"、雲南的"一顆印",被中外建築界稱為我國最有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特色民居建築 [2] 
中文名
客家圍龍屋
歸    屬
圍村

目錄

  1. 1 信息

客家圍龍屋信息

客家圍村-圍龍屋
客家的圍村多按宗族姓氏關係組合而成,客家圍屋一般坐北朝南,房屋的主體羣建築與圍牆之間的露天部分呈半圓形,稱為"花台"主體羣。圍屋佈局有住房、畜舍、農具間、廁所的設置,主次分明,清污隔離。圍屋前低後高,有利於通風、採光和排水。圍屋大門前有供晾曬、活動的禾坪,以及照壁、池塘等。如今,圍龍屋作為一種歷史的遺蹟和獨特景觀,被梅州人所珍惜和妥善保留。梅州城區和城郊40公里內的幾百座圍龍屋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客家圍龍屋一般選擇在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建好一座完整的圍龍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客家圍龍屋分佈在廣東省很多地方,只有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會有圍龍屋。但在客家聚居的梅州等地,幾乎村村有圍屋。我們客家人的祖輩就集體生活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圍龍屋裏。
跟土樓一樣,客家人遷居嶺南為避免當地原土著的攻擊,建造這種適合聚居的圍龍屋,圍龍屋中通常為一屋一姓,甚至一屋一村。
客家圍龍屋的基本構造如下:圍龍屋不論大小,門前必有一塊禾坪,坪前有半月塘,門內中軸線上分設上、中、下三堂,上堂為“祖堂”,堂屋左右設廂房為橫屋,一直向後延伸,在橫屋的盡頭築起半圓形房屋,正中一間必設“龍廳”。“龍廳”之下均有一處“胎土”,其位置在中軸線上的祖堂之後,形如半月,高於祖堂地平。若其後無圍龍屋,則呈土丘狀;若後有圍龍屋,則呈龜背狀。“胎土”乃客家民居的“龍脈”和風水要點。完整的圍龍屋從高空看去,就像是一個“蛋形”,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文學思想。 [5]  客家圍屋的卵形形象正是將“天”與“地”的概念融入自己的“建築”之中,從而體現對“道”的認知。半月塘和“化胎”是客家圍屋的象徵,塘與“化胎”構成圓形佈局,代表天;上堂、中堂與下堂及兩側的橫屋構成方形佈局,代表地;人居其中,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諧畫面。 [6] 
圍龍老屋的特點
一間圍龍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壘,屋內分別建有多間卧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形成一個自己自足、自得其樂的社會小羣體客家圍建築初衷,正是“聚族於此”!
圍龍屋不論大小,大門前必有一塊禾坪與一個半月形池塘,禾坪用於曬穀、乘涼和其他活動,池塘具有蓄水、養魚、防火、防旱等作用。
客家圍村-圍龍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