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蒙吉故居

鎖定
蔡蒙吉故居,又稱為蔡屋圍,地處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金星村,建於南宋紹興年間,距今已有884年曆史,是梅州現存最古老的客家民居之一。 [1-2] 
蔡蒙吉故居佔地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為二堂二橫一圍的傳統客家圍屋(客家圍村)。
1987年蔡蒙吉故居被列為梅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14年1月13日,蔡蒙吉故居被列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蔡蒙吉故居
地理位置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金星村
佔地面積
1500 m²
文保級別
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民居類型
客家圍屋
別    名
蔡屋圍
建築年代
宋朝
建築風格
客家圍村

蔡蒙吉故居故居簡介

經過修繕的蔡蒙吉故居古色古香,配套的公共設施也得以完善。蔡蒙吉故居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是蔡福粵由福建武平遷至梅縣松源開基的祖屋,為粵東客家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古民居建築,當地有“未有松源,先有蔡屋”的説法。 [5] 
客家圍村-蔡蒙吉故居
蔡蒙吉故居佔地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為二堂二橫一圍的傳統客家圍村。蔡蒙吉故居主體建築為二進院落形式,佈局簡潔,僅設上下堂及左右各一間廂房,大門兩側對稱設門房各一間,左右被橫屋和後面的半月形圍龍所包圍,是粵東客家地區初期圍龍屋的典型。 [2]  [5] 
松源鎮金星村的蔡蒙吉故居,是梅州現存最早的客家圍龍屋建築,歷經修葺現存較好。故居內的對聯及匾額多為名人所立,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文天祥在中堂牆壁所題贈的“忠孝廉節”四字,另外正大門對聯“鄉賢世第,理學宗風”,以及橫批“科甲忠賢”為清代翰林王利亨所書;正廳神龕兩側對聯為清代翰林邱玖華所題。 [9] 
蔡蒙吉故居於1987年11月被公佈為梅縣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1月又被公佈為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9] 
2008年10月,梅州市各縣和省內汕頭、河源、深圳及江西、福建、香港、重慶等地前來尋根問祖的600多名蔡蒙吉後裔在其故居舉行祭祖儀式。當地政府和蔡氏後裔多方籌資在當地興建和修繕了蒙吉公園、蒙吉書院和蒙吉大橋等公益設施,使蔡蒙吉故居成為梅縣名人故居旅遊的新亮點。 [1] 
2009年6月,梅州當地政府和蔡氏後裔共同籌資,開始對蔡蒙吉故居進行全面修繕。 [6] 
2017年10月5日,紀念蔡氏開基祖福粵公誕辰900週年暨民族英雄蔡蒙吉英勇就義740週年大會在梅縣區松源鎮金星村蔡屋舉行,來自廣東各地和重慶、四川、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市)的上千名蔡氏宗親參加了活動。大會結束後,與會全體蔡氏宗親還前往蔡蒙吉故居開展了祭拜活動。 [7] 

蔡蒙吉故居人物簡介

蔡蒙吉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抗元英雄和詩人、廣東古八賢之一。12歲中進士,被時人譽為“神童進士”,其祖父蔡若霖、父親蔡定夫均為進士,因此當地有蔡府“一門三進士”之佳話。宋末,蔡蒙吉在松源等地散家財,助兵餉,舉義旗,組義軍,開義倉,濟災民,特別在改學制、辦義學方面開先河,威振梅州。因其忠烈,就任“梅州籤書事、義務總督”,統兵六千勤王,與元兵浴血奮戰。公元1276年蔡蒙吉率孤軍與元軍作戰,城陷被俘,英勇不屈從容就義,年僅32歲。文天祥感其忠節,特前往吊念,並在屋內寫下“忠孝廉節”四個大字。 [3]  [8] 
客家圍村-蔡蒙吉故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