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崇興圍

鎖定
崇興圍是位於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巖鎮山池村下鎮的一座客家圍村(客家圍屋 [1] 
崇興圍是由南宋抗元民族英雄,愛國詩人,謝疊山18世裔孫謝運崇『號朝仰,祖父謝仁忠“千户候”康熙年間龍川縣的大富豪名流,父親裕容是兵部右侍郎』,於乾隆年初(1730 -1740年),10年時間創創建。
崇興圍佔地20畝,房間150多間,大小天井22個,大小廳堂25個。圍屋外牆牆高約11米,牆厚度60CM,堅硬無比的石灰種牆,圍屋兩層,圍屋中間是三縱四橫四個角樓的正屋,圍屋防禦力強。大約已有270多年曆史。曾無數次抵禦土匪的騷擾,也抵擋過幾次國民軍的進攻。在舊時科技還未曾像發達時期,這種城牆足於抵擋敵人的進攻 [2] 
中文名
崇興圍
館藏地點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巖鎮山池村下鎮
所屬年代
乾隆年初
出土地點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巖鎮山池村下鎮
網友稱
天下第一圍
別    名
仰昌夏
民居類型
客家民居
建築類型
客家圍屋、客家圍村、客家圍堡、客家圍寨

崇興圍文物歷史

謝運崇 國學監生,號朝仰,生於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嵗 。娶揚氏,無後。娶王氏,生男 宗傳 宗魁 宗發 宗継 宗源 宗善(6個兒子5個秀才) ,官任府同知(正五品),30歲時花費巨資,用10年時間(1730年-1740年),建造崇興圍。圍屋建造初期,圍屋裏面還有一畝多地在種水稻,因為這塊田的主人不肯賣,就在大圍牆留一缺口給他進出來種田,謝運崇家裏的雞鴨吃了他的水稻、稻穀,他就將雞鴨打死,謝運崇就把雞鴨煮好,請他喝酒吃肉,反覆無幾次,最終感化他,崇興圍才得以建成。
崇興圍正大門 崇興圍正大門
有270多年的歷史。崇興圍,又名仰倡夏,是龍川縣現存的規模較大,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保存較完好,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古圍屋,也是這裏最古老的圍屋了。
崇興圍 [3]  佔地20畝,房間150多間 [6]  ,有現代樓屋的三層半高,大小天井22個,大小廳堂25個,幾十間浴室,氣派非凡,處處彰顯着農家大户風頭。圍屋大門口還有一佔地3畝的石灰地禾場,有一口用石灰牆徹成佔地2畝鯉魚形狀的塘,當地人稱鯉嫲塘,還保存完好,可供村民平時活動。圍屋還有禦敵防賊的作用。圍屋添了外牆,外牆高約11米,牆邊有兩排槍口窗,牆厚60釐米,牆本身就很有特色,用的是堅硬無比的石灰牆。老人們説,此種牆由石灰粉、沙、石按比例混合,非常堅固嚴實。圍屋有兩層,第一層北面還有個炮樓。圍屋中間三縱四橫,防禦力強,陌生人進圍屋是找不到路出去的,可以迷惑敵人。俗話説樹大招風,如此壯觀的圍屋肯定會招來不少人覬覦,聽老一輩人説這裏曾對付好幾次土匪和國民軍的進攻。
站在崇興圍門庭外,彷彿讓你置身於盛清時代的天空,一個家族背景下的遙遠絕響還在耳畔。來到這裏,走過每一步,都讓人忍不住要停下來,駐足觀望,唯恐遺漏了每一寸土地,也許它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故事。這裏的氛圍很好,營造着一種土色土香農家氣息,不虛浮,不做作,像酒一般,越久愈醇愈香,飄向這裏的每一處。穿行在古屋深處,歷史的天空在遠處迴響。

崇興圍現狀

由於當地村民對文物保護意識增強,2018年村民集資100多萬資金加以修繕,政府部門也重視古民居保護,古老客家圍屋重現昔日輝煌 [4] 
正門
一.
寶樹茂庭堦蒂固根深百世恩源源本本,
芝蘭濡雨露香開馨發一堂覘苾苾芬芬.
二.
崇向淝水雄風偉武經文安歲月,
興起東山秀氣培蘭毓桂茂新春.
斗門
一.
仰沾新雨露,
昌熾舊家風.
仰俯大文章綠綠紅紅點綴一編佳錦繡,
昌明新氣象濃濃淡淡飛騰無數好風雲.

崇興圍文物價值

能充分體現出盛清時代的天空,一個家族背景下的遙遠絕響還在耳畔。來到這裏,走過每一步,都讓人忍不住要停下來,駐足觀望,唯恐遺漏了每一寸土地,也許它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故事。這裏的氛圍很好,營造着一種土色土香農家氣息,不虛浮,不做作,像酒一般,越久愈醇愈香,飄向這裏的每一處。穿行在古屋深處,歷史的天空在遠處迴響。具有較深的考古價值,上世紀90年代末曾有過不少電視台進行採訪,中央電視台還曾做過專題報道並在此舉行過大型的文藝節目。

崇興圍文物保護

近年來當地村民對文物保護觀念不斷增強,2018年村民集資100多萬元資金修繕維修 [4]  ,龍川縣政府將崇興圍列入重點保護文物 [5]  ,也是龍川縣書畫協會實踐基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