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布老圍

鎖定
高布老圍是位於廣東惠州市惠陽區秋長街道辦高嶺村的一座宋代客家圍屋(客家圍村)。
圍屋建於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已有752年曆史。建造者是蔣田葉氏開基祖葉裕的五兒子葉明光,他與蔣田南陽世居圍屋的建造者葉志光是親兄弟 [1] 
中文名
高布老圍
地理位置
惠州市惠陽區秋長街道辦高嶺村 [1] 
佔地面積
3441.6 m²
建築風格
客家圍屋 [1] 
建築年代
南宋
同時代圍屋
東昇圍朝天圍蔡蒙吉故居(蔡屋圍)
別    名
高步圍村
村落類型
客家圍村
歷史沿革
圍屋坐東北朝西南,由泮池、禾坪、前圍、堂屋、橫屋組成。圍屋平面呈長方形,總面闊72米,總進深47.8米,佔地面積為3441.6平方米 [1] 
高步老圍
圍屋正面只在中間開有一門,大理石門夾、石門枕。屋頂為硬山頂,上有灰塑博古脊。從大門進入為門廳,兩側有左右耳房,過了門廳就是天街。在高布老圍圍屋裏,祠堂沒有建在正對大門的中間位置,因此在正對大門的位置,修建了照壁,又稱為“屏風牆”。古時候,人們講究風水。在風水學中,認為氣不能直衝廳堂或卧室,否則不吉利。為避免氣衝,人們就在大門前面置一堵牆。為了保持氣暢,這堵牆不能封閉,故形成照壁這種建築形式。照壁同時起到擋風、遮蔽視線的作用 [1] 
祖祠一進為前廳,有木屏門與後面相隔,上方懸掛有“大夫第”的牌匾。二進為中廳,有六扇木屏風門相隔,木屏門上方懸掛有“奕世其昌”的牌匾。兩塊牌匾,既顯示了高布葉氏家族的榮耀,也寄託了世世代代昌盛發達期望。三進為上廳,中間置有神龕,供奉着先祖的牌位。神龕兩側刻有一幅對聯:“北宋徙循州,隷及聖朝三易世;南雄遷博裏,追維前代六分房”。對聯記載了高布葉氏的遷徙路線,以及朝代和家族的變遷歷史。北宋年間,葉氏族人遷徙到循州(今惠州市、河源市、汕尾市、梅州市的大部分地區);後來又從東莞茶山水步頭遷居南雄珠璣巷;南宋末年,又從南雄遷回到循州,在蔣田開基。在這短短的時間裏,經歷了北宋、南宋、元朝的更替;而葉明光也養育了六個兒子,開枝散葉,分出六房 [1] 
建於南宋末年的高布老圍圍屋,由於保留了較完好的建築形制,對研究宋朝時期的建築風格、風水佈局,以及蔣田葉氏的家族史,將起到積極的參考作用。2004年8月,高布老圍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