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食物里程

鎖定
食物里程(food miles)指的是消費者與食物原產地之間的距離。食物里程遠,表示食物經過漫長的運送過程,則用於食物包裝與保存的材料、一路上交通工具所消耗的汽油與隨之而生的廢氣將增加環境的負擔。而且對於果蔬和肉類來説,食物里程越高則表示該食品越不新鮮。簡而言之,食物里程是指將食物從生產地運輸到銷售地所經過的距離。 [1] 
中文名
食物里程
外文名
Food Mile
本    質
消費者與食物原產地之間的距離
要    素
消費者、食物、距離

目錄

食物里程定義

食物里程(food miles)指的是消費者與食物原產地之間的距離。食物里程遠,表示食物經過漫長的運送過程,則用於食物包裝與保存的材料、一路上交通工具所消耗的汽油與隨之而生的廢氣將增加環境的負擔。而且對於果蔬和肉類來説,食物里程越高則表示該食品越不新鮮。簡而言之,食物里程是指將食物從生產地運輸到銷售地所經過的距離。 [1] 

食物里程由來

食物里程的概念最早由英國教授Tim Lang於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低碳經濟時代,這個概念一度成為歐美國家消費者選擇低碳產品的標準立比較突出的表現是發生在歐洲和北美的消費者購買當地貨行動("localfood" initi atives)雹很多大型超級市場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要,在商品上標註了食物里程。在交通工具相同的情況下,食物里程越遠,產品的碳排放越大。因此,從邏輯上看,國際貿易中產品的碳足跡會受到食物里程的影響。

食物里程發展

食物里程概念並非十分科學,存在以下缺陷:
1、食物里程的比較基礎有失公平:
食物里程只是簡單地將運輸距離作為衡量碳排放的標準,沒有對海、陸、空三種運輸方式進行分類比較,其比較的基礎有失公平。相同的運輸距離,採用空運會比海運的碳排放大很多。而且,有些情況下,運輸方式是特定的。例如,很多大體積的貨物只能採用海運;很多保鮮性差或急需性強的貨物只能採用空運。據統計,空運的排碳量是海運的177倍。按照食物里程的標準,從巴西運往歐洲的芒果、從肯尼亞運往歐洲的草萄、從墨西哥運往歐洲的龍鬚菜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損害。 [1] 
2、食物里程對距離的認識過於片面:
由於存在食物里程的概念,人們往往認為,國際運輸要比國內運輸距離遠,向空氣中排放的温室氣體較多。從表面上看,這種觀點似乎符合一般情況。但實際上,跨越國界的運輸不一定比國內運輸的食物里程大,或者即使前者的食物里程大於後者,其温室氣體排放量也不一定比後者多。例如,日本到中國的直線距離是2478千米,中國最南端到最北端的距離約5500千米,顯然,如果從日本運輸水果到中國,其食物里程小於中國境內的南北運輸。
總之,食物里程在確定碳足跡方面有很多細節的缺失,需要在更大程度上進一步完善。如對不同運輸方式應
加以考慮,對距離的衡噩要考慮到不同國家、國內和國外的實際距離,切忌籠統、死板。 [1] 
人類的各種活動,都會排出二氧化碳,食物的生產當然也不例外!而根據實際的生產經驗後,人們發現生產高蛋白質、高脂肪的食物時,消耗的能源和排出的温室氣體都很多!所以,如果純以食物類型來區分的話,生產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都甚高的肉類,會比種植蔬菜、水果消耗更多資源,對地球環境更為有害。
當然,要求全世界都吃素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幸好,除了以肉類和蔬果區別高碳和低碳食物,還有另一種方法可以找尋既美味又環保的食物,就是計算“食物里程”(Food Mileage)。
不過,這個計算法實在過於簡單,因為在食物生產過程裏,各種原材料可能並非來自單一地區,再用白之戀人為例,它的小麥粉可能來自中國、雞蛋來自泰國、牛奶來自十勝、可可粉甚至可能來自南美洲吧!由這些地方將原材料運送到北海道去製造白之戀人,中間的“裏數”也需要計算入食物里程。再嚴格一些的計法,甚至會將包裝所用的材料都包括在內。
食物里程愈短,中間所需要的運輸時間也愈短,消耗的燃油以及各種資源,也自然會較少。於是,我們亦會把食物里程短的食物稱為“低碳食物”。
以這個方式去尋找低碳食物的話,我們很容易發現:最低碳的食物,就是本地生產的食物!本地食物由產地運到你家的雪櫃裏,所花費的運輸費用是最少的,耗掉的能源也最少。買一包意大利製造的pasta、或者一包本地製造的,後者在口感、味道等等方面可能不及前者,但在食物里程上,本地的製品就一定短得多,製造它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亦都較少。
下次選擇食物時,你是選擇口腹的滿足、還是想為愛地球而出一分力,是很值得深思的問題呢!
參考資料
  • 1.    王淼.《WTO規則對低碳經濟的約束與激勵》.瀋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