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逮姓

鎖定
逮[逮、逯、迨,讀作lù(ㄌㄨˋ),亦可讀作dài(ㄉㄞˋ),不可讀作dǎi(ㄉㄞˇ)]。
中文名
逮姓
屬    性
姓氏
發    音
讀作lù(ㄌㄨˋ),亦可讀作dài(ㄉㄞˋ)

目錄

逮姓起源

逮姓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官位跡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西周時期,有官員跡人,亦稱及人、伋人。在古代,“人及”字義就是“逮”,而“逮”即“逯”的古體字,因此又稱逮人、逯人。
逮人,專職掌管王室御設的行獵場所即圍場,防止他人偷獵,保護圍場內各種動物,探尋記錄動物行蹤,以供君王狩獵。在典籍《周禮·地官》中記載:“跡人,掌邦田之地政……禁麋鹿卵者,與其毒矢者。”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均設有逮人之官,到南北朝的北周時期,亦設有司跡中士,亦稱司逮中士,官秩正二命(從八品),隸屬於秋官府管轄,下屬有司逮下士若干。
在典籍《唐韻》中有註釋:“逯,姓也。逯音祿,又音鹿。今東郡有逯姓,二音並行。書本逯字或作逮。今河朔有逮姓,自呼音徒戴反,其義兩通。”
在逮人、司逮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逮氏,亦有稱跡氏、及氏、逯氏、伋氏者,逮氏讀音作dài(ㄉㄞˋ)。

逮姓源流二

源於嬴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秦國邑名,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風俗通》記載,“逯”是一個地名,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有一個邑名叫逯(今山西永和),後來有一秦國大夫被封於逯邑,建逯城,其後人就以封邑名為姓氏,稱為逯氏。唐朝時期,松贊干布迎娶大唐的文成公主,就是通過逯城迴歸吐蕃王朝的。
在秦漢之際,“逯”、“逮”二字通義通假,因此逯氏亦稱逮氏,世代相傳至今,讀音作lù(ㄌㄨˋ)。

逮姓源流三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邑名,亦以邑名為氏。
據史籍《路史》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付逯城(今河南沁陽),楚王族中有被封於付逯城者,其後代中有以邑名為姓氏者,稱付逯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逯氏。
在秦漢之際,“逯”、“逮”二字通義通假,因此逯氏亦稱逮氏,世代相傳至今,讀音作lù(ㄌㄨˋ)。

逮姓分佈

山西省的清徐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柳州市,山東省的淄博市、濰坊市等地,均有逮氏族人分佈。

逮姓郡望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是由邯鄲郡分置,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一部分地區,後改為廣平國。東漢時期廢其郡入鉅鹿郡。三國時期曹魏復置廣平郡,轄境擴大。隋朝開皇初年廢黜。
臨河郡:南北朝時期北齊武平元年庚寅(公元570年)置臨河郡,治所在今山西省永和縣。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廢黜。
付逯城:亦稱河內縣、沁陽縣。夏王朝時期為覃懷地,屬冀州。商王朝時期為鄂侯國,屬畿內。西周時期為邘國地,又為雍國之西境;春秋時期為周地、鄭地,後又為晉國之野王邑,再後為楚國所佔。戰國時期為魏國之地,後又屬韓國,再後為衞國。秦朝時期為河內郡所轄的野王邑。漢朝時期置野王縣,後析為武德、波二縣。晉朝時期廢黜,恢復野王縣,郡治由懷移至此縣。隋朝時期改為河內縣,因在黃河北。唐朝時期析為太行、忠義、紫陵三縣,旋複合為河內縣,為懷州治所。宋朝時期析置武德縣,不久復併入河內縣,屬河北西路懷州。金國時期為南懷州治。元朝時期屬懷孟路,後改為懷慶路。明朝時期屬懷慶府。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存縣,改為沁陽縣,因在沁河之北,故名。沁陽縣先後屬河南省豫北道、河北道及第四行政督察區。1949年以後,改屬平原省新鄉專區,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銷,改屬河南省新鄉專區,1986年改屬焦作市。1989年9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沁陽縣,設立沁陽市。沁陽市直屬於河南省,由焦作市代管。

逮姓堂號

廣平堂:以望立堂。
孝子堂:明朝時期的孝子逮相,廣宗人,諸生。明嘉靖中期,母歿,廬墓三年,躬自負土成墳,時有大水而不浸其廬,遠近稱異。

逮姓名人

逮姓逮並

(生卒年待考),亦稱逯並。著名漢朝大臣、蒙鄉侯。
西漢孺子嬰居攝三年(公元8年),逮並被封為蒙鄉侯。
王莽篡漢後建立新朝,廷下大司馬孔永認為王莽為事無常,遂辭職,逮並繼任為大司馬。
新朝於鳳元年(公元14年),在王莽推行新政改革,即更改地方官制和政區建制的過程中,大司馬逮並被免職。
新朝地皇四年(西漢更始元年,公元23年),綠林起義軍擁立劉氏宗親劉玄稱帝,年號定為“更始”,就是歷史上的更始帝。這使王莽的新朝政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為了沖走這個不好消息帶來的晦氣,王莽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為了顯示自己沒有老,他還特意將自己的鬍子染成了黑色。但這絲毫不能挽救王莽的敗亡命運。
當年的農曆6月,王莽派出的軍隊和起義軍在昆陽交戰,結果王莽軍全軍覆沒。起義軍乘勝直搗長安。農曆10月1日,義軍攻進了長安的宣平門。王莽被城內響應義軍的一名商人杜吳殺死。
王莽政權敗亡後,更始帝劉玄大肆屠戮新朝官吏,逮並因在新朝中任過重職,全族遂避難逃亡,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姓氏古體字“逯”為姓氏者,稱逯氏,其實還是同一姓氏字。也有改用先祖名字稱並氏者。

逮姓逮維全

(公元1951~今),山東臨淄人,著名地方公務員
原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兼反貪局局長。他曾在1995年任副檢察長兼反貪局局長,分管反貪局、四個檢察室、舉報處等。

逮姓逮華

(公元1953~今),女;廣西柳州人,著名腫瘤醫學專家。
廣西柳州市衞生學校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她一貫奉行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憑着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對病人的同情心,時時處處都為病人着想。
十多年來,她默默地把自己的知識、智慧、才華和心血全部奉獻給了腫瘤患者,奉獻給了腫瘤醫學事業。雖然癌症仍是世界尚未攻克的尖端性醫學難題,但她敢於知難而上,在完成繁重的臨牀和科室業務管理及帶教任務外,堅持與她所領導的青年科研小組成員積極開展腫瘤防治領域方面的科研活動,1991年她研製的“癌症皮試液”獲得成功,該成果被評為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她因此榮獲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等光榮稱號。
她開展了“溶鏈劑聯合胎盤提取液在中晚期惡性腫瘤治療中的應用”這一新課題的臨牀研究。她的醫術和醫德贏得了廣大醫務工作者和病人的信賴,得到各級組織的充分肯定,1997年獲得市“三八”紅旗手、市“巾幗建功”能手和市先進生產工作者等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