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山狼

鎖定
《原山狼》是清代趙執信創作的散文。
中文名
原山狼
創作年代
清代
作    者
趙執信
作品體裁
散文

原山狼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原山狼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趙執信
作品體裁:散文

原山狼作品原文

原山有穴焉,處非極顛,與村墟密邇(1)。而經路險僻,舊蓋人所居也。溪谷陰黝,草樹蒙密。頃歲,一狼據之。狼狀醜且穢,其聲甚怪,出入百獸,且能為人。每日暮,陰晦,則負穴而嗥,為兒啼,為嫠婦泣(2),為冤鬼哭,為市進喧譁,為軍陣鼓吹,林壑響應(3),村人震悚,久而憎惡之,然莫敢犯。山中鳥獸聞之,以為雄傑也,羣往附焉。有黠狐者,善媚,請奉為山之王,羣小咸和。狼大喜,聲益兇厲,間出行山下(4),竊雞豚食之。與人值(5),亦未敢搏噬。黠狐曰:“此去城市才數里,盍往遊乎(6)?”狼意蹙縮(7),內自揣:吾以夜往,脱有不虞(8),返吾穴而據焉,若我何?至,則闌入吏舍(9)。吏者海壖人也(10),所習惟魚鱉,見狼則大驚,為具酒脯,致禮敬。狼意得甚,恣飲啖。由是數過吏,浸不避晝日(11)。市人或遇之,駭而走,相恐以妖,競閉其户。士人者從牆上視之曰:“狼也!”語吏不可近。吏既不能絕狼,因不聽,狼益無所憚,澤其毛衣,侈然往來(12)。自村及城中,皆相戒,謹避之。
有道士,抱奇術,隱深山。聞而造士人曰(13):“何子之柔也?是將食人。今不除,子與眾且不給其齒牙矣!”曰:“固知之,眾不一,無有弓矢網罟(14),且吏暱之。”道士曰:“吏亦何利?語有之:‘野獸入室,主人將去。’既入其室矣,無已,吾助子。”乃為檄文(15),告諸神。其夕,大雷電夷其穴(16)。狼適未歸,歸則無所據矣。狐獸盡散,狼竄於野,厭然不復能自奮(17)。暮聲悽斷,但如鬼而已。村人相與謀,彼已無能為,操梃棓(18),斂瓦石,將斃之。城市知而爭出,道士笑之曰:“屬者神殛之也(19),幸其未食人,貸其命(20)。汝曹顧欲死之,昔者奈何相戒而莫敢犯乎?汝曹之甚也。”眾乃止,狼亦遁去。
評曰:狼無能為也,恐動羣獸,弄吏以為威,由有所據以發其惡聲也。喪其穴,敗矣。地固不可以假狼哉! [1] 

原山狼作品註釋

(1)村墟:村落。邇:近。
(2)嫠(lí)婦:寡婦。
(3)壑:山谷。
(4)間出:乘隙私出。
(5)值:相遇。
(6)盍(hé):何不。
(7)蹙(cù)縮:緊縮,這裏是畏縮的意思。
(8)脱:倘若。不虞:沒有意料到的事。
(9)闌入:擅自進入。
(10)海壖(ruán):海邊。
(11)浸:漸漸地。
(12)侈然:放縱的樣子。
(13)造:造訪。
(14)罟(gǔ):網的通稱。
(15)檄文:古代用以徵召、曉諭的文書。
(16)夷:平。
(17)厭然:畏縮的樣子。
(18)梃(tǐng):木棒。棓(bàng):杖,棍棒。
(19)屬者:近時。殛(jí):誅殺。
(20)貸:寬恕。 [1] 

原山狼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飴山文集》卷十二。原山,一名飴山,在今山東萊蕪縣西南。這是一篇諷刺散文,作者借狼在羣獸的慫恿和人的恐懼放縱下,竟能勾結官吏,逞威作惡,來譴責那些狼一樣的惡人,並且也點明瞭這種惡人的本質是虛弱的,是因為人們不敢和它鬥爭才逐漸囂張起來的;還諷刺了那些阿諛奉承、助紂為虐及引狼入室的人。 [1] 

原山狼作者簡介

趙執信(1662—1744),字仲符,號秋谷,晚號飴山老人,益都(今屬山東)人。王士禎甥婿。自少年時即善於吟詠,十九歲時,登1679年(康熙十八年)進士,授編修。出典山西鄉試,遷右贊善。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在佟皇后喪葬期間,因觀看洪昇《長生殿》演出,被革職。趙執信工詩,有些暴露現實黑暗、反映民間疾苦之作。其文多序跋、碑誌,成就不及詩。著有《飴山堂詩文集》,又有詩論《談龍錄》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