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鎖定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德國作曲家雅科布·路德維希·費利克斯·門德爾松·巴托爾迪作於1838~1844年間,於1845年首次上演。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中,這一首是最為著名的,與德國作曲家貝多芬、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中文名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作    於
1838~1844年間
首次上演
1845年首次上演
作曲家
費利克斯·門德爾松·巴托爾迪
地    區
德國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樂曲評論

門德爾松 門德爾松
整部作品充滿了柔美的浪漫情緒和均勻齊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處理手法精妙絕倫,旋律優美,技巧華麗,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境界,不僅是門德爾松最傑出的作品,也是德國浪漫樂派誕生以來,最美麗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認為這部作品是小提琴協奏曲的“壓卷之作”。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樂曲賞析

全曲由三個樂章構成,樂章之間不中斷地連續演奏,這在當時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圍的快速流動被切斷;而各樂章卻各自獨立,體現了門德爾松以古典派傳統為基礎,並灌入新時代氣息的典型作風。
第一樂章:熱情的甚快板,e小調,2/2拍,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樂章。第一主題是一個充滿幸福,又盪漾着憂愁的優美旋律。這一樂章非常出名,以至於一提到門德爾松,人們便會聯想到這個主題。同時,這一樂章的華採樂段也體現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
第二樂章,行板C大調,6/8拍, 這是一個抒情的而且富有門德爾松韻味的極其醇美的樂章。
第三樂章,以奏鳴曲式寫成,也是世界著名的樂章。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