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RB 57D

鎖定
RB-57D為高亞音速、 雙發噴氣式單翼高空偵察機。此機型原為英國的一家公司研製,首次試飛成功後,美國空軍覺得這種飛機大有發展前途,便購買了飛機制造權,並將它進一步改進為RB-57D。與最初型號RB-57A相比,其最大優越性在於它超過20000米的實用升限,這一高度超過了當時人民解放軍空軍性能最好的米格-19殲擊機的最大升限。同時它也是世界上第一種被地空導彈擊落的飛機。
中文名
RB-57D
試飛時間
1949年
飛行高度
70000英尺(約21336米)
所屬國家
英國

RB 57D衍生型號

第一架RB-57D於1955年11月5日試飛成功,根據作戰任務的具體變化設計了四個基本類型,總共製造了20架。
6架 RB-57D -294型 (生產編號53-3977 到53-3982)(A型)單座高空照相偵察機。這些飛機的主要任務是高空照相偵察。有四個偵察相機(兩台K38和兩台KCl)安裝在前機身下部。
7 架RB-57D-744型 (生產編號53-3970 到 53-3976)(B型)具有空中加油的基本配置。
1 架 RB-57D-1 (生產編號53-3963)(C型)單座電子偵察機(雷達)。這種機型沒有相機,但有一套廣譜雷達設備安裝在機身。飛機有一個鼻罩殼,內置apn-107雷達天線。一部搜索雷達和一部apq-56機載側視雷達(SLAR)被安裝在機身。SLAR主要是用於雷達製圖,它的天線被安裝在下機身下方的鰭翼。這些天線給了D-1一個獨特的外觀。
6 架RB-57-796型(生產編號53-3964到53-3969)(D組)雙座版本,機組成員包括飛行員和電子戰操作員2人,用於電子偵察任務。飛機同樣安裝了一台 apn-107機頭雷達,不同之處在於安裝了 一台apa-69a天線雷達,位於一個獨特的腹部罩。

RB 57D飛機性能

一般特徵:(根據不同用途有所區別)
乘員:1或2人
長度:約66英尺,約20米。
翼展:106英尺,約32米。
身高:15英尺,約4.6米。
最大起飛重量:約59000磅,合26.76噸。
動力裝置:2×普拉特惠特尼j57-p-9&渦輪噴氣發動機,每台10000磅推力(2台共計約9噸推力)
基本性能:
最大速度:600英里(約966公里)每小時,在45000英尺(約13716米)高度時。
巡航速度:約420海里(約676公里)每小時,在65000英尺(約19812米)高度時。
作戰半徑:約2000英里(約3219公里)
實用升限:70000英尺(約21336米)

RB 57D服役歷史

美國服役情況
rb-57d在美國本土服役只有五年左右,之後主要在國外基地使用。第一批是在1956年4月裝備到第4025戰略偵察聯隊和第4080戰略偵察機聯隊,直屬戰略空軍司令部的。最初,飛機是在俄亥俄州的洛克本空軍基地,但很快就搬到佐治亞州的特納空軍基地。
首批6架rb-57d交貨距離首飛成功只有120天。最初的六架飛機,部署於日本橫田支隊,1956年底部署在阿拉斯加的埃爾森空軍基地,偵察任務被認為是針對中國,朝鮮和蘇聯。由於其飛行高度遠高於蘇聯、中國、朝鮮的米格-15s,因此在橫田支隊被用來監測受蘇聯海底核試驗,甚至偵察蘇聯的堪察加半島。1956年11月15日,三架RB-57D成功飛越海參崴。
1956年初,第4080中隊搬到了德克薩斯州的勞克林空軍基地。具備空中加油能力rb-57ds(B組,唯一的C型)被部署在1957到萊茵河一帶,支持西德空軍備戰。所有轉場任務均在重視rb-57d安全和信息保密的情況下進行。早期在東德邊境進行的偵察/情報任圍繞波羅的海。由於任務高度保密,返回的rb-57s在波羅的海往往被己方雷達當做入侵者,從而出動Raf霍克獵人戰機攔截,只為確認他們不是蘇聯飛機。這些特別版本的rb-57ds有特殊的機身構造。配備了一個24英尺焦距的大光圈鏡頭相機。所拍攝的照片由中情局分析專家放大,可以清楚看到整個東歐的導彈發射井。而飛行員和領航員直到任務結束都不會看過自己拍攝的影像資料,因為着陸後,中情局僱員會在他們離開座位前將採集的影像取走。當第4025聯隊於1959年6月轉場到萊茵河流域時,rb-57d主要分配給第7407支隊,並增加了包括獨特的配備單反相機的rb-57d-1。1964年研究解決了在西德服役前期機翼疲勞問題,該機型得以繼續正常使用。
1957年-1963年,在新墨西哥州的科特蘭空軍基地,第4926試驗中隊(後來的第1211測試中隊)的RB-57D參加了原子彈試驗,任務是在試驗地點馬紹爾羣島的埃尼威托克環礁及內華達州核試驗場採集分析樣品。高飛行能力的rb-57ds讓能夠安全採集核爆炸區域內大氣樣本。
在華服役情況
台灣國民黨空軍從1957年12月開始,動用1種代號為RB-57的噴氣式偵察機對大陸腹地進行偵察。這種飛機是由蔣介石的後台老闆美國人提供的,飛行高度可達15000米。然而, 好景不長,RB-57A的偵察活動並沒有能維持多久。1958年2月18日,當1架RB-57A再次竄入山東半島地區進行偵察時,被人民解放軍的海軍航空兵揍了下來,從此,RB-57A偵察機在大陸上空銷聲匿跡。然而,蔣介石並未善罷甘休,他又多次請求美國人提供性能更為先進的偵察機,於是,一種比RB-57A更為先進的偵察機RB-57D交到了台灣國民黨空軍手上。
這是1959年1月的一天。1架RB-57D,偷偷向大陸摸來。然而,尚未靠近大陸,即被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的雷達盯上。1架米格-19殲擊機奉命起飛迎敵。米格機迅速爬高,15000米,16000米,17000米...... 米格機離RB-57D越來越近了,突然米格機不再升高。飛行員看看高度表,此時米格機的高度是17900米,他知道米格機已達到極限高度。而RB-57D離他尚有2000多米, 超出了米格機的有效射程。他只好眼睜睜地看着RB-57大搖大擺地向大陸縱深飛去,自己無可奈何地駕機返航。其他沿線機場也陸續起飛多批米格-19進行攔截,但終因高度相差2000多米而無法攻擊,只能望敵興嘆。蔣介石得此消息,欣喜若狂,命令國民黨空軍加緊對大陸的偵察。於是乎,RB-57D的偵察活動越發猖狂起來。 據統計,從1959年1月至3月,RB-57D共進入大陸10架次,活動範圍遍及福建、浙江、江蘇、上海、江西、廣東、湖南、湖北、安徽、貴州、四川、河南、山東等13個省市。期間,人民解放軍空軍雖然多次起飛殲-5、米格-19型殲擊機進行攔截,但都因飛行高度夠不上而無法攻擊。RB-57D在大陸腹地轉來轉去, 如入無人之境,這對人民解放軍空軍來説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1959年6月,RB-57D更是有恃無恐,竟然竄進北京上空偵察了2次。這2次偵察活動驚動了中國最高權力機關,也為即將來到的國慶10週年慶祝大典蒙上了一層陰影。按計劃,國慶10週年慶祝活動將邀請80多個國家貴賓參加,70萬羣眾舉行遊行,各社會主義國家首腦將蒞臨天安門。如果慶祝活動正在進行之時,1架RB-57D竄到北京上空招搖過市,其政治後果難以設想。 為此,中共中央嚴令空軍必須保證國慶節當天首都上空的安全。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人民解放軍空軍除了調遣最精鋭的殲擊機羣、高射炮羣部署在北京周圍以外,特別將訓練僅4個月、尚處於絕密中的"543"部隊投入北京地區防空作戰。"543"部隊將擔負以天安門為中心半徑130公里以內的作戰任務, 殲滅高度3000米以上的敵機。  "543"部隊一上陣,就被當作殺手鐧,防空作戰的成敗,全看它的發揮了。  不負重望,初戰告捷  195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週年慶典在北京隆重舉行。出乎意料,這一天,RB-57D沒有出現,中國的軍政首腦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10月6日,人民解放軍空軍下達瞭解除國慶戰備令。
10月7日,星期天。地空導彈2營駐地。  幾個不值班的戰士找到營長嶽振華,想請假去洗澡。嶽振華抬頭看看由陰轉晴的天空:"真是照相偵察的好天氣,説不定有情況,別去了。"  真讓嶽振華説中了。9時41分,福建前線某雷達連的熒光屏上突然出現一個非常熟悉的亮點。雷達兵立即報出情況:台北市以北50公里地面上空,大型機1架,判斷是RB-57D高空偵察機,正向大陸飛來。  10時剛過, 地空導彈2營值班員接到地空導彈羣指揮員的命令:"發現敵大型機1架,可能到達北京地區,注意做好準備!"  "嗚!嗚!嗚!"警報聲四起,指揮員飛身進入戰鬥崗位。  "敵機距首都700公里!"  "距離480公里!"  11時30分,2營的目標指示雷達終於捕獲到RB-57D的蹤影:距離380公里,高度19000米,時速750公里。2營的陣地一片寂靜,只有參謀陳輝亭通過揚聲器不停地報告RB-57D的距離、 高度和速度。也許是第1次參加實戰使陳輝亭感到緊張,他的聲音聽起來有點變味,且一聲比一聲高,一聲比一聲急。  11時50分,2營打開制導雷達天線。115公里,制導雷達抓住了目標。  100公里,嶽振華髮令:3發導彈接電準備!  70公里,嶽振華髮令:接通發射架同步!  一聲令下,原本靜靜地躺在射架上的薩姆-2倏地昂起了頭,隨着制導雷達天線,不停地轉動。  地上發生的一切, RB-57D中的國民黨飛行員是一無所知。10餘次逃脱了人民解放軍空軍的打擊, 使RB-57D的活動越來越肆無忌憚。這架RB-57D從浙江温嶺竄入大陸後, 越過沿途各機場飛機的攔截,過南京,進徐州,經濟南,直向首都北京撲來。然而,他哪裏知道一把把利劍早已懸在他脖子上,死神正微笑着向他招手。  60公里,嶽振華髮令:"3點法,導彈3發,間隔6秒,28公里消滅目標!"  12時4分,嶽振華髮令:"發射!"  引導技師徐培信咬緊牙關把大拇指向發射按鈕狠狠地壓下去。  "轟!轟!轟!"隨着3聲天崩地裂般的巨響,3枚薩姆導彈騰空而起,直插雲霄。片刻之後,東南方向傳來幾聲輕微的爆炸聲。  地空導彈羣指揮所, 指揮員張伯華一臉興奮,並自言自語道:"行了,這下行了!"他曾多次組織過導彈打靶,根據經驗,他判斷導彈已擊中目標。  果然不出所料,沒多大功夫,電話鈴響了,2營報告:“消耗導彈3發,擊落敵機1架,飛機殘骸墜落在通縣東南......” 當嶽振華確信導彈已擊中目標後,立即帶上幾個人驅車向雷達標示的方位開去。不出半小時,汽車駛抵通縣東南18公里處的河西務村。只見在一塊莊稼地裏,一大羣人正圍着看一個什麼東西。  嶽振華帶人撥開人羣,走上前來。只見1名戴着頭盔的飛行員仰躺在地上,嘴角流着血。一位保衞幹事上前用手摸摸,鼻子裏還有熱氣出來,但心臟和脈搏都已停止跳動。他怕別人拿走飛行員的東西,隨手把手錶、手槍摘了下來,接着又從上衣口袋裏掏出個黑皮本,上面貼着飛行員的照片,寫着“上尉飛行員王英欽”字樣。  在飛行員東南100米處, 是RB-57D飛機主體殘骸。只見它頭部插在地下、尾巴高高翹起,一副慘相。距殘骸主體東南四五百米處,一隻折斷的機翼攤在那兒。  事後查明,這架飛機於1955年7月在美國出廠,1958年交國民黨空軍使用,編制在國民黨空軍第5聯隊第6大隊第4中隊,駐台灣桃園機場,先後侵入大陸腹地15次,截至被擊落時,已飛行836小時。  RB-57D出去執行任務, 一連幾天,無音信,國民黨當局感到事情不妙,判斷它一定是出事了。但共產黨空軍是用什麼武器把它打下來的呢?美蔣當局一時大惑不解。西方的新聞媒介也紛紛猜測。  對此,中國方面始終保持緘默,不露真情。  可不要小看這一保密舉措,它為地空導彈部隊在以後的防空作戰中,連續擊落國民黨U-2高空偵察機起到了重要作用。  儘管早在50年代初,美蘇英等國就已裝備了地空導彈,但最先用它打下飛機的卻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新中國空軍不僅開創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導彈擊落飛機的先例, 而且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空軍的驕狂氣焰。從此以後,RB-57D再也未敢在大陸上空露面,美蔣當局用高空偵察機對大陸的偵察活動停止了2年零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