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略偵察機

鎖定
偵察機是專門用於從空中獲取情報的軍用飛機,也被人們稱為“空中間諜”按照擔負任務的不同,偵察機可分為戰略偵察機和戰術偵察機
戰略偵察機由於航程較遠,且能高空高速飛行,因而能深入對方縱深地區對重要目標實施偵察,獲取具有戰略價值的情報。
50年代,偵察機的性能明顯提高,飛行速度超過了音速,還出現了專門研製的戰略偵察機,如美國的U-2。60年代,研製出了飛行速度達音速的3倍、飛行高度接近3萬米的所謂 “雙3”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如美國SR-71和蘇聯的米格-25。
中文名
戰略偵察機
外文名
Strategic reconnaissance aircraft
用    於
軍事
首次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作    用
蒐集地方戰略情報
機型類別
偵察機

戰略偵察機歷史背景

偵察機是專門用於從空中獲取情報的軍用飛機,是現代戰爭中的主要偵察工具之一。在飛機誕生後,軍隊剛剛裝備了飛機,人們想到了飛機在戰爭中的第一個用途便是偵察敵情。1910年6月9日,法國陸軍的瑪爾科奈大尉和弗坎中尉駕駛着一架亨利·法爾曼雙翼機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試驗性的偵察飛行。這架飛機本是單座飛機,由弗坎中尉鑽到駕駛座和發動機之間,手拿照相機對地面的道路、鐵路、城鎮和農田進行了拍照。可以説,從這一天起,最早的偵察機便誕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偵察飛行發生在1910年10月爆發的意大利一土耳其戰爭中。10 月23日,意大利皮亞查上尉駕駛一架法國製造的布萊里奧X1型飛機從利比亞精緻的的黎波里空軍基地起飛,對土耳其軍隊的陣地進行了肉眼和照相偵察。此後,意軍又進行多次偵察飛行,並根據結果編繪了照片地圖冊。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歐洲各交戰國都很重視偵察機的應用。在大戰的初期,德軍進攻處於優勢,直插巴黎。1914年9月3日,法軍的一架偵察機發現德軍的右翼缺少掩護,於是法國根據飛行偵察的情報,趁機反擊,發動了意義重大的馬恩河戰役,終於遏止了德軍的攻勢,扭轉了戰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偵察機應用得更廣泛,出現了可進行垂直照相及傾斜照相的高空航空照相機和雷達偵察設備。大戰末期還出現了電子偵察機。50年代,偵察機的性能明顯提高,飛行速度超過了音速,還出現了專門研製的戰略偵察機,如美國的U-2。60年代,研製出了飛行速度達音速的3倍、飛行高度接近3萬米的所謂 “雙3”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如美國SR-71和蘇聯的米格-25。這時期,無人駕駛偵察機也開始得到廣泛使用。

戰略偵察機概況

戰略偵察機是為了戰略決策而蒐集地方戰略情報的專用飛機。其特點是飛行高度高、航程遠,能從高空深入地方領土或者沿別按揭飛行,裝有複雜的航攝儀和電子偵察設備,可對敵方軍事目標和工業區、核設施、導彈基地和試驗場、防空設施等戰略目標實施偵察,獲取情報供高級軍事和行政部門做決策參考。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偵察機應用廣泛,出現了進行垂直照相及傾斜照相的高空航空照相機和雷達偵察設備、大戰末期還出現了電子偵察機。

戰略偵察機美國戰略偵察機

戰略偵察機U-2高空戰略偵察機

U-2高空戰略偵察機 U-2高空戰略偵察機
U-2高空戰略偵察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久負盛名的單發高空戰略偵察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偵察機,長約15米,高約4米,重量僅7噸左右,一台渦噴發動機,時速僅約800公里,配有8台自動高倍相機和電子偵察等系統,所用的膠捲達3.5公里長,能把寬200公里、長5000公里範圍內的景物拍下並沖印成4000張照片。該型機只要在美國飛12次,就能把全國情況拍個遍,且清晰度很高。這種偵察機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就是一對細長的主翼,滯空性能好。 [1] 

戰略偵察機SR-71“黑鳥”超音速戰略偵察機

SR-71超音速偵察機 SR-71超音速偵察機
SR-71超音速偵察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M3高空戰略偵察機,於1963年2月開始研製,1964年12月開始試飛,1966年1月交付使用,1990年全部退役。SR-71機體重量的93%為鈦合金,其氣動外形為三角翼、雙垂尾,發動機佈置在機翼上。SR-71有三種改型:A型,戰略偵察型,共生產25架;B型,教練型,共生產2架;C型,由A型改裝的教練型。
SR- 71是世界上飛的最快、最高的飛機,該機身長32.74米,機高5.64米,翼展16.95米,機翼面積166.76平方米,機上有空中加油裝置,可以長時問不着陸飛行。它是世界上飛的最高、最快的偵察機,曾創下了多項飛行記錄。它是第一種成功突破“熱障”的實用性噴氣式飛機。由於其高空高速特性,駕駛“黑鳥”的飛行員不僅技術好,還要經過類似宇航員的
訓練,並且飛行時要穿宇航服而不是一般的飛行服。 [2] 

戰略偵察機EP-3電子偵察機

2001年發生的中美撞機事件,使EP- 3偵察機成為媒體報道的焦點。其實,該機是最喜歡在亞洲活動。
該機屬於美國海軍陸基偵察機,是一種性能十分先進的戰略偵察機有多種型號,最先進的是EP- 3E“白羊座”偵察機,該機全長33米左右,高11米,翼展30米,配有4台渦輪螺旋渦槳機,飛行高度9000米左右,配有工作人員24名。一旦進行空中偷獵EP- 3E可以連續飛行12個小時,航程達5400千米。
“白羊座”偵察機配備有頂尖的電子偵察設備,主要蒐集對方防空系統的電子信號,尤其是對方戰艦雷達信號和對方國土縱深防空陣地的無線電通信秘密,從而確定對方防空系統的具體位置等內容,彌補美軍問諜衞星和空軍偵察機的不足。 [2] 

戰略偵察機“曙光女神”高超音速戰略偵察機

“曙光女神”高超音速戰略偵察機 “曙光女神”高超音速戰略偵察機
曙光女神”高超音速戰略偵察機(Aurora),又名“極光”,據稱其正式編號為CP-140或SR-91 ,是美國續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之後新一代戰略偵察機。
據現有的資料表明,“曙光女神”高超音速偵察機平面是一個有着75度後掠角的巨大三角形升力體。側面則是形似一鷹喙的巨大流線體。兩具組合循環發動機在機腹部沿飛機長度方向一直向後延伸和三角翼緊密融為一體,在機體前下方形成一個龐大的“斜曲面”。這種設計主要是為組合循環發動機的進氣所設計的,雖然這樣設計無疑會產生相當巨大的阻力,但是卻有利於氣體在進入進氣道前的壓縮,並能引導廢氣膨脹。而且,因為氣體在飛機底部受壓還可使飛機獲得最大的升力。這是傳統的飛機所沒有的。而且其獨特的翼身融合可以儲放大量的燃料及降低摩擦阻力。“曙光女神”所獨特的三角體本身就是一個升力面,對亞音速、跨音速及高超音速的飛行都比較有利。而且,其尖鋭後掠的前緣,也能像邊條翼一樣使飛機增加渦升力。在三角體的後緣,有兩個面積較小的全動式的的雙垂尾,起到穩定及操縱飛機的作用。據推測,“曙光女神”偵察機全機長為32米,高為7米,全載重為83噸,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燃料。

戰略偵察機其他國家戰略偵察機

戰略偵察機幻影Ⅳ偵察機

2003年2月11日,法國軍方透露,法國將部署兩架幻影IVP戰略偵察機參與伊拉克的偵察和監測任務以便加強聯合國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工作。
1986年,法國戰略空軍開始接收5架幻影IVP戰略偵察機。為了適應新的作戰要求,幻影IVP飛機的機翼改用懸臂式三角形中單冀翼面積78平方米,機身採用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機頭前端是空中加油受油管。機身前段為氣密式串列駕駛艙,駕駛員在前,領航兼轟炸員在後座椅為獨立式彈射型機身前端下方是前起落架艙起落架為液壓收放前三點式,前起落架為雙輪,可操縱轉向,向後收入機身。主起落架採用液氣減震四輪小車式可向內收入機身。機身中段為油箱,機身後段裝有兩台阿塔9K加力式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推力46」千牛,加力推力68.6千牛。機翼主樑和後梁之間、起落架安裝點之前的前緣部分為整體油箱。由於飛機在進行高速飛行時耗油量會大增,所以飛機上的油箱遍部機身油箱幾乎佔用領航員艙到發動機之間的整個機身中段。在每個發動機進氣道外側的雙層蒙皮之間進氣道和發動機的下面以及垂尾的前緣部分,都裝有油箱。為了實現短跑起飛,翼下還可裝兩組共6個助推器。機翼主樑和後梁之間、起落架安裝點之前的前緣部分是整體油箱。在每個發動機進氣道外側的雙層蒙皮之間進氣道和發動機的下面以及垂尾的前緣音盼都裝上了油箱。 [3] 

戰略偵察機米格-25

米格-25於20世紀50年代末由蘇聯開始設計,主要是為了對付美國正在研發的XB-70“瓦爾基里”轟炸機和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1961年3月10日,米高揚簽署研製米格-25原型機的指令。1963年12月米格-25的第一架原型機(偵察型)出廠。1964年3月,蘇聯著名試飛員費多托夫首次駕機升空。同年9月第二架(截擊型)開始試飛。隨後第三架(偵察型)也參加試飛。這三架原型機及其改進型在隨後12年裏創下8項飛行速度、9項飛行高度和6項爬升時間的世界紀錄,另一種未量產的後期發展型YE166M,則先後創下六項世界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米格-25在局部戰場上頻頻亮相,“狐蝠”魅影成為了北約揮之不去的夢魘。當時美國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的最高速度可達3馬赫,普通截擊機根本追不上更別説跟蹤監視、攔截了,而米格-25可以輕鬆地尾隨其後監視航向,並隨時提出警告。1971年第4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夕,4架蘇聯米格-25R進駐埃及,不時被派往以色列上空實施偵察,令以軍非常頭疼。一次,以色列空軍派出當時西方最好的戰鬥機———美製F-4“鬼怪”實施攔截。然而“狐蝠”打開加力燃燒室,轉眼就拋開了尾追的“鬼怪”。後者情急之下發射“響尾蛇”空空導彈,企圖擊落對手,沒想到“狐蝠”快得離譜,連導彈都攆不上。此時以色列的地面雷達站發現,這架米格-25的速度已經超過了3.2馬赫!

戰略偵察機未來

美國利用包括U-2與SR-71等戰略偵察機以高空或者是高空高速的方式穿越他國領空偵查的方式,引起不少國際抗議的事件,同時也很可能引發衝突。各國逐漸以間諜衞星無人飛機作為取代的工具。
參考資料
  • 1.    魏嶽江, 魏秀芳. 空中魔影——美國間諜飛機[J]. 國家安全通訊, 2002(2):29-31.
  • 2.    李景浩, 李志剛. 龐大的美國偵察機家族[J]. 國防科技, 2006(11):37-40.
  • 3.    馬凱. 法蘭西之劍:幻影Ⅳ偵察機[J]. 國防科技, 200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