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P-39戰鬥機

鎖定
P-39戰鬥機(英文:P-39 Fighter [7]  ,譯文:空中飛蛇),是美國一型單座單發平直翼活塞式戰鬥機。
P-39戰鬥機作為一種嘗試,該機將發動機放在座艙後面,通過一根延長軸驅動機頭的螺旋槳,座艙佈置相應靠前,從而改變了飛機的構造。該機裝有4挺機槍,在發動機延長軸內還佈置了一門37MM機炮,在二戰中這也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強火力。 [1]  “空中飛蛇”還是二戰中最早使用前三點起落架的戰鬥機之一。
P-39戰鬥機由美國貝爾公司研製,1938年首飛。 [1] 
中文名
P-39戰鬥機
外文名
P-39 Airacobra [8] 
前型/級
XP-39原型機
次型/級
P-63“眼鏡王蛇”
研製單位
美國貝爾公司 [1] 
研製時間
1937年
服役時間
1938年-1944年
定型時間
1938年4月6日
國    家
美國 [1] 
飛行速度:
亞音速
乘員:
1人
機長:
9.19米
翼展:
10.36米
機高:
3.61米
空重:
2,540千克
發動機:
艾利遜V-1710-83發動機
最大起飛重量
3,811千克
最大飛行速度
612千米每小時
最大航程:
1046千米
首飛時間
1938年4月6日 [1] 

P-39戰鬥機發展沿革

P-39戰鬥機研製背景

噴氣發動機出現以前,戰鬥機通常的佈局都是發動機前置,但貝爾飛機公司的“飛蛇”戰鬥機是首次採用發動機後置佈局的美國戰鬥機。先前,英國韋斯特蘭公司和庫爾霍文公司的戰鬥機上採用過這種佈局,然而 P-39 飛機是第一種投入大量生產的這樣佈局的飛機。
把發動機後移到重心位置之後,某些優點變得突出了。細長的機頭可以使流線型和視界更好,並且,可以容納重型軍械和前三點起落架的可收放式前輪。這種起落架地面操縱性好,並能提高着陸速度,這樣機翼就可以設計的較小從而也提高了空速;但這並不是完全有利的,因為大的翼載荷妨害了爬升和高空機動性。 [2]  [9] 

P-39戰鬥機建造沿革

1937年5月18日,貝爾飛機公司向陸軍提交了一份“飛蛇”飛機的技術説明書。同年10月7日,軍方訂購了一架XP-39原型機。使用帶渦輪增壓器的艾利森V-1710-17發動機,通過一根 3.05 米的長軸帶動螺旋槳。該發動機的起飛功率為1150馬力,在6100米高度上的功率為1000馬力。技術條件要求:在海平面和 6,100 米高度上的最大速度分別為530 公里/小時和 644 公里/小時;爬升到 6100 米高度的時間為 5 分鐘。但上述條件只有在空重和總重分別為1815 千克和 2,520 千克的條件下才能實現。而後來的發展已遠遠超出了這兩個重量。該機安裝帶 400 發子彈的兩挺 12.7 毫米協調式機槍和在它下面的一門帶 50 發炮彈的 25 毫米機炮,炮管穿過螺旋槳槳轂伸出,但這門 25 毫米機炮於 1938 年 12 月 2 日為一門帶 20 發炮彈的 37 毫米 T-9 機炮所代替(實際上這架原型機在飛行試驗時,沒有裝武器)。
1939年4 月,在戴頓作了首次飛行試驗,4 月 27 日,陸軍航空隊就簽訂了 12 架 YP-39 和一架 YP-39A 作戰適用性試驗機合同。經初步試驗後,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對原型機作了研究,並又運回布法羅工廠進行修改。這些修改使飛機大為改觀。在 XP-39 飛機上放在發動機後部機身兩側的散熱器,移置於修改過的翼根內,其進氣口在前緣處。封閉式座艙下移了;為了更流線化,把主輪覆蓋起來了。汽化器進氣口設在座艙後面;渦輪增壓器卸掉了;原來的發動初改成 V-1710-37 發動機,此發動機在 4,060 米高度上的功率 1,090 馬力。
1939 年 11 月 25 日首次飛行的改型後的原型機被編號為 XP-39B,並且實驗證明,把它的一些特點用在訂購中的 YP-39 飛機上是足以令人滿意的。起先,YP-39 與原型機一樣,要裝渦輪增壓器,在 6,100 米高度上酌速度為 605 公里/小時,爬升至此高度的時間為 6 分鐘;實用升限為 12,600 米;而改進後的 YP-39A 沒裝渦輪增壓器,在 3,050 米高度上速度為 578 公里/小時。1940 年 1 月,所有 13 架作戰適用性試驗機都選用不帶渦輪增壓器的 V-1710-37 發動機,而未選用原計劃的 V-1710-17 和 V-1710-19 發動機。 [2] 
不裝渦輪增壓器的決定是“飛蛇”飛機發展中關鍵的一步,因為,雖然此決定使這種飛機花錢少,低空操縱性好,但嚴重地損害了高空性能。這一缺陷是早期的 P-40 和 P-38 的英國改型所共有的。第一架 YP-39(貝爾 12 型)飛機出現於 1940 年 9 月,在 4,140 米高度上最大速度為 591 公里/小時。軍械由一門帶 15 發炮彈的 37 毫米機炮、共帶 400 發子彈的兩挺 12.7 毫米機槍和共帶 1,000 發子彈的兩挺 7.6 毫米機槍組成,它們都設在機頭內。飛行員座舵用裝甲保護;飛行員由汽車式側門而不是由普通的滑動座艙蓋進入飛機。
“飛蛇”的大批生產訂貨的開始是在 1939 年 8 月 10 日,當時要為陸軍制造臨時編號為 P-45 的 80 架貝爾 13 型飛機。1940 年 4 月 13 日,替英國政府訂購了貝爾 14 型飛機;9 月 13 日陸軍購買了貝爾 15 型飛機。第二天,前一合同有所改變,以致最後 60 架飛機能獲得專門為 1940 年訂購的這些飛機而設的防漏油箱和機翼機槍。
塗着偽裝漆的生產型飛機於 1941 年 1 月開始出現,它安裝在 3,660 米高度上功率為 1,150 馬力的 V-1710-35 發動機。頭 20 架是 P-39C(前稱 P-45),除發動機外,與 YP-39 相同。該公司其餘的 60 架成為 P-39D(貝爾 15 型),這種全副武裝的“飛蛇”飛機有防漏油箱和共帶 4,000 發子彈的 4 挺 7.62 毫米機翼機槍。共帶 400 發子彈的兩挺 12.7 毫米協調式機槍位於一門帶 30 發炮彈的 37 毫米機頭機炮的上方。因為油箱防護使內部燃油容量從 643 公升下降到 455 公升,故 P-39D 飛機裝一個 281 公升的機腹副油箱(亦可掛一枚 227 千克的炸彈)。所有這些重量,包括 83.5 千克和 27.7 千克的裝甲玻璃風檔,對爬升產生了不良影響。 [3]  繼頭60架P-39D飛機之後,按1940年的合同,與229架P-39F一起又交付了344架,P-39F飛機除改變了螺旋槳(通用汽車公司航空產品部生產的螺旋槳代替寇蒂斯飛機公司的產品)和排氣裝置外,與P-39D相似。艾利森V-1710-59發動機裝到了此合同最後25架飛機上,編號為P-39J。所有這幾種飛機在公司檔案中稱為15型,並有相同的特性。

P-39戰鬥機技術特點

氣動結構
機內空間狹小緊張,飛行員操作不便;發動機高空功率不足;靜穩定性差,不易操縱;側開的汽車式艙門進出不便,逃生困難;結構複雜,維修困難 [2] 
全金屬結構,完善的通訊設備(在二戰時期,通訊設備較頂尖),前三點起落架。

P-39戰鬥機性能數據

XP-39戰鬥機參考數據
艾利森 V-1710-17,1150 馬力(起飛),1000 馬力(高度 6,100 米)
尺寸:翼展 10.9 米,全長 8.75 米,全高 3.35 米,翼面積 18.6 平方米
重量:空重 1820 千克,總重 2520 千克,最大總重 2320 千克,載油量 436-758 升
性能:最大速度 628 公里/小時(高度 6190 米),着陸速度 129 公里/小時,實用升限 9760 米,爬升率 6100 米/5 分,續航時間 1 小時(最大速度) [10] 

P-39戰鬥機衍生型號

P-39戰鬥機XP-39B

艾利森 V-1710-37,1090 馬力(高度 4,060 米)
XP-39B XP-39B
尺寸:翼展 10.4 米,全長 9.07 米,全高 3.61 米,翼面積 19.8 平方米
重量:空重 2060 千克,總重 2560 千克,最大總重 2930 千克,載油量 436-758 升
性能:最大速度 603 公里/小時(高度 4,570 米),巡航速度 498 公里/小時,着陸速度 166 公里/小時,實用升限 11,000 米,爬升率 6,100 米/7.5 分,航程 966 公里(正常),2,250 公里(載油量 758 升,速度 306 公里/小時)

P-39戰鬥機YP-39B

艾利森 V-2716-37,1,090 馬力(高度 4,060 米)
尺寸:翼展 10.4 米,全長 9.20 米,全高 3.61 米,翼面積 19.8 平方米
重量:空重 2290 千克,總重 3180 千克,最大總重 3290 千克,載油量 395-645 升
性能:最大速度 592 公里/小時(高度 4,150 米),巡航速度 412 公里/小時,着陸速度 128 公里/小時,實用升限 10200 米,絕對升限 10500 米,爬升率 6100 米/7.3 分,航程 966 公里(正常),1610 公里(最大)

P-39戰鬥機XP-39E

艾利森 V-1710-47,1,325 馬力(起飛),1,150 馬力(高度 6,500 米)
尺寸:翼展 11 米,全長 9.73 米,全高 3.62 米,翼面積 21.9 平方米
重量:空重 3,150 千克,總重 4,050 千克,載油量 379~569 升
性能:最大速度 621 公里/小時(高度 6,610 米),巡航速度 330 公里/小時,着陸速度 142 公里/小時, 實用升限 10,700 米,航程 805 公里( 正常),1,290 公里(最大)

P-39戰鬥機P-39C

各系列戰機 各系列戰機 [2]
艾利森 V-1710-35,1150 馬力(高度 3660 米)
尺寸:翼展 10.4 米,全長 9.20 米,全高 3.61 米,翼面積 19.8 平方米
重量:空重 2300 千克,總重 3210 千克,載油量 395-645 升
性能:最大速度 610 公里/小時(高度 3,970 米),巡航速度 442 公里/小時,着陸速度 129 公里/小時,實用升限 10,100 米,爬升率 3,657 米/ 3.9 分,航程 805 公里(正常),1,450 公里(最大)

P-39戰鬥機P-39D

艾利森 V-1719-35,1150 馬力(高度 4210 米)
尺寸:翼展 10.4 米,全長 9.20 米,全高 3.61 米,翼面積 19.8 平方米
重量:空重 2480 千克,總重 3410 千克,載油量 455-740 升
性能:最大速度 592 公里/小時(高度 4210 米),巡航速度 343 公里/小時,着陸速度 132 公里/小時,實用升限 9810 米,絕對升限 10100 米,爬升率 832 米/分,4570 米/ 5.7 分,航程 1290 公里(載彈 227 千克),2490 公里(速度 314 公里/小時)

P-39戰鬥機P-39K

艾利森 V-1710-63,1,325 馬力(起飛),1,150 馬力(高度 3,600 米)
尺寸:翼展 10.4 米,全長 9.20 米,全高 3.61 米,翼面積 19.8 平方米
重量:空重 2,570 千克,總重 3,450 千克,載油量 395~1,120 升
性能:最大速度 598 公里/小時(高度 4,210 米),巡航速度 341 公里/小時,着陸速度 132 公里/小時,實用升限 9,760 米,航程 1,210 公里(正常),1,290 公里(載彈量 227 千克,載油量 455 千克),2,410 公里(最大)

P-39戰鬥機P-39Q

P-39Q P-39Q
P-39Q與其他型號最顯著的區別,就是4 挺7.62mm機翼機槍被改為共帶600 發子彈的兩挺12.7mm機槍,裝在機翼吊艙中。規格參數如下:
引擎:艾利森V-1710-85,1200馬力(起飛),1420 馬力(高度2960米)
尺寸:翼展10.4米,全長9.20米,全高3.78米,翼面積19.8平方米
重量:空重2560千克,總重3500千克,載油量395-1120升
性能:最大速度619公里/小時(高度3360米),實用升限10600米
航程:1050公里(載彈500磅),2010公里(最大轉場)

P-39戰鬥機P-39N

艾利森 V-1710-85,1,200 馬力(起飛),1,420 馬力(高度 2,960 米)
尺寸:翼展 10.4 米,全長 9.20米,全高 3.78 米,翼面積 19.8 平方米
重量:空重 2570 千克,總重 3450千克,最大總重3720 千克,載油量 330~1,120 升
性能:最大速度 642公里/小時(高度 2,960 米),着陸速度 136公里/小時,實用升限 11,800 米,爬升率 4570米/3.8 分,航程1210 公里(載彈量 227 千克,載油量 455 千克),2010 公里(最大轉場)
P-39D
第一批飛機編號為P-39D-1,與P-39D相象,最後158架裝V-1710-63發動機,編號為P-39D-2。後續的變種機型。帶有防漏油箱,4挺0.3英寸的機翼機槍,兩挺0.5英寸的機槍,機首安裝T9加農炮,並於1941年4月開始交付。
  • 其他後續版本  P-39F(229架);  P-39G(800架)P-39K(250架);  P-39L(250架);  P-39M(240架);  P-39N/Q(2095架)。  美國陸軍航空兵也於1942年從英國皇家空軍回收了200多架“空中眼鏡蛇”,命名為P-40 [1] 

P-39戰鬥機服役動態

服役之初,P-39在上升到4267米(14000英尺)的高度時,其正常吸氣的艾利遜(Allison)V-1710發動機就應付不了這個高度的稀薄空氣(即發動機動力不足)。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1938年-1939年間的評估後,美國陸軍航空部隊和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的官員告訴貝爾公司:當時採用的V-1710渦輪增壓發動機對於“空中眼鏡蛇”,這樣是沒有必要的。
由於發動機裝在機身中部,每次檢修發動機,地勤人員都恨不得把飛機大卸八塊。二戰中不少“空中飛蛇”被作為援助物資交給蘇聯空軍使用,蘇聯紅軍十分喜愛這種飛機,記錄顯示蘇軍使用的各種外國戰鬥機中,“空中飛蛇”的戰績排名第一。此外,自由法國空軍和投向盟軍的意大利空軍也曾使用過“空中飛蛇”。在P-39“空中飛蛇”基礎上,貝爾公司還發展出P-63“眼鏡王蛇”,該機成為貝爾公司最成功的量產固定翼飛機 [4] 
P-39隨美國陸軍航空兵的作戰單位在北非、地中海和太平洋戰場發揮了戰鬥作用。1944年初,2150架P-39進入一線服役或充當教練機。這是P-39最輝煌的時刻:9558架P-39中,有4733架在前蘇聯空軍中參加了很多戰鬥 [1] 

P-39戰鬥機總體評價

貝爾P-39“飛蛇”是二戰美軍裝備序列裏面一種極具個性的飛機,這種個性不光表現於極流暢的線條;發動機放在座艙後面,座艙佈置相應靠前;巨大的37mm同軸機炮這些外在因素上,更表現於不裝渦輪增壓,重低空性能,高空渣渣的設計思想上,與美軍其他飛機大相徑庭。該機還採用了前三點起落架,可能又是單座戰鬥機的第一號。 [5] 
P-39“空中眼鏡蛇” P-39“空中眼鏡蛇”
該機在太平洋的幾次實戰中,被日本人的“零”式和“奧斯卡”打得大敗虧輸,更讓美國陸軍航空隊對它失去了所有信心。特別是當時美國有多種新式戰鬥機可供選擇,失寵的 P-39 被降格當教練機,在美國國內訓練新飛行員。但是如前所説,該機的操縱性能不是很好,需要熟練的飛行員才能發揮性能,新手飛行事故率比較高,所以連飛行學員也不喜歡它。當時航空學員中流行着一首俚歌:
塗有醒目白色條紋的P-39Q,用於執行轟炸機炮手訓練任務——當靶機
“三十九,三十九,發動機裝背後,翻來轉去打筋斗,刨出一個大窟窿——嗨,嗨。不要給我三十九。”
1944 年,波克雷什金在慶祝他的又一次空戰勝利,代表每次勝利的小紅星就塗在 P-39 機首左舷。
P-39戰鬥機 P-39戰鬥機
由於 P-39 裝備了大口徑機炮,在東線常常擔任對地突擊任務,並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同時 P-39 廣泛被使用在空優作戰中,它的性能並不象一般人想的那麼拙劣,如前所述,它非常適合蘇聯飛行員。
同盟軍第四號王牌,兩次“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格里戈裏·列奇卡洛夫大尉取得的 58 架戰果中,有 44 架是用 P-39 完成的,他駕駛着 P-39 一直到戰爭結束(戰績遠不如他的駕駛 P-51 出戰的美軍王牌們真該感到慚愧)。至於 P-39 的大口徑火炮,單發命中帶來的破壞威力給蘇聯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也是蘇聯戰後從米格-9 開始的一系列飛機安裝 37MM 火炮的原因。
回頭説説美國人,他們對自己當年耍的小聰明心知肚明。二戰結束後就是冷戰,雙方一直沒有交流。後來 1959 年,國際航空協會在莫斯科舉行年會,第一位突破音障的美國飛行員 C·E·耶格爾作為專機駕駛員來到蘇聯。蘇聯人為他舉行了盛大宴會,許多高級飛行員和軍官參加。在交談中耶格爾發現原來蘇聯人很喜歡 P-39(因為耶格爾對學員時代的 P-39 非常喜愛而找到了共同語言),絕對沒有認為美國人給的是廢物。這時候美國人才放下心來,於是心安理得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