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K68威客網

鎖定
K68平台位於北京中關村,於2003年11月25日創立。創立之初的名字是“K68在線工作平台”。並且首次創意了work2.0這個詞彙並被譯做沃客。因後來覺得工作這個詞不太吻合互聯網的自由精神,讓人感覺要打卡上下班的樣子,遂改為K68創意平台。
中文名
K68威客網
成立地點
北京中關村
成立時間
2003年11月25日
性    質
綜合類網站

K68威客網概述簡介

網站創始人:康錄發,據説靈感來自於2003年時一個武俠玄幻網絡小説《橫刀立馬》,江湖上有冒險者工會,工會即是懸賞任務機制。
2005年3月份正式成立公司——北京易工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2005年7月,中科院MBA劉鋒在他的一篇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威客”的概念,把K68這類現金交易,以及新浪愛問,還有後來的百度知道,以及再後來的QQ問問等積分交易類的,有人發佈難題,有人幫忙解決的模式統稱為“威客”。
2006年9月份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首次報道K68,並且首次使用了“威客”這個詞來稱呼K68及同類網站。正是這個報道使“威客”一詞帶上了官方印象,從而深入人心。
K68是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威客模式網站。 K68一開始就是定位於數字化工作,只要通過互聯網可以完成的工作都可以承接。我們日常的工作,很多是不需要物流的,比如:裝修設計平面設計LOGO設計、創意、文案營銷策劃、起名、網站建設、網上發貼等。這些事情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專業高手來完成,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自己用業餘的手段來弄反而既浪費了時間也沒有滿意的結果。每個人,每個企業只用做自己擅長的方面,把不擅長又有需求的方面交給網絡上其他專業高手來做,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K68的目標願景就是建立一個完美的互聯網協同作業平台,可以隨時為有需求的企業和個人提供服務。

K68威客網所獲榮譽

2005年6月,ASVC-ECN Gong Show,K68入選硅谷亞洲聯盟創新TOP4,這是第一個在硅谷和北京兩地同時舉行的商業計劃大賽,北京長安俱樂部,來自北京和美國的11家成長型公司的核心團隊與硅谷的風險投資商們進行互動。《中國企業家》報道。
2005年9月,美國馬里蘭大學2005年中國商業計劃大賽第二名,北京天倫王朝飯店,由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的教授組成的評委會評選。
2006年3月,中國互聯網協會與IDGVC合作發佈“中國互聯網Web2.0 100”,K68名列其中 [1] 
2006年9月,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關注K68遠程工作和促進靈活就業問題。全國數百家媒體廣泛報道。
2006年12月,計算機世界(IDG)舉行的中國IT兩會上,K68網站負責人康錄發榮獲2006年中國互聯網創新人物獎。
2007年2月,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再次關注K68位代表的網絡新經濟。
2007年3月 K68成為2006年度中國互聯網產業100強的指標企業“中國互聯網INTERNET100” [2]  。同時也是K68在互聯網細分領域用户到達率居於第一位,自動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品牌50強——“BRAND 50”,由中國互聯網協會、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評比。

K68威客網威客釋義

威客這個詞並不是從中國5000年漢語文化裏總結或抽象出來的,而是由 wit 和 key 這兩個英文單詞組合而成然後音譯回來得到的(witkey),意指“智慧”的“鑰匙”,這種組合方式倒也符合中文習慣。
威客一詞最早由中科院博士劉鋒提出。劉鋒博士對威客模式做了系統的理論研究和闡述,當初他提出威客這個概念時,也同時就指出了威客模式:主要就是指某人(甲)用自己的知識智慧經驗技能為另一需求方(乙)解決了他提出的相應需求,從而得到了乙事先託管給威客平台(比如K68平台即是這類威客平台)的真實資金酬勞。在這個過程中,提供解決需求方案的人(甲)就被稱為“威客”——很時尚的一個詞彙。

K68威客網相關網站

就已知的包括新浪愛問等積分交易問答,和K68創意平台等現金交易創意方案類的被統稱為威客模式的網站,創立的時間如下:
1> K68 :網站2003年11月25號創立,2004年4月份正式發佈第1號任務:網站引導頁Flash片頭製作 ,任務地址:
2>新浪愛問:2004年7月13日15點21分開通公測,當時的名字為“請問我”,2005年6月正式定名為“愛問知識人”。
3> 百度知道:2005年6月12日內測,6月21日公測,11月1日正式上百度首頁。
4> QQ問問 :2007年2月測試,5月11日正式上線。
其他主要的現金交易類威客網站如任務中國等,大多為2005年底2006年初成立,央視2006年9月首次報道K68後,全國隨後在短時間內湧現出200多家威客網站。
知名度
據“非專家”估計,而且是最保守的估計,中國2010年聽説過“威客”一詞,對“威客”一詞有大概方向性瞭解的人至少有3000萬以上。這裏所説的方向性瞭解即是指,差不多知道“威客”不是免費服務,而是有人出錢,有人出功(主要是各類創意性的方案,比如建築平面網站裝修等,將來必將涉及到更廣泛的非創意性領域,比如個人經驗就是有價值的東西),而且是有需求的人要先出錢,後得到服務。
從2006年9月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第一次以“威客”模式報道K68平台開始,到2007年“威客”一詞被評為當年最流行創新漢語詞彙,以及進入當年高考試題。再到2009年10月中央電視台第2頻道“消費主張”節目對K68平台裝修設計,以及“理財在線”節目K68平台的會員“喜羊羊”的專訪報道,使“威客”一詞在中國網民中的知名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僅K68平台在當天報道節目結束後的獨立IP訪問量就達到了40萬以上。再加上後來各種媒體雜誌報刊的報道,“威客”一詞對中國的資深網民們應該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詞彙了。“威客模式”已經被絕在多數的企業和個人所認可。
這使我想起K68早期,有很多威客朋友註冊後不久都聯繫管理員要改名(不光要改登記的實名,還要改註冊時的網名),原因是怕被網上搜到,被同事或朋友看到,覺得倍沒面子,堂堂“設計總監”要到網上當威客跟那麼多“閒雜人等”搶活幹。而要改名的人幾乎沒有了,威客已經不再是不一個“倍兒沒面子”的身份了,相反,能在威客網站上立足,做一個成功的,知名的威客,那是倍兒有面子,萬人敬仰的事情。
中國的傳統教育接下來該擺事實,講道理了。舉幾個例子:
山東威客朋友劉繼泰拿着在K68平台上的中標證書在單位裏可以評職稱, 詳情請點擊查看
哈爾濱董百寧同學在K68的任務裏中標後直接被髮布方公司錄用為專職設計師,詳情請點擊查看
西安的朱傑同學用K68的中標證書做了自己的工作室的信譽招牌, 還有其他更多的拿着K68中標證書找到工作的朋友不勝枚舉。
對廣大在校的學生來説,在K68裏的威客體驗更不僅是表面上賺到多少錢的問題,而是一份校外能力經驗的積累。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