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Intellectual Ventures

鎖定
Intellectual Ventures是一家美國公司,中譯名高智公司,是一家知識產權風險投資公司,公司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貝爾維尤,臨近西雅圖,位於一座非常“低調”的大樓。
中文名
Intellectual Ventures
類    型
私人持有的公司
行    業
知識產權
員    工
800

Intellectual Ventures公司簡介

Intellectual Ventures Intellectual Ventures
2000年由微軟前高管納森·梅爾沃德(Nathan Myhrvold)和愛德華·榮格(Edward Jung)創建,十幾年來這家公司通過超過5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收集購買了近7萬項科技類“知識產權資產”,從核能到照相機鏡頭無所不包。報告的統計數據表明購買超過30,000項專利和應用和2000年內部開發的發明。獲得專利許可證,通過投資和特許權使用費
三個主要的投資基金
投資科學基金
發明開發基金
發明投資基金

Intellectual Ventures公司社會影響

這家公司逐漸成為各大科技公司的噩夢(具有諷刺意義的是,Intellectual Ventures早期的投資者包括微軟、英特爾、索尼、諾基亞、蘋果、谷歌和eBay、SAP,NVIDIA ®(英偉達™))。想給網站添加新的功能嗎?想把照相機鏡頭的反光方式改進一下嗎?小心了,因為這些行為可能會侵犯了Intellectual Ventures的專利!
這就不難理解坐收專利授權費用的Intellectual Ventures為何成為眾矢之的了。去年,在一檔名叫“美國生活”(This American Life)的電台節目中,主持人將Intellectual Ventures比作黑手黨,做得都是跑到到別人商店裏收保護費的事情。但Intellectual Ventures的高管們則認為,外界對他們的批評,是因為不瞭解他們所做的事情。

Intellectual Ventures中國市場狀況

中國廣播網嘉賓主持陸新之:他是屬於非典型的公司,你可以説他是超一流的,也可以説是五流的,因為他真正賣的是信息不對稱,他看上去是叫做知識產權專利的運營者,更大的情況下他其實是一個檢察官督辦,我聽上去他更像是知識產權的城管,他乾的是一個執法的事,或者乾的是直接幹事的事。
儘管高智發明刻意保持低調,但是一份文件還是暴露了他們的行蹤。在2010年9月份的時候,華東理工大學在學校網站掛出了申報 "國際發明聯合創新基金"的新通知,通知表明,華東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與高智發明公司就國際專利申請展開合作,並制定了"華理-高智亞洲國際發明合作計劃",鼓勵相關教師創新發明,並對經過審核的老師給予平均資助額度5萬美元的資助。
在全國高校裏,華東理工大學的技術轉移比較活躍,2010年交易額達1.25億元,其中專利實施許可佔到了30%。因此,華東理工大學與高智發明都很看好這次合作。不過,質疑聲卻不絕於耳。2008年,就在高智發明進駐不久,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就向北京市政府呈送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沒給"高智發明現象"做定性判斷,但在標題中使用了"專利海盜"一詞,用來指稱那些本身並不製造專利產品或者提供專利服務,而是從其他公司(往往是破產公司)、研究機構或個人發明者手上購買專利,有目的地通過起訴某些公司產品侵犯其專利權,然後依靠專利訴訟賺取鉅額利潤的專業公司或團體。在這之後,我國政府部門對此現象予以關注,並委託院所做了一些研究。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師黃賢濤對"專利海盜"現象做了不少研究,他認為,高智發明這是專利制度產生的一種怪胎,是一匹披着合法外衣的'豺狼'。黃賢濤説,在美國一份頗具權威的統計報告中,高智發明專利持有量高居380家"專利海盜"榜首。在它現有的3萬項專利中,1000項是自己研發的,其他則是購買的,企業主要靠向其他公司索取專利費生存。
高智發明CEO納森·梅爾沃德曾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為自己辯解,認為"公司長期以來一直被誤解,他們只是在風險資本市場為發明創造等創建一個資本市場"。納森·梅爾沃德説,他們從沒有為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而起訴任何人。
但納森·梅爾沃德話音剛落,2010年12月,高智發明向美國地區法院提起訴訟,狀告賽門鐵克等9家科技企業侵犯其專利權。這是公司成立10年來第一次提起訴訟。這會不會是一個危險信號呢?
陸新之:這個事分兩方面看,在海外很正常,在美國一些大公司遇到專利糾紛陪個10億、幾十億的事很常見,在中國遲早有一天也會有這樣的判例出現,所以大家要高度謹慎。高智發明是按照商業規則做生意,無可厚非,但是他真正出招的時候,要接招的企業還是很難受的,所以在這樣情況下要高度重視。而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10月份,這家公司低調的進軍中國了。
這家公司自從進入中國後,就沒有接受過媒體的任何採訪,網絡上相關的音頻和視頻為零。
根據高智發明公司的自我介紹,他們是一家促進創新工作的公司。比如説,他們會和頂尖的發明家合作、在發明的過程中,給發明家以資金支持,而發明家則將"專利權"作為回報,然後,高智發明公司再依靠這些"專利權"向其他公司收取專利授權費來獲得收入。 [1] 

Intellectual Ventures社會調查

真實的高智
一些社會調查
高智發明説自己的使命是推動"發明型經濟",是保護髮明人的好公司。但是事實上,也有人認為,高智發明和創新或者發明無關,但和保護創新、保護髮明有關。
最近,美國有兩位頗具探險精神的大學教授對高智發明公司進行了跟蹤式調查,調查得出幾個有意思內容。
第一,高智發明有30000-60000個專利,這是個粗略的估計,但即使拿最低的數字來説,高智發明也是美國擁有專利組合第5多的公司,在世界上它排第15。但是,幾乎所有這些專利都是他們從其他地方買來的,高智發明自己並沒發明多少專利。
第二,高智發明使用了1200多家空殼公司。高智發明的業務難以追蹤還因為它把專利都分配到了不同的空殼公司中,調查稱他們至少發現了1276家這樣的空殼公司。
第三,高智發明將近一半的專利是從美國之外買來的,因為其他國家並不像美國這樣重視專利,這兩位調查教授認為,"高智發明就像'套利'或者'套匯'那樣,利用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不對稱來謀取利益。
最後,這兩位教授還發現了一個大秘密。這家神秘公司背後,竟然有許多強勢科技巨頭撐腰,包括亞馬遜、蘋果、思科、eBay、Google、諾基亞、索尼、雅虎和微軟都是它的股東。其中,微軟是這家公司聯繫最密切的公司,此前有報道稱,比爾·蓋茨和微軟研究人員甚至偶爾會出現在高智發明的集體討論會上。
而具體到如何運營,調查者説,高智發明先是一次性付給小公司一部分錢,之後再從自己每一次從這個專利獲得的收入中,分一部分給小公司。比如説,在Digi-marc(地基-馬克)公司的例子中,高智發明三年共向這家公司支付3600萬美元,外加每成功對外授權一份專利,就分給Digi-marc(地基-馬克)高智發明20%的利潤。而當高智發明發現某家企業侵權時,就會毫不猶豫的將對方告上法庭,而且一告一個準。
這個企業確實有點意思,俗話説一流的企業賣標準、賣概念。二流的企業賣品牌,三流的企業賣產品,四流的企業賣苦力。 [1] 

Intellectual Ventures公司實驗室

高智公司推出了原型設計和研究實驗室,2009年被稱為知識產權風險投資公司的實驗室,聘請著名的科學家發明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羅伯特·蘭格,樂華胡德的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愛德哈洛哈佛醫學院,丹尼·希利斯應用心理,帝國學院的約翰·彭德里爵士。“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該公司每年約450項專利申請,從疫苗研究領域為光學計算,2010年5月,已批准91的應用。內部開發的發明包括一個更安全的核反應堆設計(在2009年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十大新興技術),可以使用鈾廢料作為燃料或釷是豐富的,不會造成擴散的風險,戰略防禦倡議“ 星球大戰技術的基礎上針對激光一隻蚊子,和一系列的計算機模型的傳染病。
他們的努力促進的方法來扭轉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或減少人為的火山噴發後重建的條件獲得了媒體的報道發佈後的書SUPERFREAKONOMICS。在第五章中關於全球變暖的書建議,可調節全球氣候的地球工程的一個stratoshield 根據彌敦道梅爾沃德的公司的專利技術。
本章一直批評一些經濟學家和氣候學專家説,它包含了大量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和聲名狼藉的參數,包括此演示文稿的地球工程作為CO 2減排的替代品。的批評是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 , 布拉德·德隆, “衞報”,和“經濟學家”。伊麗莎白·科爾伯特,為“紐約客”雜誌撰寫了大量關於全球變暖的科學作家,主張“一切只是他們Levitt和Dubner不得不説的話題,真實地講,是錯誤的。“ 在響應Levitt和Dubner都表示他們的“魔鬼經濟學”(Freakonomics)的博客,全球變暖是人為的和重要的問題。他們警告不要誇大了一個不可避免的末日,相反,他們希望提高認識,傳統或流行的方法,以解決潛在的問題,全球氣候變暖。

Intellectual Ventures公司爭議

知識產權風險投資公司購買的專利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保密的,雖然他們的專利組合中的部分或全部出售給Telcordia和全美達。新聞調查表明,使得公司的大部分收入來自訴訟和授權的發明已經存在的,而不是從自身的創新。知識產權風險投資公司已經被描述為“ 專利地痞 “謝恩羅賓遜,惠普和其他公司的首席技術官,據稱積累的專利不是為了開發產品,在他們周圍,但壓力大的公司支付許可費的目標。最近的報告表明,Verizon和思科的知識產權風險投資公司投資組合投資和獲得的2億美元增至400億美元的款項。
2010年12月8日,知識產權風險投資公司提交了訴訟,指控的Check Point,邁克菲,賽門鐵克,趨勢科技,爾必達,海力士,Altera公司,格子和Microsemi的專利侵權。該公司已也被指責躲在背後空殼公司早期的訴訟,的指控的調查結果NPR的星球貨幣在2011年7月。的插曲,這也宣揚了作為“當專利攻擊”,這是美國生命,專用軟件專利,突出特色的知識產權風險投資公司。它包括:資金來源,指責知識產權風險投資公司追求的策略,鼓勵相互確保摧毀,其中包括克里斯·薩卡調用彌敦道梅爾沃德的説法,知識產權風險投資公司提供訴訟保護的“ 黑手黨式的勒索 “。
知識產權風險投資公司的工作人員積極遊説和美國專利政策在法庭上作證。據報告其採購活動2010年春季已發送3.5億美元個人發明者和$ 848萬美元,以中小規模企業以及返回“大約$ 1十億”對投資者沒有提出任何訴訟。在2009年3月知識產權風險投資公司宣佈建立合作伙伴關係擴展到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新加坡傑出的科學家和機構在亞洲創建和市場的發明。
雖然該公司聲稱,以協助獨立發明人,有一個發現聲稱,他們已經無法注意到一個單一的情況下,援助他們提供一個單一的,獨立的發明者。的做法,法律上不使用的專利侵權起訴該公司生產的貨物或服務被稱為“ 專利曳 “的調查記者和工業。

Intellectual Ventures研究項目

正在研究項目
研究項目 研究項目
1.“死亡之光”的投影儀——用來殺蚊。這項技術其實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但尚未投入到商業應用中。這個激光殺蚊器可以識別雌蚊子併發射激光束將其射死。將來,這項技術還有可能被用於防治瘧疾等疾病,目前,Intellectual Ventures表示正在研究改進激光束以對更多種害蟲具有殺傷力。
“死亡之光”的投影儀 “死亡之光”的投影儀
2.Intellectual Ventures的特製顯微鏡,可以觀察到瘧原蟲色素——一種嗜血寄生蟲的排泄物。因此這個顯微鏡將可以更快、更經濟划算地檢測瘧疾,如果有這樣的顯微鏡,將不用再經過採樣並且需要將樣本送到特定的實驗室裏去檢測瘧疾。
Intellectual Ventures的特製顯微鏡 Intellectual Ventures的特製顯微鏡
3.該項目給命名為冷藏鏈工程(Project Cold Chain),這項冷藏技術的最終目的是能將醫用疫苗儲藏數月而不失效,從而可以被輸送到實際上任何角落,哪怕那裏連冰箱這樣的基本冷藏設施都沒有。目前,這個樣機上使用着這個名字,並且配上了Intellectual Ventures公司的標籤。 [2] 
參考資料